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行为评价要实事求是

“只为作秀”

目前,在不少家长中,很盛行一种“赏识教育”,这种一时性的教育,实际是一种让孩子有意作秀。这种作秀,有一点儿可以,多了则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防止陷入误区,不能把家庭教育过于简单化、模式化、功利化。

“赏识教育”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文学的语言而非学术的语言。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哄小孩儿”,这种教育只适用于那些弱势群体、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的人群。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因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在于提高孩子的实力。“赏识教育”是要有条件的,那种不分年龄段、不讲实际情况、一味夸大“赏识”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诚实,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可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时期不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反倒进行“谁诚实、谁吃亏”的教育,甚至还要进行谋略教育。谋略是什么?说得不好听一点儿,有那么点儿欺诈的意思,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而且错过了幼年这段成长期,将来都无法再教育。

有父子两人,共同签订双向自立协议的(即父亲不承担儿子现时的上学费用;儿子将来也不承担为父亲养老送终的职责)协议书,其实,“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首先是一种亲情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不让父亲慈,不让儿子孝,以颠覆父子关系的代价换取孩子的自立是不可取的。应该让孩子懂得自立,同时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责任。”

目前,社会上一度出现的“教育创新之举”――“洗脚作业”,其实,这是教育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做法。

孝敬父母完全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但像布置作业一样,让每个学生按照统一的“洗脚”模式来“孝敬父母”,而且只洗一次,一洗即孝,这就是作秀,当然不可取了。例如我们给自己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洗脚,老人身体不太行了,后辈帮忙做这些事情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在一些报纸上刊登的“洗脚”照片就觉得很别扭、很刺眼:母亲的模样还很年轻、漂亮,给她端洗脚水的是她上中学的儿子――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小伙子,整个画面显得很不协调、很不自然。

教育是个严肃的事情,是有其基本内在规律可循的科学,而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搞花样翻新的玩意儿。在生活中,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是在教孩子做人,而是在教孩子作秀,这种倾向值得人们注意。

家长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六岁的王佟佟在妈妈的监督下趴在自己的小书桌上做作业,刚开始还乖乖的,但只要妈妈一扭头,他就开始在作业本上画起小人来。一番斗智后,妈妈生气了,大声批评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王佟佟对这句话的理解:妈妈这样说就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在七岁之前,大多数孩子只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大人的话,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区分哪些话应该当真,哪些话只是父母在气头上说说而已。即使现在的孩子看起来要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很多,但小鬼总是小鬼,他们还是会因为被父母说成“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而感到伤心。

所以,家长的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并应该给孩子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看你根本没在写作业,但八点以前你必须把所有功课写完。”必要时,父母还可以强调一下这种错误行为的后果。如:“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就赶不上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黄小业是一名高一男生,从小就很聪明,自尊心很强。望子成龙的母亲相信,只有严厉管教才能让孩子学有所成。但是,小业从小学开始就很爱撒谎,常常逃课去上网。每次母亲都会严厉责骂他:“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的!”小业到初中后成绩更是一路下滑。现在母亲最担心的是,孩子没有学习自觉性了。

提起学习和生活,小业显得很痛苦。他说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妈妈事事都要管教他。他拼命想摆脱妈妈无止境的唆和批评,成功的喜悦对他来讲是种非常难得的享受。

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出息与否,要从长计议,不要一棒子打下去,把孩子看扁了。否则,父母对孩子的否定,会让孩子从小在“一锤定音”的消极定论中丧失勇气和斗志。

本文Hash:67c0d5b16d087c9e7965a532bcb8bd416ac92f9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