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标准应是:方面,能熟练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进餐;能参加淘米、摘菜、洗菜等家庭劳动,饭后能帮助整理碗筷并洗净。睡眠方面,能自己上床睡觉;会整理被褥。穿衣方面,能根据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会系带子,会打活结等。个人卫生方面,能自己洗澡、洗头和梳头等。生活方面,能去近处小商店买冰棍、面包、酱油等简单用品等。安全方面,过马路知道走人行横道,知道看左右车辆。

训练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则是:

(1)先训练进食、衣着,再训练睡眠、卫生,最后是个人生活及安全教育。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危险项目的训练,如让孩子自己过马路、坐公共汽车、用刀子、使用煤气等。

(2)我们做父母的态度应该是不管孩子在做事时看上去多危险,多么使人不放心,或孩子在做时显得多么笨拙,多么可怜,都要沉住气让他自己去做,父母可在一旁指导。

(3)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不超越他们身体及心理发育水平。

(4)孩子有一点成绩,要鼓励、表扬,出点问题,不要指责。

(5)一旦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大人不要包办代替。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自立、自信、热爱生命的人。

如何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

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岁的孩子要求穿脱衣服迅速、整齐,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文/摇篮网友:yh_liu2005

本文Hash:c467ce351e08b0840cfc15b47885e59d7a58b106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