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商”――自我管理能力

谈“德商”――自我管理能力

一、“德商”及“德商”原理

 “德商”是与“智商”相对的,比“情商”的提法更容易让国人理解和接受、更符合汉语的语法、语意习惯的新概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来讲,德商远比智商重要。

 “德商”是指一个人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即对自己的思想、情绪、欲望、言语、行为等进行有效管理(激励和约束)的能力。

 自我激励是指有效地激发优良的思想、欲望、感情、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树立理想、确定目标、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激励斗志、调动热情、培养毅志、持之以恒,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自我约束是指有效地控制不良思想、欲望、感情、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对不良欲望(如:贪欲)的克制、对不良情绪(如:愤怒、怨恨)的控制、对不良习性(如:懒惰)的克服、对不良行为(如:偷盗、腐败)的抵制等。

 自我约束的源动力在于自我激励。

 道德高尚实质上是自我管理的结果。如:克制贪欲,表现为奉公、礼让;控制愤怒、怨恨,表现为宽厚;克服懒惰,表现为勤勉等。道德高尚的人,必是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 

 “德商”高,即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强,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推己及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做人有原则,该做的事,杀头也要做;不该做的事,杀头也不做。

 二、为什么要提出“德商”的概念

 1.“情商”容易让不知道此概念的人产生误解,而“德商”则易于让人很快理解和接受。这是笔者在开展人生策划与终身教育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2.中国教育历来有“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等德智并列的提法,“德商”与“智商”比之“情商”与“智商”更匹配。

 3.从概念的内涵讲,“德商”比“情商”更为贴切,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实质上都是自我有效管理的结果,德高望重、道德高尚的人必是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

 4.中国教育现状是重智育、轻德育和素质教育,提出与智商相对应的德商概念有利于唤起人们和教育当局者的注意,推动以德育为核心的国民基本素质教育。

 三、意义和现实价值

 “德商”与“智商”是人安身立命的两柄利剑,是人生命之舟的双浆,是人生事业战车的两轮。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德商比智商更重要。

 1.能自律,方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卡耐基在上个世纪就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既使在技术性很强的领域,70%要靠人际关系。美国贝尔研究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顶级科技人员都与能给予他们帮助的关键性人物保持着着良好的关系。在非技术或技术性不强的领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在人情味更浓的中国,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影响更大。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智商与技术固然重要,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项工作,离开他人的合作与支持,都难以完成。德商高则意味着能开创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能左右逢缘,得到帮助,促进成功。

 2.能自律,方能他律。对一人个的职业生涯来家,“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不断地向更高的管理岗位迈进,便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取得丰厚的回报。但是,“先做好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能做他人的主人”。调查数据表明,职位越高,德商的作用越大,在企业高层领导中,德 的作用差不多达到85%。

 3.能自律,方能可持续发展。俗话说,不怕慢,只怕断。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怕跌跤。摔得轻还好,摔得重了,也许一蹶不起,一辈子也不会东山再起。尤其是智商高的人,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政界,无数高官因管不好自己的私欲而落马;商界,许多巨贾因管不好自己的心态而沉船。管好自己,就管好了前程。此话千真万确。

 四、德商高的儒家典范

 (周朝)“握发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

 (春秋)培养“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创立儒学的孔子

 (三国)为匡复汉室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近代)曾被毛泽东称为立德、立功、立言至高境界不朽完人的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现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捍卫、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伟人周恩来

 (当代)出身教育世家,修养极高,廉洁奉公,作风严谨,行事稳健的“平民宰相”温家宝

 六人的共同特点(以其为典范的原由或标准):

 修养高,均树立了不朽人格,为世人所推崇――因

 成就大,均建立了盖世功业,为后人所景仰――果

 成功的根本原因部析:

六人的“德商”极高,即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极强,做人有原则,切实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推己及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本文系河东在山西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教育中的实践心得,2004年8月11日发表于当代儒学网)

 责任编辑admin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责任心的方法

1.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措辞要准确,清晰地传达任务与要求。

3岁孩子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难以理解一些比较笼统和概括的词汇,例如“把玩具收拾好”对3岁的孩子来说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收拾好?怎样做才算收拾好?妈妈可以把要求描述得便于操作,例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积木宝宝该回家了,要不然就丢了”……其实都是把玩具放回原来的盒子、箱子或柜子里,但这样的要求很具体,也很有趣。

这一年龄的孩子自我认识水平提高了,喜欢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长大了。大人不要以为孩子都懂事了,应该说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来命令孩子,例如“你最好……”“你应该……”“你总是……”,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利于他自觉地履行责任。如果换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唤醒他的责任意识。

“我式句型”的基本结构是:“当……时候,我觉得……”

“当……时候”表示家长发现的问题,“我觉得……”传达家长的感受,说明孩子的行为结果对家长造成的影响,使他自己意识到不适宜行为的后果,以此增强他的责任意识。

例如:丽莎要是把玩具散落得到处都是,妈妈不直接用“你式句型”指责丽莎:“你总是把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快收拾好。”而是用“我式句型”说:“当玩具很乱的时候,我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我喜欢整洁。”渐渐地,丽莎就知道妈妈是想让自己收拾玩具,但这个行为不是妈妈派发的任务,而是丽莎自己悟出来并主动实践的。

3.对于六七岁的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高孩子的责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按照从近及远的顺序发展,他先学会对自己、对同伴和家人负责,然后学会对集体和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是比较抽象的,家长只讲大道理效果不好,要带孩子观看和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跟孩子一起看赈灾、义演、义卖、捐助的电视或图片,并跟他仔细讲这是怎么回事,鼓励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为公益事业绘画、签名或捐赠,这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提供选项,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不管多大的孩子,责任心的发展都是认识先到位,行为稍滞后,这是因为孩子预见事物发展结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较弱,这时大人不要直接给孩子一个唯一的行为后果,而是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壮壮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可是比较霸道。当小伙伴到他家里玩的时候,他支配着别人玩什么和怎么玩,他总是说“在我家就得听我的”。当发生争吵的时候,爸爸把壮壮叫到厨房,悄悄地对他说:“你得让同伴自己选择玩什么,否则,你就单独站在这里想,什么时候想通了,才能到你的房间与他们一起玩,你选择吧。”壮壮说:“我不想站在这里,想与同学一起玩。”“那就不能与他们争吵。”爸爸说,壮壮点点头。一会儿,爸爸听见壮壮又在嚷嚷了,他对儿子说:“壮壮,你到厨房去一下。”壮壮马上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就又与同学和平地游戏起来。

本文Hash:6c12f8b3fd01cedbb11d5bdf01449e411ce89c4a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