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宝宝的情绪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爱生气,易消沉、孤僻。与孩子长时间的接触使得教师有机会发现并处理孩子的苦恼,引导孩子控制冲动,安慰自己。这些对压力的正确反应和恢复正常情绪状态的能力,对孩子的交往及学习很有帮助。

专家简介: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进行中德两国17-18个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跨文化研究以及3个月到3岁儿童的追踪研究。参与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申请及其他合作项目基金申请,负责儿童同伴交往专题部分,参与香港青协课题研究,负责考察大陆香港两地青少年同伴交往状况进行中美两国1岁到1岁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两次对加拿大华人收养的中国儿童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参与翻译发展心理学》、女性心理学》、青少年同伴交往》。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解读宝贝的情绪,大家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提问哦。专家会两点钟开始顺序回答大家的问题。

网友jiayangbaobao828:我的宝宝两岁2个月了男孩.在他8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和他的爸爸当着他的面有过一次激烈的争吵.现在这个孩子胆子特别小一点稍微大的声响他都怕的不行比如放鞭炮.有人大声说话或着大声笑时他都表现的非常怕马上就吓的掉眼泪.紧紧的抱着我.我想请问专家孩子现在这个样子会不会是被我们吓的我怎么做才能让他胆子大一点?

赵红梅:家长的过激行为确实有可能吓到宝宝,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以后要尽量避免,鉴于宝宝目前的状况,当宝宝再次表现出害怕的时候,要适当安抚,让宝宝亲自去验证事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下次再经历时,要跟孩子重复已有经验,让孩子逐渐适应新问题。

网友jiayangbaobao828:我的宝宝两岁2个月了男孩.现在只要家人一不顺着他的意比如他说要看天线宝宝我说吃完饭再看他马上就往地一坐甚至在地上打滚.我们采取了冷处理但是不见效果.如果大声说他他马上就会伤心的哭不哄他他就会一直哭哭的大人孩子都很烦.哄好了的时候我也会慢慢的说他告诉他乖宝宝要听妈妈话不坐在地上.发展到后来他一坐在地上我就问他宝宝乖不乖呀他自己就说乖然后马上就会起来.但是下次要是还是不如意照样坐到地上我一问他他就马上起来如此循环.请问专家我怎样才能让他彻底的改掉这个坏毛病呀?特殊说明一下宝宝爷爷非常惯他在他爷爷面前怎么说他他都不会听的以至于后来我管他时不得不背着爷管他.

赵红梅:选择冷处理还是正确的。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不用每次都用语言问他,可以改成做个小手势,轻轻的做几下摆手的姿势,或者是轻轻的摇摇头向他示意,让孩子就能明白自己这个时候的请求是无效的,逐渐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

网友jiayangbaobao828:我的宝宝两岁2个月了男孩.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摸MM不让摸就大哭很委屈的哭像被抛弃了一样.耐心的跟他说宝宝长大了不能摸了再摸别人会羞羞的.可是跟本不管用他会一边摸一边自己说羞羞曾经试过让他分床睡但是他从小跟我们睡一起分床睡他特别反抗.让他跟妈妈以外的人睡看不见妈妈的情况下也能睡着但睡到半夜时摸不到我就大哭直到哭到我抱他为止.请问专家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让他不再摸了吗?

赵红梅:这个问题不能刻意的强迫孩子在短期内改掉,可以先缩短时间,比如可以只让孩子睡前和半夜醒来时摸,尽量哼唱一些安抚孩子的小曲子,同时来安抚宝宝。让宝宝逐渐减少对妈妈身体的依恋 当孩子适应了这种情况后,可以选取他喜欢的一些毛绒玩具来代替妈妈,让孩子在其它物品中找到安全感.白天要增大孩子的活动量.这样才能保证夜晚睡得安稳.

网友mathy2000cm:你好,我儿子4个月大,现在喜欢吃自己的手指,不给吃就哭,饿了也吃手指,除非很饿了才会哭着要吃奶,有时半夜饿了也是吃手指,不哭。这样有问题吗?还有,以前是醒了就哼哼叽叽的,没有人理就大哭,现在不了,醒了自己玩自己的手,除非是太久没有人才哭,我怕他这样下去会自闭,会吗?

赵红梅:孩子吃自己的手指是他在探索世界,是在进行自我认识,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为了避免孩子过多的吃手指,会把手指咬破,可以有两个小尝试:一是用安抚奶嘴给他放到嘴里,二是把一些能套在手上的玩具给宝宝,让宝宝吸吮玩具。总的原则就是既满足宝宝吮吸的需求,又尽量保证他不把伤了自己的手指。

赵红梅:自闭症很多时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还没有数据表明成人的忽视会直接导致这种精神疾病。但对于半岁以内的孩子家长要经常跟他互动,比如说说话,一起看些小布书,为他洗澡,唱歌,这样会特别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流能力。

如何解读宝宝的不安情绪?

宝宝学会说话以前,有很多行为和表达都会让父母困惑不已。好的情绪父母很快就会领悟,可是不安的情绪要如何解读呢?

安全依恋感建立于一岁半前

饿了有得吃,渴了有得喝……从孩子一出生,养育者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有求必应”的状态一直持续,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据弗洛伊德的弟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才会随之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养育者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误读,譬如宝宝因为饿而哭闹,养育者却以为他要拉尿,这就会使宝宝产生一些不信任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需求”和“满足”之间存在小小分歧其实是恰当的,过于周到的照顾对宝宝反倒没有好处。但若分歧较大,譬如少女妈妈不懂得照顾宝宝,或者因为身心疲惫、压力大而无心顾及,又或者对宝宝的态度一会亲热一会冷淡,都会导致宝宝产生不安全感,具体表现为喜欢啼哭、不敢探索、语言及行动进步缓慢、看到陌生人紧张等。抚养困难的宝宝更易不安

邹小兵主任说,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养育者都很疼爱孩子,能够很早就和宝宝建立起基本信任和安全依恋的良好关系,但这并不表示二者之间可以完全画上等号。“有些父母跟我说,明明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宝宝还是很难带,动不动就哭,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每个宝宝的个性特征、气质都不相同,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否吻合,对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分辨宝宝的气质要从饮食、动作、睡眠、排泄以及宝宝与父母的互动几个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容易抚养型,宝宝生活规律,适应和学习能力较强;二是抚养困难型,宝宝生活规律差,反应较迟钝,愁眉苦脸的时候多;三是发动缓慢型,宝宝性子不急不躁,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邹小兵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个性气质,对宝宝而言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认识它,而单纯看作宝宝撒娇任性,不给予适当的配合,就很容易导致宝宝的不安甚至母婴关系的紊乱,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发育埋下隐患。“所以,在建立一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多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宝宝,而不是想当然地让宝宝遵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去成长。”

应对不安:陪伴,但不骄纵

那么,是不是当宝宝啼哭、不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父母就应该表现顺从的态度呢?邹小兵主任认为,对婴幼儿不安全感的表达和单纯的撒娇耍赖还是要区分对待。

“首先要强调的是,从出生到一岁半内,宝宝是需要父母或养育者陪伴的,这种陪伴应该是让宝宝一直处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即使会和父母耍赖,一般也不要求作严格的纠正。”但是,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在正常时期独立性的培养。“除非是宝宝生病了,打针吃药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护抚慰,此时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则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还成天抱着哄着,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邹小兵说,父母应该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多探索新事物,尤其对于依赖性强的宝宝,更应该通过玩具、游戏以及与其他宝宝的互动制造感官刺激。或许有的宝宝适应力比较差,可以慢慢引导,不用心急。但如果宝宝只是一味 赖,切记不能骄纵,应采取“在场不关注”的方式,虽然陪伴但不理睬,甚至可以表现出不高兴的模样,让宝宝“知难而退”。

本文Hash:1d6ba36f71d43c550b3ee3e681be4cf66a824408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