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孩子要学会思考

  有的婴儿就是不喜欢吃粥,爱吃米饭。妈妈不敢喂米饭,怕呛着宝宝,认为宝宝还没有牙,不会咀嚼。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做烂一些的米饭,不会呛着、噎着宝宝。如果宝宝爱吃米饭,不爱吃米粥,那就喂米饭好了,不好好吃粥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有的宝宝不爱吃蔬菜,这可能是前几个月给菜水或菜汤吃,味道比较单调,宝宝吃够了。试着给宝宝一口大人吃的菜,如果宝宝很爱吃,说明宝宝已经喜欢美味了,做菜时就要讲究味道,不能是水煮菜了。

  有的宝宝不喜欢剁得非常碎的菜,看起来像菜泥,更喜欢吃大一点的菜了。有的宝宝喜欢吃香的,在菜里放上肉汤,会很喜欢吃,宝宝长大了,开始喜欢吃滋味浓厚的菜。

  有的父母一直不敢给宝宝吃盐,这是不对的,应该少放些,肉类食品如果不放些盐,一顿就会让宝宝吃够。有的蔬菜可以没有咸淡味,有的菜没有咸淡味是很难吃的。不能给宝宝吃咸的,并不是不能放盐,要适量,不能放多。

  到了这个月,宝宝最不爱吃的可能是蛋,有的婴儿从生后3~4个月就开始吃蛋黄,而且都是吃不放盐的蛋黄,有时还放到奶里。如果也不爱吃牛奶了,就会更不爱吃蛋。宝宝不爱吃蛋了,没有关系的,肉里的蛋白质也是很丰富的,而且更有利于蔬菜中铁的吸收。可以暂时停一段时间蛋,再吃时也许就喜欢吃了。做鸡蛋的方法要不断变换,不能每天都是鸡蛋羹、鸡蛋汤,很容易吃腻的。

  有的宝宝食量小,和食量大的宝宝相比,对食物就比较挑剔,妈妈总是希望宝宝吃得多,这就会使一些食量小的婴儿被妈妈当做不好好吃,而硬是喂足妈妈认为应该吃的量,这对宝宝是很不公平的。

  有的宝宝自从添加辅食,就不喜欢吃牛奶了。如果无论如何宝宝也不吃牛奶,也不要想着必须喝500毫升的牛奶,蛋和肉也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如果不喝奶,也不吃蛋肉,只吃粮食和蔬菜,就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了,应该减少粮食的摄入量,鼓励宝宝吃蛋肉或奶。

  如果宝宝爱吃面食,就把肉或蛋包在饺子和馄饨里。有的宝宝比较爱吃海产品,可以做虾汤或鱼肉丸子。

  总之,至少要给宝宝一种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的宝宝爱吃豆制品,妈妈就会认为豆里也含有蛋白质,但是,豆里含的是粗质蛋白,不易吸收消化,吃多了会引起腹胀,只能吃很小量的豆食品。

  不管宝宝多爱吃的食物,总吃都会吃够的,所以,即使是很爱吃的食物,妈妈也不要无限制地让宝宝吃,也不能每天都吃同一种食物。要穿插着,不断更换食物种类,才能使宝宝不厌食某种食物。  3-4岁的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得强烈,思辨能力大大提高,是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孩子将来是墨守成规还是善于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父母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稍加点拨。

  这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你懂得方法。

  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对问题的反应速度越快,思考力就越强,脑袋就越聪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孩子回答问题往往是凭直觉,如果家长满足于孩子的这点“小聪明”而不去引导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就会习惯于对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启动思维“程序”。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急于让他说答案,而是要求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多几次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答案。这 种思维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随处进行。

  例如,我带4岁的孙子去商店买玩具,他要买五管猎枪。我就提醒他:“五管猎枪很好玩,可是子弹要是射到了别人的眼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孩子想了想,就提出改买水枪。我问他:“如果在雪白的墙壁上喷上水,或者把水射到别人身上,你觉得合适吗?”孩子又想了一会儿,最后决定购买电子发光和放音乐的冲锋枪。我让他说出买这种枪的理由,他说,这是一种又好玩又不会伤着别人也不会弄脏墙壁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小孙子对玩具的各种利弊尽量多做思考,培养了他遇事动脑筋、喜辨别的习惯。

  教孩子说话用词达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早教孩子准确用词,不但能防止别人曲解、误解他的意思,而且促使他思维活跃、思路清晰。

  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他的表达要多作分析,这可以使孩子用词准确、鲜明、生动。

  有一段时间,我的小孙子看到好看的东西都笼统地用一个“酷”字。我就问他:“‘酷’是什么意思? ‘酷’和‘漂亮’、‘好看’、‘帅’等词语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用‘酷’最好呢?你说‘酷”的时候,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几次下来,小孙子在说话的时候开始注意他的用词。有一次,他告诉我:“这件衣服很漂亮,不过,还不够酷。”这说明,他的思维正努力往准确、精细的方向发展。

  让孩子每天画日记

  画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最乐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孩子在学会使用清晰的语言之前都可以用画来表现自己。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每天的感觉、把一天中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画出来。别去管孩子画画的技巧,要求他把画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画这些讲给你听就可以了。这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有一次,我带小孙子从动物园回来后,他在日记本里画了威风的大老虎、机灵的小猴子和憨厚的黑熊,这说明这几个动物在他的大脑中印象非常深刻。小孙子画完后,我就拿着他这幅日记画饶有兴趣地和他一起胡乱地编起故事来。后来,每当小孙子看到这一页日记的时候,总喜欢用那里面的主角再编几个故事。编故事的过程需要想像和经过思考的情节,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一本“画”出来的日记,那他同时也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最容易自由发挥的故事书了。

3―4岁孩子要学会思考

有的婴儿就是不喜欢吃粥,爱吃米饭。妈妈不敢喂米饭,怕呛着宝宝,认为宝宝还没有牙,不会咀嚼。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做烂一些的米饭,不会呛着、噎着宝宝。如果宝宝爱吃米饭,不爱吃米粥,那就喂米饭好了,不好好吃粥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有的宝宝不爱吃蔬菜,这可能是前几个月给菜水或菜汤吃,味道比较单调,宝宝吃够了。试着给宝宝一口大人吃的菜,如果宝宝很爱吃,说明宝宝已经喜欢美味了,做菜时就要讲究味道,不能是水煮菜了。

有的宝宝不喜欢剁得非常碎的菜,看起来像菜泥,更喜欢吃大一点的菜了。有的宝宝喜欢吃香的,在菜里放上肉汤,会很喜欢吃,宝宝长大了,开始喜欢吃滋味浓厚的菜。

有的父母一直不敢给宝宝吃盐,这是不对的,应该少放些,肉类食品如果不放些盐,一顿就会让宝宝吃够。有的蔬菜可以没有咸淡味,有的菜没有咸淡味是很难吃的。不能给宝宝吃咸的,并不是不能放盐,要适量,不能放多。

到了这个月,宝宝最不爱吃的可能是蛋,有的婴儿从生后3~4个月就开始吃蛋黄,而且都是吃不放盐的蛋黄,有时还放到奶里。如果也不爱吃牛奶了,就会更不爱吃蛋。宝宝不爱吃蛋了,没有关系的,肉里的蛋白质也是很丰富的,而且更有利于蔬菜中铁的吸收。可以暂时停一段时间蛋,再吃时也许就喜欢吃了。做鸡蛋的方法要不断变换,不能每天都是鸡蛋羹、鸡蛋汤,很容易吃腻的。

有的宝宝食量小,和食量大的宝宝相比,对食物就比较挑剔,妈妈总是希望宝宝吃得多,这就会使一些食量小的婴儿被妈妈当做不好好吃,而硬是喂足妈妈认为应该吃的量,这对宝宝是很不公平的。

有的宝宝自从添加辅食,就不喜欢吃牛奶了。如果无论如何宝宝也不吃牛奶,也不要想着必须喝5毫升的牛奶,蛋和肉也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如果不喝奶,也不吃蛋肉,只吃粮食和蔬菜,就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了,应该减少粮食的摄入量,鼓励宝宝吃蛋肉或奶。

如果宝宝爱吃面食,就把肉或蛋包在饺子和馄饨里。有的宝宝比较爱吃海产品,可以做虾汤或鱼肉丸子。

总之,至少要给宝宝一种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的宝宝爱吃豆制品,妈妈就会认为豆里也含有蛋白质,但是,豆里含的是粗质蛋白,不易吸收消化,吃多了会引起腹胀,只能吃很小量的豆食品。

不管宝宝多爱吃的食物,总吃都会吃够的,所以,即使是很爱吃的食物,妈妈也不要无限制地让宝宝吃,也不能每天都吃同一种食物。要穿插着,不断更换食物种类,才能使宝宝不某种食物。3-4岁的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得强烈,思辨能力大大提高,是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孩子将来是墨守成规还是善于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父母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稍加点拨。这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你懂得方法。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对问题的反应速度越快,思考力就越强,脑袋就越聪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孩子回答问题往往是凭直觉,如果家长满足于孩子的这点“小聪明”而不去引导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就会习惯于对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启动思维“程序”。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急于让他说答案,而是要求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多几次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答案。这种思维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随处进行。

例如,我带4岁的孙子去商店买玩具,他要买五管猎枪。 就提醒他:“五管猎枪很好玩,可是子弹要是射到了别人的眼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孩子想了想,就提出改买水枪。我问他:“如果在雪白的墙壁上喷上水,或者把水射到别人身上,你觉得合适吗?”孩子又想了一会儿,最后决定购买电子发光和放音乐的冲锋枪。我让他说出买这种枪的理由,他说,这是一种又好玩又不会伤着别人也不会弄脏墙壁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小孙子对玩具的各种利弊尽量多做思考,培养了他遇事动脑筋、喜辨别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早教孩子准确用词,不但能防止别人曲解、误解他的意思,而且促使他思维活跃、思路清晰。

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他的表达要多作分析,这可以使孩子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有一段时间,我的小孙子看到好看的东西都笼统地用一个“酷”字。我就问他:“‘酷’是什么意思?‘酷’和‘漂亮’、‘好看’、‘帅’等词语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用‘酷’最好呢?你说‘酷”的时候,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几次下来,小孙子在说话的时候开始注意他的用词。有一次,他告诉我:“这件衣服很漂亮,不过,还不够酷。”这说明,他的思维正努力往准确、精细的方向发展。

画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最乐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孩子在学会使用清晰的语言之前都可以用画来表现自己。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每天的感觉、把一天中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画出来。别去管孩子画画的技巧,要求他把画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画这些讲给你听就可以了。这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有一次,我带小孙子从动物园回来后,他在日记本里画了威风的大老虎、机灵的小猴子和憨厚的黑熊,这说明这几个动物在他的大脑中印象非常深刻。小孙子画完后,我就拿着他这幅日记画饶有兴趣地和他一起胡乱地编起故事来。后来,每当小孙子看到这一页日记的时候,总喜欢用那里面的主角再编几个故事。编故事的过程需要想像和经过思考的情节,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一本“画”出来的日记,那他同时也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最容易自由发挥的故事书了。

3―4岁孩子要学会思考

有的婴儿就是不喜欢吃粥,爱吃米饭。妈妈不敢喂米饭,怕呛着宝宝,认为宝宝还没有牙,不会咀嚼。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做烂一些的米饭,不会呛着、噎着宝宝。如果宝宝爱吃米饭,不爱吃米粥,那就喂米饭好了,不好好吃粥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有的宝宝不爱吃蔬菜,这可能是前几个月给菜水或菜汤吃,味道比较单调,宝宝吃够了。试着给宝宝一口大人吃的菜,如果宝宝很爱吃,说明宝宝已经喜欢美味了,做菜时就要讲究味道,不能是水煮菜了。

有的宝宝不喜欢剁得非常碎的菜,看起来像菜泥,更喜欢吃大一点的菜了。有的宝宝喜欢吃香的,在菜里放上肉汤,会很喜欢吃,宝宝长大了,开始喜欢吃滋味浓厚的菜。

有的父母一直不敢给宝宝吃盐,这是不对的,应该少放些,肉类食品如果不放些盐,一顿就会让宝宝吃够。有的蔬菜可以没有咸淡味,有的菜没有咸淡味是很难吃的。不能给宝宝吃咸的,并不是不能放盐,要适量,不能放多。

到了这个月,宝宝最不爱吃的可能是蛋,有的婴儿从生后3~4个月就开始吃蛋黄,而且都是吃不放盐的蛋黄,有时还放到奶里。如果也不爱吃牛奶了,就会更不爱吃蛋。宝宝不爱吃蛋了,没有关系的,肉里的蛋白质也是很丰富的,而且更有利于蔬菜中铁的吸收。可以暂时停一段时间蛋,再吃时也许就喜欢吃了。做鸡蛋的方法要不断变换,不能每天都是鸡蛋羹、鸡蛋汤,很容易吃腻的。

有的宝宝食量小,和食量大的宝宝相比,对食物就比较挑剔,妈妈总是希望宝宝吃得多,这就会使一些食量小的婴儿被妈妈当做不好好吃,而硬是喂足妈妈认为应该吃的量,这对宝宝是很不公平的。

有的宝宝自从添加辅食,就不喜欢吃牛奶了。如果无论如何宝宝也不吃牛奶,也不要想着必须喝5毫升的牛奶,蛋和肉也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如果不喝奶,也不吃蛋肉,只吃粮食和蔬菜,就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了,应该减少粮食的摄入量,鼓励宝宝吃蛋肉或奶。

如果宝宝爱吃面食,就把肉或蛋包在饺子和馄饨里。有的宝宝比较爱吃海产品,可以做虾汤或鱼肉丸子。

总之,至少要给宝宝一种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的宝宝爱吃豆制品,妈妈就会认为豆里也含有蛋白质,但是,豆里含的是粗质蛋白,不易吸收消化,吃多了会引起腹胀,只能吃很小量的豆食品。

不管宝宝多爱吃的食物,总吃都会吃够的,所以,即使是很爱吃的食物,妈妈也不要无限制地让宝宝吃,也不能每天都吃同一种食物。要穿插着,不断更换食物种类,才能使宝宝不某种食物。3-4岁的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得强烈,思辨能力大大提高,是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孩子将来是墨守成规还是善于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父母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稍加点拨。这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你懂得方法。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对问题的反应速度越快,思考力就越强,脑袋就越聪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孩子回答问题往往是凭直觉,如果家长满足于孩子的这点“小聪明”而不去引导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就会习惯于对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启动思维“程序”。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急于让他说答案,而是要求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多几次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答案。这种思维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随处进行。

例如,我带4岁的孙子去商店买玩具,他要买五管猎枪。 就提醒他:“五管猎枪很好玩,可是子弹要是射到了别人的眼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孩子想了想,就提出改买水枪。我问他:“如果在雪白的墙壁上喷上水,或者把水射到别人身上,你觉得合适吗?”孩子又想了一会儿,最后决定购买电子发光和放音乐的冲锋枪。我让他说出买这种枪的理由,他说,这是一种又好玩又不会伤着别人也不会弄脏墙壁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小孙子对玩具的各种利弊尽量多做思考,培养了他遇事动脑筋、喜辨别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早教孩子准确用词,不但能防止别人曲解、误解他的意思,而且促使他思维活跃、思路清晰。

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他的表达要多作分析,这可以使孩子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有一段时间,我的小孙子看到好看的东西都笼统地用一个“酷”字。我就问他:“‘酷’是什么意思?‘酷’和‘漂亮’、‘好看’、‘帅’等词语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用‘酷’最好呢?你说‘酷”的时候,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几次下来,小孙子在说话的时候开始注意他的用词。有一次,他告诉我:“这件衣服很漂亮,不过,还不够酷。”这说明,他的思维正努力往准确、精细的方向发展。

画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最乐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孩子在学会使用清晰的语言之前都可以用画来表现自己。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每天的感觉、把一天中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画出来。别去管孩子画画的技巧,要求他把画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画这些讲给你听就可以了。这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有一次,我带小孙子从动物园回来后,他在日记本里画了威风的大老虎、机灵的小猴子和憨厚的黑熊,这说明这几个动物在他的大脑中印象非常深刻。小孙子画完后,我就拿着他这幅日记画饶有兴趣地和他一起胡乱地编起故事来。后来,每当小孙子看到这一页日记的时候,总喜欢用那里面的主角再编几个故事。编故事的过程需要想像和经过思考的情节,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一本“画”出来的日记,那他同时也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最容易自由发挥的故事书了。

本文Hash:41d3d815f2f18d9e127b0cfe293e533600798137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