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孩子都懂得的生活道理

站在路边等车,毛毛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妈妈,你第一个相机是怎么丢的?”

我忙伸出右手,左手食指顶着右手手心――打住!尽管事情过去几年了,可每次想起还是耿耿于怀的。相机被人偷了,我能接受,可是同时我丢了几百张在重庆拍的照片。真够郁闷的!

毛毛一屁股坐在了路基上:“妈妈,我跟你讲,”毛毛语气严肃起来,“妈妈,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比如相机丢了、和爸爸生气了,你都不能自杀,比如跳楼。”12岁的女儿对着她34岁的老妈一本正经地训话,“你要晓得,如果你那个,”此时,毛毛用右手做了一个从高处往下处落的姿势,“你想想,家里的人会多伤心呀,所以你不能自杀。”

我笑:“妈妈在你心目中就这么脆弱吗?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都坚强得跟一块铁似的。”

“才不呢,上次爸爸把车子挂在一档,你开,差点撞了墙,爸爸说你,你就哭了。我表演给你看噢。”毛毛转身,从她手臂的动作可以猜到她正抹了些口水在面颊上。

毛毛转回身看着我,咧嘴挤眼睛装哭。我笑:“我哭的时候原来这么难看呀?”毛毛说:“妈妈,你摸摸我的脸,看有没有泪水的感觉?”

我捏了捏她的脸蛋:“小家伙,还耍我呢,这是你的口水好吧。我一定会好好活着,否则也对不起你的‘谆谆教诲’呀!”

活着,就是要面对纷纷扰扰的小失意大困难,一步步走向前。不管是我,还是孩子,都要快乐且坚强地活着。

教育孩子懂得理解“生活”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倾注更多的精力来养育孩子,时代的发展也促使父母去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育儿能力。然而,回观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

孩子:想象“象牙塔”外的世界

事实上,因为当前社会中已经为人父母的一代人是在稍显艰苦的条件下成长的,而且传统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基本上属于自生自长的状况,所以,当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家长们往往对孩子更加呵护备至,希望自己身上欠缺的或者遗憾的都在孩子身上补回来。一个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得到父辈、祖辈更多的关爱,但与此同时也极易造成一些诸如过度溺爱、以孩子为中心等现象。

然而在这个喧闹的都市里,很多小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却总有学生生活太无聊的感慨,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出于学习和安全等原因,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机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这个身处其中的社会,就像在“象牙塔”里观望一样,总是有着一个印象,但印象也总是模糊的。

家长:孩子的生活我规划

有很多家长表示,“我家只有一个姑娘,我对她是呵护备至。我希望她健康、聪明、活泼、理智。”“我不想孩子活得太累,我给他报补习班是为了他学习更有效率,我让他参加特长班更是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的本领,我对他要求严格,是希望他有个美好的未来。”“我不希望学习以外的事情干扰到孩子,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成绩提上来,并且要得个奖状,将来有好处的。”

每个孩子天生都拥有最彻底的好奇心和最真实的逆反心理,大人提倡的他就偏不想照做,大人反对的他却会兴趣十足,毕竟家长不可能手把手教会孩子如何成长。既然阻止无效,那么不妨有取舍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味一些味道,让孩子感受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论是食物、人、事,甚至是人生,酸甜苦辣总要孩子亲自尝试,才能知道最真实的而不是“过来人”经验中的酸与甜、苦与辣,切身尝试过,方能明白个中真味。

建议:手把手不如自己走

任凭家长怎样描绘“生活”,孩子也无法做到从家长的眼中看世界。况且,孩子们的学习或是玩耍也是生活大熔炉中的一个色彩。在与孩子一同上学的路上,路旁经过大大小小景物时,谈话中不要只局限在学习和衣食住行中,不妨有意无意指导孩子的眼光落到身边的事物上。人群有背着厚厚的行李、怯怯中略带紧张的眼神看着城市的民工,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有潇洒的悠闲者,甚至路边叫卖的摊贩,让现实中几乎熟视无睹的事物给孩子们对于生活最直观的感受,甚至允许他们和各色人物聊几句天,再去和博学的师长交流,这所有的不同感触在孩子心中的烙印远比家长说上十次百次更深刻更有效。

当孩子理解到现实生活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和考试,理解到学习和考试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在使自己更加有素养、使自己变得睿智和理性、使自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学习就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途径,一种提升自我、开阔眼界、开创人生的途径。

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成长中经历的摆脱局限感或者期待的那些强烈的渴望感无法传达给当前生长环境优越的下一代,那么给孩子自己去体味的机会吧,让他自己去品味现实生活,让他自己去理解知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期待和渴望。为何学习,何为动力,都会在他自己心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本文Hash:08cbf68a8401d574a3a016b64b43098c558a44db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