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须回应时代的影响

核心观点:每个家庭都必须认真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更确切地说,在世俗功利的成功目标和健康快乐的人生之间,到底选择什么?事实上,真正成功并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给孩子打好基础,把他的人格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好,孩子的成功就有了保障。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讨论很多。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家庭教育的难题越来越多,家长处于无所措手足的状况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我们谈家庭教育就一定离不开时代。当今的家庭教育面临着时代的多重影响。首先是市场经济的物质化影响,现在家长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他们,你准备让你的孩子往哪儿跑?终点在哪儿?这种急功近利的成功标准,受到了市场经济以物化成果论成败观点的影响,这种观点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目标。其次是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现在社会价值是多元化的,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是非价值判断能力,让他们能在物质化、多元化的复杂环境当中学会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再其次,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民主、平等,家庭教育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应时代的这些影响,用传统的一套,很难教育今天的孩子。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习惯于训斥,习惯于对孩子的灌输,在今天的孩子看来,这是最不可取的,也是最无效的。笔者认为,对于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四个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一是目标,每个家庭都必须认真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更确切地说,在世俗功利的成功目标和健康快乐的人生之间,到底选择什么?事实上,真正成功并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给孩子打好基础,把他的人格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好,孩子的成功就有了保障。如果只是一心追求表面的成绩,忽视了潜能的发展,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是关系定位,怎么看这个孩子,把孩子当成什么?以前家庭教育的思维是无论茄子、萝卜、土豆还是苹果,都按照苹果的模子去塑造,现在这种思维行不通了。家庭教育要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独特的、能动的、有潜能的。每个孩子都是发展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潜能,关键是如何发挥。

三是对孩子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对孩子的言行你可以不赞赏,但要理解和接纳他。如果你不理解不接纳,就失去了与孩子对话的基础。在这方面,很多家长,包括家庭教育理论都强调沟通,但沟通只是解决了家教方式的问题,沟通的前提、基础仍然是理解和接纳。

四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定要改革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中小学阶段,智力不是影响成绩的基本条件,影响成绩的是动力和习惯。家长应该知道,说教、训斥未必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对于孩子而言,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家长要善于通过鼓励,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在习惯方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是专注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还有严谨的态度很重要。此外,对于孩子的表面成绩而言,培养孩子的智能结构、心智能力更为重要。

最后,笔者还想呼吁,家长应对家庭教育做一些研究。如今,关于家庭教育,不断有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想涌出,很多家长如获至宝,但是往往未见得就能奏效。家庭教育很复杂,社会环境、家庭状况不同,同一种方法可能培养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家长们应当用心做些研究。

家庭教育三大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三大效应对孩子的影响有什么呢?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性格的影响大不大呢?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往往超过了物质环境的作用,家庭教育中有三种效应是父母需要注意的。

一、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启示:教师之间、父母之间、教师与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更要一致,否则极容易形成双重人格。家园同步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对某些成人而言的,却不符合儿童的实际。

启示:幼儿直接浸泡在幼儿园与家庭的环境之中,每一位教师和父母是否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孩子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是否健康?每一种因素将对幼儿产生怎样的作用?对显在的有害因素是否予以了积极的消除或控制?从心理健康角度看,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往往超过了物质环境的作用,老师与父母为孩子营造了怎样的精神环境?是否是多支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多欣赏、多自由、多自主、多选择精神环境?

三、态度效应

有关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奔跑嬉戏,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巳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启示: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孩子,要时时对他们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教师的态度会成为孩子从镜子里看到的态度,会激发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师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儿童回应的态度共同营养双方的精神、温暖双方的心房、保健双方的心灵。

本文Hash:a59a537dffdc53b3647101138863e6087734d495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