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育儿:向孩子学习

“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那你是放弃了被孩子影响的权利。”近日,著名学者于丹这样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育儿经。

于丹说:“自从女儿出生,我一直都向她学习,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于丹笑着说起自己和女儿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坐飞机,看着窗外的白云,女儿说:“妈妈,我们去外边用白云堆雪人吧!平常只有等天上的云落到地上才能堆雪人呢!”于丹说,自己实在不忍心告诉孩子白云其实是由水汽凝结而成……“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去认同科学,往往忽略了童话也值得被认同。孩子的思维值得尊重,孩子们在小时候得到尊重,长大也会尊重别人,去珍惜那些本真的快乐。文化的意义,不也是要我们去体会那些生活中的快乐吗?”

“女儿对自然保持着一种敏感,人世间的事情她有时候会一语中的。”于丹说:“有一天她很深沉地问我:妈妈,我知道全世界你最爱的人是我,可是你第二爱的人是谁呢,是姥姥还是爸爸?我出于教育的目的,说是你姥姥。她说我知道你会这么说,我问为什么,她脱口而出的答案让我眼泪当时就出来了:‘因为我们三个原来是在一块儿的。’她当然不觉得她是一个外人,我爱她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三个必须相亲相爱。”

“我女儿现在不到三岁半,她给了我一种直观的思维方式。简单有时候是真理,童言无忌,就是因为她没有受到那些工具的束缚。她保持着童话的想象,在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加上了太多的惊喜。”于丹强调说:“我相信,如果你向孩子学习,能够唤起你自己的天真,让你活得明白坦率,简单纯粹。”

向名人父母学习育儿经验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无所知的,但是长大后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这跟父母的育儿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名人父母的育儿经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无所知的,但是长大后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这跟父母的育儿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名人父母的育儿经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说,婴儿出生时如一张白纸。父母不同的教育理念能在这张纸上绘出完全不同的图画。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多位儿童心理专家,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经历中发现,他们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时的优秀品质和习惯。

成功商人李嘉诚

父母陪读完善人格

连续十几年蝉联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在商海打拼了大半辈子,爱读书是他的成功法宝之一。小时候的一天,父亲领他来到李家的小书库,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咱家几代人的书库,我和你伯父、叔叔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希望你能理解父亲带你来这里的意义。”自此,读书成了李嘉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更令他难忘的是,父亲总陪他灯下夜读,随时答疑,这更加激发了李嘉诚读书的热情。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尔纳尔德博士研究证实,父母在家多跟孩子说说话,睡前常给孩子读读书,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更有助孩子成年后找到好工作,获得幸福婚姻等。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对此指出,由于书本语言素材丰富多彩,因而读书有助激发想象力。英国国家文学联合会报告显示,孩子上学后,父母仍应坚持给他们读书、讲故事,对孩子的发展大有好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思考,将来学习能力更强,情绪更稳定,更能自我约束。可以说,坚持陪孩子读书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还能为整个家庭制造和睦融洽的气氛,促进亲子交流。李君说,父母要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共同探讨书中细节或评价主人公。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而不是当成学习任务。▲

物理学奠基人牛顿

耐心答疑锻炼思维

牛顿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小时候的牛顿喜欢提千百奇怪的问题,母亲总不厌其烦地回答。后来,有人请教育儿经,母亲说:“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蕴藏着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做父母的只能做助燃剂,不能当水龙头。对孩子的问题,一要耐心回答,二要力求正确回答。”

现代父母很劳累,对孩子的问题,往往敷衍了事。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指出,孩子的提问行为与思维发展联系紧密。家长耐心解答问题,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注意力、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习动机、社会交往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促进孩子的长远发展。

李君建议,首先,即使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已经很累了,父母还是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敷衍、不斥责。其次,孩子喜欢问很多问题、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能转眼就忘了问过什么,父母要及时回答。再次,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怕丢面子,要跟孩子一起看书或上网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最后,回答问题时不妨用一两句简洁而概括的回答,加上肢体语言。比如孩子问“风是什么”,父母可以拿出一本书,吹口气,告诉孩子让书页翻动的就是风,启发孩子进一步思考。▲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

宽松引导激发创新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15岁就走上了漫画之路,动力则是父亲的 容。四五岁时,蔡志忠有一次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拿起毛笔,在墙上画了个小人儿。不久后,父亲给他买了块小黑板。从这一刻起,小黑板成了蔡志忠抒发情感的小世界。正是父亲宽容而客观的态度给了嫩“芽”出土见“阳光”的机会。

中国家长爱干预、控制孩子的思维和生活。而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发现,爱发号施令的母亲容易限制孩子的创造性。中国儿童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创造力培养调查报告》也显示,没有家长陪伴组的儿童绘画创造力更高。另有一项针对1.1万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创造能力强的孩子大多出自气氛民主自由的家庭。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玉娟说,家长的宽容对激发孩子创造力意义很大。张玉娟建议,父母不妨为孩子开辟一面“创作墙”,让孩子信笔涂鸦,远比一个整洁的家更重要。除了绘画,面对孩子某些看似古怪的做法,父母要先问清缘由,不要无端指责。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发现,3~5岁是孩子创造力高速发展的时期,家长要把握好,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并提供条件,保持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

包容理解鼓励探索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调皮捣蛋,整天在外面撒野,要么跑到森林深处的池塘里抓蝌蚪,要么坐在小河边望着钓鱼的人发呆。父亲起初很恼火,但后来听从朋友的意见,试着用心去接近孩子,并与他一同去野外。在随后的岁月里,父亲一直用爱与尊重、理解,包容达尔文的一切。

有些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喜欢东跑西蹿,还有的顶嘴时振振有词。这些孩子常被家长扣上“不听话”的帽子。但哥斯达黎加儿童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研究指出,2~5岁的孩子中,爱玩的孩子大脑比不爱玩的大30%。在玩耍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数十种与大脑活动有关的动作。但面对调皮的“熊孩子”,许多父母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用试验证实,当批评减少而鼓励和夸奖增多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不好的事会减少。

12

本文Hash:3db708d84ede0e1c99de4014b4180c0126ca6ed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