解决宝宝升小学的学习问题

在学前教育结束后,很多家长都会担忧一个问题,孩子上小学不适应。其实家长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桥到船头自然直,关键是要孩子在暑期提前进入一个学习的状态,培养良好的沟通去适应孩子上小学,然而还是有家长担心的孩子的上学。每到大班学期末,家长们咨询孩子上小学的事情会很多,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不少的担心,担心孩子上小学会不适应,担心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其实,做好这个过渡并不难,家长们会发现,当孩子到了6岁左右时,由于受到环境,特别是周围已上小学的儿童影响,他们常常表现出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的良好契机。学会适应学习制度讲清道理,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在小学的时间表中,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使在幼儿园里过惯了“游戏生活”的幼儿非常不适应。有不少刚入学的幼儿家长反映孩子开始时的一段新鲜感过后,就感到枯燥,厌烦,坐不住了。因而,在幼儿园生活末期,家长们就要适当延长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的习惯,不要边玩边干,告诉他们这是为以后上小学做准备。提前适应,自然进入状态家长要提前了解本地区的小学作息时间制度,根据小学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生活;多带孩子到附近的学校走一走、看一看,引导孩子熟悉学校周围的环境;鼓励孩子多接触学校周围的小学生,和他们交流小学的生活安排,如:上课怎么做,下课该做什么;父母休息的时候多带孩子到学校去体验校园生活等等。帮助孩子树立“我能上学了”的自信心,使孩子入后能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顺利地过渡到学校生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在适应过程中,孩子难免会产生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及时地肯定。如“菲菲今天做的真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了,真是妈妈的好孩子”,“昨天你做的很好,爸爸相信你今天做的更好”,等等。幼小衔接的问题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作为教师也更应该为孩子顺利过渡打好基础,家长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上学意识和端正上学态度,让孩子们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好上学的准备。小编总结:孩子升学的问题引起不少家长的担忧,其实只要做好与孩子的交流,跟孩子讲清楚一些事;带孩子多去了解小学的上学制度,让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的生活。在适应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吝啬赞赏的话,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让孩子树立起“我一定可以上学”的心态。(兼职编辑:黄丽玫)

科学培养宝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读:注意教会宝宝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宝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宝宝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

一位慈祥的妈妈,在教自己宝宝数数,“12345678……”宝宝看着妈妈的嘴随声和着。多次练习后,宝宝流利地唱着数“1234567……”妈妈以为宝宝会数数了,满意地笑了。客人来了,妈妈把宝宝介绍给客人,“给叔叔数个数吧。”宝宝流利地唱数一遍,博得客人的赞扬。当客人伸出3个指头问:“这是几个?”宝宝却摇头了,回答不出来。妈妈也茫然了,心想:“宝宝为什么不会说呢?”

上述例子给我们每一位家长提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教宝宝学习知识怎样才最有效?如何使宝宝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会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上,而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

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知识和智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结果和对前人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宝宝来说,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原有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经验体系。通俗地说,就是宝宝通过学习,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智力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自己的经验用于分析、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上述例子中,“1234567……”,就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宝宝学会唱数,从某种程度上就学到了数数的知识。而数客人伸出来的3个指头,则是要把数的知识用来数指头,这就是智力活动的表现。这就说明: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所升华的能力。但智力和知识并不能等同,掌握了知识,智力就同步发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智力不仅与掌握知识的多少(量)有关,更与知识的质有关。那种只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的知识,不会成为智力结构的因素,只有融会贯通的知识才能成为智力结构因素。

知识和智力的关系表明,家长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忽视宝宝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味去搞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把知识和能力、智力等同起来看待,认为学到知识,能力和智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这也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宝宝学东西、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宝宝积极思考、开动脑筋。注意教会宝宝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宝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宝宝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教育过程,是一个使宝宝知识积累和智力开发并重的过程。

本文Hash:f26fca86d41701f6a88b05c82b49514d05a4fe34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