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让孩子从小学会宽容

女儿和邻居老高的女儿莹莹同龄,而且是同班同学,这两个孩子也挺投缘,每天都一起玩一起学习,而且成绩都很不错,楼道里常能听见她俩欢乐的笑声。孩子能有个童年的玩伴,我也感到高兴。

昨天,女儿一个人安静地回了家,却没听见莹莹的声音,这让我有些纳闷,这俩孩子每天都一起回来,而且还在楼下时就能听见她们嘻嘻哈哈的声音,今天怎么这么安静?莫非出了什么状况?我问女儿:“莹莹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女儿答道:“不知道,我不理她了!”

看来这两个孩子闹矛盾了,我得好好开导才行。于是我问道:“干吗不理她了?”女儿生气地说:“她把你送给我的卡通书弄脏了,她不赔我!”说着,女儿还把卡通书递给我看。我接过一看,果然书面弄得很脏,好像是被掉在了水坑里。

“那莹莹跟你道歉了吗?”我问。

女儿说:“虽然道歉了,但她不肯赔,我说了她两句,她就哭了。”

我只好说道:“莹莹向你道歉就可以了,她又不是故意弄脏你的书,既然你们是好朋友,就应该学会宽容对方,不可以这么小气,再说你的书还可以看,你说呢?”

女儿却不出声,我只好又说道:“你看,上次你把莹莹的玩具车给弄坏了,她怪你了吗?现在你不理她,你开心吗?”

女儿想了想说道:“一点也不开心。她没有怪我,那我也不应该怪她,妈妈,我找莹莹玩去。”

女儿终于想明白了,我也由衷地高兴。让孩子从小懂得宽容,能使孩子拥有更多的朋友,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更能让孩子获得进步。

让孩子从小学会交朋友

让孩子从小学会交朋友

宝宝人见人爱,是每个爸爸妈妈都开心的事情,不论是婴儿时期受长辈的喜爱,还是宝宝时期以后受到同伴的欢迎,都表示宝宝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爸妈可以做些什么,让宝宝从小就学会与人相处呢?

Part1.理论篇

什么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就是社会标准所能接纳的行为、与人相处应有的行为。因此,让宝宝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而要与他人达成良好的社会互动,关键就是要培养宝宝与人相处的技巧。善于与人相处,往往能使事情更加顺利,因此,宝宝的社会行为发展一定不能忽视。

宝宝社会行为发展进程

出生~2个月:会有哭啼、微笑等反射性动作,因为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不针对特定的对象,因此,属于较无意义的反射动作。但是,若给予适当的回应,宝宝会产生记忆,并开始期待你的回应。

3~7个月:对特定的对象展现出不一样的微笑,如对主要照顾者和对陌生人露出的微笑明显不同。

8~24个月:7个月开始,宝宝渐渐会分辨陌生人,这也是他开始建立依附行为的时候,如果主要照顾者离开,宝宝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形,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到2岁左右,2岁后会渐渐趋缓。

24个月以后:开始建立依附对象的相似目标,将和依附对象的关系转移到其他互动关系良好的对象身上,是开始出现明显的社会行为发展的阶段。

影响社会行为发展的要素

宝宝在未进入幼儿园所之前,主要的交往对象多半是照顾者以及长辈,若是宝宝有兄弟姐妹或生长在大家庭,才会有较多和同伴相处的机会。但是,以现今小家庭以及少子化的趋势来看,宝宝人际关系的发展似乎要到进入幼儿园才真正开始。不过,宝宝社会行为发展得顺利与否,源自其和主要照顾者发展出的“依附行为”,由此可知,依附行为是宝宝未来社会行为发展重要的基石。另外,宝宝本身的气质也会影响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游戏类型的改变更能看出宝宝人际关系的进展。宝宝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与许多因素都有关系。

●依附关系

依附关系是宝宝和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模式,会在宝宝7~24个月时慢慢建立起来。这种模式一旦建立,只要照顾者离开,宝宝便会出现不安、哭闹的反应,但是照顾者一回来,宝宝便会感到十分愉悦,并立即与照顾者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模式便是安全的依附行为。

如果照顾者能够及时发现宝宝的需求,并配合他的步调给予适度的满足,就能得到宝宝的信任,进而发展出安全的依附关系。相对地,若是照顾者不能及时察觉宝宝的需求,也没有和宝宝进行足够的肢体接触,便无法发展出安全的依附关系。

不安全的依附关系会阻止宝宝社会行为的脚步,而安全的依附关系将有助于宝宝建立对人的信任感,感受到被爱,也会对人较有信心,从而建立安全感。宝宝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才能够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发展出和其他人的互动行为。

●气质

宝宝与生俱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称作气质。这些天生的气质,都会影响他人和宝宝互动的方式,在宝宝的社会行为发展之路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气质中又可细分为9大项目:活动量、规律性、注意力分散度、趋避性、适应度、坚持度、反应阈、反应强度、情绪本质。

本文Hash:2b4e1ad5ee7b001d4192b0bc000627fbf5556a98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