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五大政策能否破解入园难

据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透露说,未来5年,北京将投入50亿元,建立118所公办幼儿园,五年内投入50亿,在新建300所幼儿园的同时,再扩建300所幼儿园。

近日,教委主任刘利民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师资短缺、收费高等问题接受采访,并介绍了北京市下一步缓解入园难的设想。刘利民表示,已建成但未配建幼儿园的小区,根据要求必须补建幼儿园。

解析

入园难原因

一是生育的高峰;

二是北京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三是老百姓的科学育儿理念在不断提升,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满足于把孩子委托给老人来看管,要送到幼儿园。短时间内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突然膨胀。

解读

【问题】缺老师

对策

新建学前教育专门学院

目前,幼儿师范的中专毕业生,主要是通过成人教育的办法解决学历不够的问题,下一步,北京市准备采取“3+2”的培养模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北京市还将建设一个专门的学院,加大幼师的培养数量,提升幼师的学历水平。另据有关消息,目前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正在积极申请有关项目,争取将北京幼儿师范从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为一所高职学校,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大专学历,以满足目前多数幼儿园对幼师的学历水平要求。

【问题】就近难

对策

各小区均须配齐幼儿园

已经建成的小区,还没有配建幼儿园的,必须补齐;新建的小区,没有幼儿园配置的,一律不批。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规委建委在这方面与我们也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建成的小区,像天通苑这么大的小区,当年没有配建,就要配齐。新建小区必须规划建设配套的学前教育设施,这是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中的规定。

“十二五”解决“入园难”

日前,教育部下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0%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称,“十二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克服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如下: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0%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实现县(市)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达标率达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提高,一批学科进入世界前列。义务教育阶段新增教师具备高一级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完成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并保持稳定增长。教育法制更加完善。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氛围。

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重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强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左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受到基本职业技能培训。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0%左右。高等学校若干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科技创新成果,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发明专利授权数大幅增加。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的重要基地。

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城乡之间和东中西部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 公平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教育资助和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到所有困难群体,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基本构建起大中小幼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深入,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

本文Hash:2e26892af76df2710e240a865c03ebd358ab3b75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