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刚出生的宝宝会有心理活动吗?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新生儿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有心理活动呢?”他们认为这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不可测定,但研究证实,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确实存在。新生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还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自出生后,即有对客观发生视觉固定的能力,特别对人脸感兴趣。新生儿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某些行为,称为“适应反应”。当一种新的刺激抵达听、视及其他感觉系统时,新生儿会变得较为警觉,此时头可向刺激方向转动,并伴心率加快等生理方面的改变。当对这种刺激逐渐适应时,则心率减慢。新生儿最大的特点是: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极为迅速。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因此,父母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与宝宝沟通,更好地培养宝宝的反应能力,并融洽亲子关系。

新生儿心理特点是什么

新生儿期有着它的特殊性。

人在出生过程中,都要奋力挣扎,在经历过拖拉挤压等各种磨难之后,才开始自己的人生之路。涉足人世之后的第一个月,即新生儿期,是儿童从胎内生活变换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的矛盾。个体的心理活动,就是在这个生理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生存之日,是计算一个人的年龄起点,却不是生命的起点。一个人生命的真正起点是从父母的生殖细胞相结合而形成受精卵的时刻开始的。从母亲怀孕到婴儿出生的226天里,小生命在母体内过着一种安全舒适的寄生生活,他的营养、呼吸、排泄等新陈代谢活动都由母体代劳。

出生使幼儿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生意味着寄居生活的结束,也宣告了一个独立个体的诞生。从此,幼儿必须依靠自己的生理活动来维持生命。与此同时,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展现在幼儿面前:湿润的羊水被干燥的空气所代替,温度不再是恒定而温暖的,黑暗和宁静也被打破,各种声、色、光、形也纷纷向他袭过来~。幼儿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必须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对五光十色的世界作出反应。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决定了这种适应的可能的,但又是十分艰难的,新生儿面临着生死亡存的斗争。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软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突出特点,但是他生长发育非常迅速,我们仅从他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有几个方面:

1、身体特点:新生儿的体型很特殊,头大,身长,四肢短。头约占身体的1/4(成人为1/8),腿占1/3(成人为1/2)。这种体型决定了新生儿不便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协调起来。

幼儿出生时身高约为5厘米,体重约为3-3.5公斤。出生几天后,体重略有减轻,第二周开始恢复,以后体重迅速增长。

新生儿的皮肤常呈红色,有些皱。随着肌肉的丰满,皱纹很快会消失,皮肤也会逐渐变白。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很容易受伤。新生儿的骨骼非常软弱,构造与成人不同,所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所以弹性较强,硬度不足,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很难支持身体动作,甚至支持不住头的重量。新生儿的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能完善。

总之,新生儿需要成人的精心照料。对他们的饮食起居应该特别细心安排。让新生儿吃好、睡好,注意保暖和清洁卫生。父母亲或照料幼儿的其他人,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学习关于科学育儿的知识。帮助新生儿度过生死存亡的一关。

2、神经系统的特点: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相当来说比成人早。胎儿六七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初具雏型。但结构比较简单功能很不完善。新生儿神经系统的不成熟一般表现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很差。新生儿动作混乱,没有秩序,有些新生儿两眼球的运动也不协调,有时一眼看左,一眼看右,呼吸、心跳、肠胃活动也往往不规则。

所以刚出生的幼儿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躯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本文Hash:fbbdf234be4bf0630209c0c1eeb9a68ea66a4fb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