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孩子自我评价的培养

故事《七色花》引起幼儿美丽的遐想,于是我也在班上开展“种七色花”的活动,把幼儿的照片贴在墙上,对孩子们好的表现贴上不同颜色,并让他们晓得“红色的花瓣”代表爱劳动的小朋友(包括扫地、摆玩具、修补图书、浇花等);“橙色的花瓣”代表团结友爱,帮助人的小朋友;“绿色的花瓣”代表认真完成作业的小朋友;“紫色的花瓣”代表讲卫生的小朋友。

每周五,我组织幼儿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说说自己这一周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表现得不好。选5个幼儿发言,老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去,积极引导,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分析,正确地评价自己。而且,我还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由于小伙伴对彼此都很熟悉,所以,相互之间的评价往往是“一针见血”,对他们来说同伴的评价甚至比老师的评价要更能影响其行为。所以,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进行相互评价,不仅具有监督、控制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及外部行为做出的一种判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个体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恰当的自我评价对人们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也十分注重孩子们自我评价的培养。在经过尝试之后,我明显地觉得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增强,很多幼儿都能客观地看待别人,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比如,在评选文明孩子活动中,我发挥全班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进行评议。以前,幼儿在讲评中,只爱讲自己的长处,揭别人的短处。现在,通过“七色花”的评选活动,学会了一分为二地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恰当地自我评价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转变他们胆怯和畏缩等很有效。一些原来性格孤僻、害怕与人交往,对自己估价不足的幼儿变得活泼大方了,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玩,乐意当小老师,上课也敢于举手发言了。

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二)

3.要确认孩子的优点当伯乐,不要老盯着孩子的缺点当挑刺大王确认原理是董博士成功教子的八大工具之一。从我大量与各种类型的家长的沟通,几年来开展成功教子的研究,以及本人的实践,使我确认这一原理非常有效。我这里引用一个故事对确认原理再做一说明。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年轻国王,很喜欢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尊美丽少女的雕像,并把它当做有生命的人那样,和她说话,欣赏她,爱她。结果,奇迹出现了,少女活了,变成一位真正美丽的少女,并成为国王的王后。虽然这是一个神话,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心理效应。这种把期望转变为现实的效应被心理学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认原理有两种基本使用做法。其一,孩子本身就有某种优点或者优势,他本人也没意识到,你也没有发现。如果你希望孩子成功,就要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优势,闪光点,并且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表扬孩子,肯定孩子,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行!”“像个男子汉!”“像个才女!”等一类的话,你就会看到孩子越来越表现的像你所期望的那样,越来越符合你所赞美的那种成功形象,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多,表现的会越来越好!/p>

其二,孩子没有某种优点,你却希望他有那种优点,那你就对他来个确认,说他有这种优点。刚开始,孩子听了可能有点莫名其妙,或者感到懵懵懂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你说的是啥,也不知是咋回事。这是你不要管他的反映,你尽管继续确认,说他有这种优点,慢慢在他的潜意识里就会萌发出一个小小的信念:是的,我真有这种优点。在以后的行动中,也会微妙的表现出来。这时,你不要高兴得太早,而要继续确认,就像培育幼苗一样,精心培土浇水施肥。你会发现,孩子会表现的越来越想你期望的那样,再继续确认,把这种优点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比如,孩子各科成绩都很好,唯有数学成绩不好,你不要责备他,反过来,要欣赏他,赞赏他,确认他,发自内心的说:“我儿子有数学天赋”,“我儿子可喜爱数学啦”“我儿子的数学下次一定能考好!”经过这样反复不断地确认,他会由不喜欢数学转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然后再确认,会由愿望产生兴趣,再确认,会由兴趣产生学习方法,再确认,由方法转化为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力有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上去了。/p>

因此,我们家长要当伯乐,围绕孩子的优点做文章,不断地发现优点,确认优点,培育优点,挖掘优点,赞美优点,展示优点,扩大优点,积累优点,激发优点。/p>

如果你害怕孩子失败,经常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在缺点上大做文章,经常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否定孩子,提醒孩子,惩罚孩子,动不动张口“真笨!”“真差劲!”“没出息!”“窝囊废!”,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表现得像你批评的那样,越来越笨,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感到自己没希望。/p>

Luke举两个正面的例子。一个爷爷对上幼儿园的孙子说:“听你爸爸说,昨天老师又表扬你啦?上课坐得直,放学时还帮小朋友把凳子搬到墙边,是吗?”他兴致很高地说:“是!老师说这是助人为乐!”接着,他放下饭碗,拿起拖把,把客厅和卧室拖了一遍。/p>

不仅小孩子喜欢别人表扬他的优点,大孩子和我们大人也喜欢别人欣赏他的优点。一位初中一年的学生,经常和父母顶嘴吵架,成了问题孩子。他父母找到我,罗列了孩子 大堆罪状,请求帮他孩子度过初三。我问:“孩子没优点吗?”他俩几乎同声说没有。又经过几次交谈,我发现孩子不但有志气,而且有才气。我掌握了这两点以后,和孩子进行沟通,决定从这里切进去。在和孩子沟通中,首先真心实意地肯定了孩子的优点,赞美了孩子的优点,孩子的自信心大大提升,经常与我联系,汇报学习情况,逢年过节发个短信送祝福。春节后他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大变样啦,还表示要参加四月份的家长训练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4.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当扼杀孩子智慧萌芽的刽子手。/p>

好奇心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孩子生下来大脑是一张白纸,而从生下来那天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感兴趣,对新异刺激都表示关注。随着身体的发育,她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最明显的两点表现是:一是好问。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会下雨?”“为什么花儿是红的,叶是绿的?”“白天醒醒躲到哪里去了?”“晚上太阳下山了,是不是回家睡觉了?”他还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是谁?”等,有时问得你垭口结社,甚至面红耳赤。二是好动。他们经常充当小小的破坏分子,摔坏玩具,拆东西,甚至拆开电视机,看看那些说话、唱歌、跳舞的小人,躲在哪个角落里,或者是翻箱倒柜拨弄父母的书籍或爱心之物,他们把自己种的种子天天挖出来,看看它是怎样发芽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引起的。/p>

虽然好奇心人人皆有之,但孩子的好奇心不像大人那样受局限,而是表现的无拘无束。孩子正因为有天生的好奇心,才促使他们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各种事物。这样的接触与探索,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而且获得了有关外界事物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同时,由于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增强了大脑细胞的活力,加快了大脑神经细胞的快速反应,使大脑的潜能得到释放,使孩子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p>

而我们有些家长却把孩子的好奇看成“胡扯八道”,“歪门邪道”,“离经叛道”,“钻牛角尖”,“不务正业”,总想让孩子一门心思用到提高分数上。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表现为“不耐烦”,甚至斥责。对孩子来说,就目前和将来,仅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这适应不了形势的需要,因为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都知道,当前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竞争的实质是当前世界是人才与智慧的竞争,创造与创新的较量。你是个人才,不一定会创造;你有智慧,不一定会创新。。作为一个民族,不创新就不能立于世界之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一段令国人震撼的话:“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只能培养守业人才。”/p>

就孩子本身而言,好奇是共性的,但孩子的侧重点、触及点各有差异。你的孩子在这方面好奇,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而别的孩子却对这个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相对来说,这时你的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它就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自信和勇气,在他心目中会产生这样一个信念:你引我也引,我比你更引。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孩子的所谓“离经叛道”行为 /p>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叫周军,上五年级时,他的妈妈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说周军在数学课上把一条蜥蜴拿出来玩,全班女同学吓得尖叫,乱哄哄的。老师给周军的结论是:淘气包,贪玩,常捉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希望家长配合。他母亲把周军领回家,并没有批评他,她认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是教育者的大忌。她心平气和地问孩子:“你抓蜥蜴,不怕咬吗?”儿子说:“蜥蜴没有毒,不咬人。”“你怎么知道?”“书上说的。”“什么时候抓到的?”“七八天啦!”“这么久了,你喂它什么?”“我没有喂,书上说,它饿急了会咬掉自己的尾巴。”我想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至今他还没咬掉自己的尾巴。母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鼓励他实践下去,并指导他如何作好记录。还叮咛,不该把蜥蜴带进学校,影响班级纪律。两个星期后,儿子兴奋地说:“蜥蜴没尾巴了!”/p>

母亲与儿子一起剖开蜥蜴的肚皮,在它的肚子里找到了尾巴,儿子兴奋得不得了。正在这时,县里要举办科技发明小论文竞赛,母亲指导他整理蜥蜴实验观察报告,送到县获二等奖。后来同学们选他担任科技活动小组长,还当了学习委员,先后考进县重点中学和大学。十几年来,周军先后得到20多次奖励,并被单位委派两次出国深造。/p>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创造与创新也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脑子没有那么多的框框,善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秩序。好奇心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好奇心是前提,创造与创新是归宿。在儿童时代,孩子们不可能把神舟七号送入太空,但孩提时代的好奇,却是他们未来在太空遨游的第一个踏板。比如,孩子未经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把红色和蓝色搅在一起,结果他发现了紫色,对大人而言,不算什么,但在孩子的眼中,这是神奇而难忘的杰作。因此,我们要珍惜孩子的好奇,保护孩子的好奇,并善于把孩子的好奇引入恰当的轨道,就像周军的母亲那样。/p>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要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大自然,观察花草虫鱼,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电闪雷鸣。要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海洋,讲故事,做实验,逛书店,购书刊,用书籍满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一要鼓励孩子提问,不能对提问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再重新激起是相当困难的。高尔基说:“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p>

二是回答孩子问题要有启发性。对那些定向性的问题(如“是什么”之类),可以直接简明的回答。对那些有因果关系或较复杂的逻辑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与“不是”,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孩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并告诉他:这些事,你上学以后读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会知道的。三是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确实不知道,要切记不要乱说,防止误导。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等我查查书问问别人再告诉你。”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p>

本文Hash:18f6cced27e3bf807303e3bb74e437a5feb895c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