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表扬让孩子远离自卑
心理学家说,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种人格缺陷。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影响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自卑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形成。心理学家指出: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孩子自卑感的形成,与家庭及父母的关系密切,总结其形成原因有:
1.经常数落孩子
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过分的数落导致形成孩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
2.家长过高的期望
一般在高水平、高学历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
3.盲目比较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以鼓励督促孩子上进。但调查料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烦父母做什么事”时,排在前三名的是:叨唠、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家长以为比较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而实际上,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
孩子都需要以不断的心理上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对自卑的孩子来说,摆脱自卑的阴影,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
[家教妙招]
鼓励孩子去做,并适当降低要求
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自卑甚至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要求过高,使得孩子时时处处被批评被指责。长此以往,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就总会对自己做出否定:我的脑筋不好使,这个事情我干不好,别人就是不大喜欢我,等等。让这类自卑的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他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不要奢求孩子能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而应该首先鼓励孩子去做,然后努力发现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哪怕一点点值得肯定的方面,从而一点点地增强他的自信心。要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做出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变更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们”(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变成你(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如:“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改为:“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一定为自己感到自豪!”
鼓励孩子正确对待批评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给自卑的孩子多表扬,但小伙伴、老师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要告诉孩子,对这些批评不能害怕,更不可回避。你应该知道,让孩子一味地生长在表扬的环境中,对他的心理健康并不有利。因此,当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受到批评时,你不妨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是认识到错处,承认并改正它。但绝不能垂头丧气,因为改正了就会有进步,而且你还有很多的长处。如果孩子不等别人批评就主动承认了错误,你更应该 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样,使孩子既看重别人的批评,又不背上包袱,最终帮助他成功地实现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认可自己,在内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许多自卑的孩子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其需要得到外界的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自我肯定的方法很多,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家记一本“功劳簿”,让他每周至少一次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他,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很大的成绩,任何一点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一件令他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资格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做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踌躇畏缩时,你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我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来吧,让我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切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换句话说,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和具体事情,更要提出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要知道,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要是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一个不具自知之明、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结果就完全适得其反了。
本文Hash:2da8aabdc8ca249ba488fcf06e3237b232ac83f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