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

  你看看我们吃什么?“随便!”这两件你喜欢哪一件?“随便!”周末李阿姨要把弟弟寄在我们家,你看着点儿他。“随便!”不管说什么,孩子都是一句“随便”,为什么孩子常点“随便”这道菜?

  一个身高接近2米、体重240斤的人,别人怎么也不能忽略他的存在吧,但还真有家长,成功忽略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话说这一天,有位热情好客的家长邀请我去某某高级酒店共进晚餐,顺便认识一下她的儿子,解决一些问题。其实,我不太喜欢在饭桌上说什么教育,当时也有其他的事情脱不开身,但这个语气坚决、果断的家长,简直就是以命令和通知的语气说,希望我晚上准时到场,万事俱备,就等我开饭。

  见到那个孩子的时候,我真吓一跳,那位家长看起来十分娇小,但她的儿子赶得上姚明了。我在家长的安排下坐到孩子的旁边。

  那孩子很沉默,一直都是他的妈妈在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她自己的工作、丈夫的工作,今天怎么怎么忙,实在没有别的时间等。她讲到口渴,停下来喝水,我便问旁边的小伙子:“在哪个学校读书啊?”

  “噢,他在市一中。”

  “你们几点放学?”

  “他们四点半就放了,也是从学校直接过来的。”唉,这妈妈真爱说话。

  “爸爸在什么单位?”

  “崔老师,我刚不是说了吗,他在建行上班呢。”

  “你们老家是哪儿的?”

  “他们是延吉那边的,爷爷那辈搬过来的。”

  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轻轻地碰了碰那位母亲,结果,这大姐说:“儿子,你往里面去点,挤着崔老师了。”

  ……

  饭后,妈妈说:“崔老师,您看我们家孩子长得不错吧,就是不爱说话,对什么都无所谓,哪像一个十几岁的青年人啊。”

  我诚恳地说:“大姐,真不是你家孩子不爱说话,而是你自己说得太多了。你看我问他的问题,都被你说完了,他还说什么呢?”

  美国着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就说,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时候,要留80%的时候倾听,剩下20%的时间,带着启发对方的问题来说。可这位母亲,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说话的空间。

  同样,也有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无主见、很软弱,但是家长又给了孩子多少选择的空间呢?当然,家长帮助孩子包办一切,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省得他们走弯路,但人生中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孩子自己做出了选择,他才能学习去承担责任、自主思考。

  其实,孩子在学校、社会上,他们可能是多元的、多言的,但是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单一的形象,对一切都无所谓。这都是因为家长平时说得太多了,或者帮他们做得太多了。

  我们回忆一下生活中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往往是语速慢,而且不是整天唠叨不停的人。就说国家领导人,他们在新闻中的讲话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因为那样,他们才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话,他们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的。还有那些佛学方面的大师,他们说话一定是缓慢低沉的,但就是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有理不在声高”,只要说到了点子上,就是字字珠玑,说多了反而让自己的话贬值了。

  同样,帮孩子做事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关键时刻能指点迷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师。如果家长什么都帮助孩子做,只会让他们觉得,家长就是好管这些事,或者认为家长本来就应该做这些。

  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己作选择,而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 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给孩子更多一些自我的发展空间!

刚刚进入2011年不久,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出版了。它的作者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父母都是移民自菲律宾的华裔后代蔡美儿,这本书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有关中西方育儿理念的大辩论。

这本书里面,蔡美儿给两个女儿列出了包括“不准去同学家留宿”、“放学后不准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每门课的成绩都必须是A”,还有“不能学其它乐器,只能学钢琴或小提琴”等等十条家规;还记述了她骂女儿是“垃圾”,为了练琴不准女儿上厕所或者喝水的所谓教育方法。

后来尽管蔡美儿极力解释她写书是自我审视的过程,但她仍然坚持认为比起西方的宽容教育,她那种严格的家教才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功。

很快地这个有关蔡美儿育女的讨论在华人圈子里面又被延伸到了另外一个家庭,那就是不久前刚在白宫国宴上为胡锦涛和奥巴马弹钢琴的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和他的父亲。

大家都知道伴随着郎朗在世界钢琴界功成名就的是他父亲郎国任虐待式教子方式。相比起蔡美儿为让女儿练好一段钢琴曲而不准喝水上厕所,郎国任更胜一筹。据他自己说,郎朗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拒绝练琴要出去和小朋友玩,郎国任打开窗子,拿出一瓶药片,给了郎朗三个选择:你要么练琴,要么吃药,要么跳楼。

于是相对“虎妈”,网上的一些人给郎国任起个名,叫“狼爸”。“虎妈”和“狼爸”被当成中国式家教方式的代表,被人褒贬不一。

还有一个有名的父亲,那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这个父亲,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今年2月初在白宫例行的国家早餐祈祷会上,奥巴马总统讲了这样几句话,竟和“虎妈”、“狼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奥巴马说他的宗教信仰引导他走过了很长的路,让他有勇气为最贫穷的人服务,让他勇往直前,不被重担压倒,但是有时候奥巴马也会为自己的家庭琐事祈祷。有一次奥巴马祈祷说,“主啊,让我看着玛丽亚去参加她第一个舞会的时候,请给我耐心,因为那里有男孩子们;主啊,请在她去往舞会的路上,让她的裙子变得更长一些吧。”

玛丽亚是奥巴马总统的大女儿,今年刚12岁。堂堂的美国总统连女儿穿的裙子有多长都管不了,只能求助于上帝,这样的事情让蔡美儿看来,肯定属于过度宽容甚至骄纵孩子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在人们的眼里,蔡美儿的女儿们和郎国任的儿子,才是被公认的成功典范。这些孩子的经历使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要成功,就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就必须忍受在精神上被父母束缚,或者在身体上遭受父母虐待的经历。

自古中国家长就喜欢对孩子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给孩子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训诫。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华裔孩子们苦熬着他们并非快乐的童年,在各种压力之下憧憬着父母为他们描述的成功的美好未来。

问题是在很多父母眼中的成功,比如上名校,比如得大奖,比如成名成家,比如挣大钱,又比如当大官,只是很少几个幸运的孩子能够实现的梦想。就像在中国几百万曾经努力学弹钢琴的孩子中,只出了一个郎朗、一个李云迪一样。

大多数孩子在经历了痛苦的童年以后,可能会意识到小的时候一切的努力都是枉然,功成名就的结局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是永远捞不到自己的篮子里面的。那时候又有谁来为这些孩子们的付出来买单呢?

“父母祸害”是中国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个说法,是八零后、九零后孩子们对自己父母一代的批判。网上有人批评说出生 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母们,给孩子的是“母鸡”般的爱,没头绪、没原则、没目的,只会跟风。

苦出身的父母渴望孩子吃饱穿暖挣大钱;没文化的父母渴望孩子满腹经纶、出人头地。这些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一生的赌注和期盼,当成了自己理想的实践者。孩子们不得不按照父母的设计来完成自己的一生。

这种不懂得尊重孩子,甚至不把孩子当人看,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父母,又怎么能够不被自己的孩子们看成是“祸害”呢?

在这里我无意批判“虎妈”、“狼爸”的家教方法,也不想推广西方所谓宽容教育的理念,我只是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不要被一、两个个案所误导,我只希望父母都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更多一些发展的空间,给他们以尊严与自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有自己宝贵的童年。

本文Hash:a4a936bdcfbd58b5a70085e549d51213bf2ce7b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