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喜欢“攻击”别人

导读: 专家指导如何教育婴儿:

 

  我家宝宝现在19个多月,特别淘气,婴儿教育让我有时让我很头疼,以前我想男孩子淘气点没太在意,可现在他特别喜欢推别的小孩,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我怎么跟他说都不行,我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别的小孩不和他玩了。”在此我想与各位探讨一下婴儿教育的方法。一些妈妈发现,宝宝长到2—3岁的时候逐渐有了攻击的意识,男孩女孩都有,孩子攻击的对象多是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或是家长。一位女宝宝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快3岁了。一岁半左右时曾有过对其他小朋友进行攻击的行为,当时妈妈严厉地批评她,甚至动手教训了。可是,孩子攻击的行为愈演愈烈,经常咬其他孩子,甚至对不太喜欢的爸爸说“这不是你的家,你走”等。

  专家指导如何教育婴儿:

  第一,为什么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即有些孩子比较温顺、谦让而有些孩子比较霸道甚至有攻击行为呢。这首先要归结为婴儿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气质类型,这从娘胎里就带出来了,如有些婴儿比较好带吃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很少哭闹;而有些婴儿则无论饱了还是饿了都会嚎啕大哭,搞得家长十分烦恼。这就是孩子人生初期气质类型的不同,对孩子而言没什么好坏之分,只是对抚养人而言存在着一些区别。

  第二,孩子人际交往中的攻击行为属于发展性的“问题”,是婴儿人际交往练习中需要加以发展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和别人交往的需求但是却缺少和别人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所以经常出现冲动行为或者不和谐行为。如果这些行为不加以社会化的训练,孩子就会容易在社会化的互动过程中遭受到太多的“打击”——小伙伴远离、父母责备、老师训斥等负面的信息。因此,从这个原因来说孩子有了这样的行为本身并不可怕,它属于这类孩子的正常行为,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教育和训练得到缓解和扭转的。其次,孩子出现的这些行为父母或者监护人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一贯行为还是阶段性行为,如果是一贯行为则属于上面说到的孩子的个性气质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加以引导,避免孩子遭受不必要的打击;如果是某个阶段突然出现的,父母要注意考察孩子所生活的环境的心理氛围,是不是孩子感受到一定的压力,恰当的做法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持续温暖的爱和对他的接受。

宝宝喜欢拿别人东西该如何纠正宝宝为什么爱拿别人东西

导读:不知道爸爸妈妈发现没有,宝宝若是看上一件东西的时候,即使那东西不是自己的,也非要去拿,许多妈妈认为宝宝这个习惯不好,想帮宝宝纠正,可是制止她去拿的后果就是大哭,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如何纠正呢?

其实,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拿别人东西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父母不必太小题大做,也不要把它定义为“偷”。孩子之所以拿别人的东西,或许有很多原因,因此,父母要了解原因,然后再慢慢塑造孩子的行为。

原因1:孩子分不清该与不该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哪些东西是幼儿园的、你的、我的,不能拿的,这些很难分清。孩子不懂在幼儿园里可以随便的玩玩具但是却不能带走自己喜欢的一块积木;可以拿走书店里的宣传册但是却不能拿走书。孩子才四五岁,没有走出自我中心的圈子,还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是孩子喜欢的,他就想拥有,这是人最真实的心态。

对策:父母可以用形象的比较方法来教孩子分清该与不该,比如让孩纸想一想,如果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其他人拿走了,自己也会很伤心的,让孩子明白不能不经过别人同意拿走别人东西,把东西还回去才是正确的做法。

原因2:孩子需要物质的满足

孩子都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他们对没见过、没吃过、没玩过的东西都很好奇,然后就想得到。孩子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物质满足的欲望,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事不对的,就会把被发现和不安的忧虑都抛到脑后了,然后还会自己想象是小朋友送的或是自己的玩具放在那里和小朋友交换的。

对策: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思想、烦恼和愿望,然后以交换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心愿,比如让孩子帮忙擦桌子就去买喜欢的玩具。当孩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原因3:孩子需要爱和关注

有的孩子感兴趣的或许不是一件东西,而是通过拿东西的行为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特别是职场父母忙于工作,可能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很少陪伴孩子,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然后孩子认为通过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

对策:父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也不要想尽方法要制止孩子的行为,因为多陪伴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和支持孩子,让孩子的感情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将注意力放在拿东西上面了。

原因4:孩子也要宣示“所有权”

当孩子看到父母把自己的衣服或玩具送给小弟弟或小妹妹时,反应非常强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把衣服和玩具抢过来,甚至宁愿摔坏玩具也愿意分给别人,让父母觉得孩子很不懂事。其实,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反抗期,对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要贴上一个“物权”标签,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有权支配。

对策:面对孩子宣示的“所有权”态度,父母不要强行处理,伤害孩子自尊,让孩子反抗更激烈,还有不安全感,认为自己的东西也会被人抢走,影响今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父母应该承认孩子的物权,事先和孩子商量,让孩子主动“给予”和“分享”,然后适当夸奖孩子的“豁达”,让孩子觉得意识到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本文Hash:9fdf94c82afb19efe59eaa8eccc3514a751b6997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