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读儿童童话故事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26日在此间建议,家长要慎读成年人为儿童准备的童话故事;他举例如西方传过来的灰姑娘、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都不太适合5岁以下儿童的心理,有的孩子可能会受伤害。

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作品研讨会26日在此间举行。今年是四届凯迪克奖大奖得主李欧·李奥尼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的小黑鱼问世近半个世纪,他1999年去世于意大利。李欧·李奥尼49岁开始创作绘本,并由此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纽约时报》曾不惜溢美之词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如果绘本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李奥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他的绘本获奖无数,其中《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曾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被誉为“色彩魔术师”。

李子勋表示,我们经常呼吁大家要慎读成年人为儿童准备的童话故事,至今我没有读到一本童话故事是儿童看的,因为我们今天很多作品都好象是给儿童写的,但是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和道德责任感,像小兵张噶这样的红色情节,我不主张孩子读这些东西,因为这是大人自己的一种娱乐。

同时,他也认为西方传过来的灰姑娘、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隐藏着很多不适合儿童知道的东西,“我这样说当然是对伟大的童话家安徒生或者是格林的一种不尊重,但是实际上这些文学是大人试图用儿童的方式理解出来的,我在分析海的女儿的时候就告诉每个家长,不要让5岁以下的孩子听海的女儿,这个故事很美,但是它隐藏的意义,或者被孩子感知的东西都是害怕的:以海的女儿为例,这个女孩子不接受自己,她认为美好的东西是要成为一个别人”。

李子勋说,在我们的爱和安全都得到保证的时候,儿童首先需要的就是被尊重。这套书里面非常的好的部分都是鼓励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这符合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李欧·李奥尼真的是一个心理学的大师。我们主张用非语言的方式和5岁以下的孩子去传达,这个书除了家长要好好读,但最初给孩子读不要解释,爱他就让他成为自己,就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解读、自我解释能力。

幼儿小班童话故事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童话故事书的阅读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幼儿的方位感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常常颠倒翻书或胡乱翻书,以至把图书弄坏,或由于同伴间争抢同一本书而将图书撕破。怎样帮助幼儿正确阅读、懂得爱惜图书呢?枯燥的说教对3、4岁的孩子来说不会有多大作用,必须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游戏的口吻来引导他们爱惜图书、正确阅读。于是,我设计了一节教育活动“我会看书了”,我将图书拟人化,变成“书宝宝”。我让“书宝宝”面向幼儿进行自我介绍,从而让幼儿认识到图书的结构,知道“书宝宝”有封面、封底、页码,书里面有关于小动物、小花、小草和小朋友的故事。实践证明,我的这节教育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爱书、护书,并且,在他们边看边点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页一页翻阅的方法。

(二)营造童话故事氛围,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为幼儿提供喜欢的阅读材料。

小班幼儿在阅读童话故事书时更注重感官上的需要,我们就注意选择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他们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如《婴幼儿童话故事选》、《嘟嘟熊》以及著名童话故事书,这些图书的特点是每页上只有一两幅画面,且形象大、主体突出。当这些花花绿绿的童话故事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2、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阅读分类方式。

这学期我们的图书分类打破了以往的分类形式,不光从外在显性的特点进行分类,而是从如何阅读童话故事书的方法进行分类,是一种隐性的分类。首先是比较阅读的分类方式:我们将同一故事,但不同版本的童话故事书放在一起供幼儿自选阅读,幼儿可以将不同版本但同一内容的童话故事书进行比较,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扩展幼儿的视野。其次是分层阅读的分类方式:我们将两本最著名的童话故事选集:《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提供给幼儿,同时我们也将这两本童话故事选集当中的简易版本的故事书与之放在一起,这样可以作为幼儿阅读的辅助材料,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两种阅读童话故事书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更能帮助幼儿读懂文意、理解中心思想。

(三)循序渐进,提高幼儿对童话故事书的理解水平。

1、通过渐进式提问引导幼儿学会看童话故事书中画面的主体。

在阅读童话故事书时,我经常引导幼儿找出每幅画面上的主体形象,说说它是谁,它在干什么。我经常使用这样的引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画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再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就很快翻过去,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和表情。例如,在阅读《毛毛虫的故事》活动当中,幼儿自主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而在我提问的引导下,幼儿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幼儿通过这种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再说一说的阅读方法使其对故事主体的观察、描述日渐丰富、细致起来。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立画面之间的联系。

幼儿在看童话故事书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找出前后两幅画面间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拔萝卜》这本书时,我用了这样的指导语:“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翻一页……这页上多了 谁?老婆婆干什么来了?……”这样,幼儿就很自然地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知道后一幅画面是前一幅画面的继续。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建立背景图案与主人公心理活动的联系,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只有学会看背景图案,会想象画面上没有的情节和心理活动,幼儿才能独立而完整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在指导阅读中,我做到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来帮助幼儿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在《小象和它的朋友》这一童话故事书中,第一幅画面是大树林前有一头小象,我问幼儿:“这里有谁?”答:“小象。”“小象住哪里?”答:“大树林。”“它的家真大,可就它一个人,它会怎么想?”答:“心里觉得孤单,想找人玩。”经过这样的引导,幼儿看画面时自然地将背景和想象融合进去,他们对画面的描述变得生动起来:“在大树林里,住着一头小象,它整天一个人,心里觉得好孤单呀。它想:我要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有了这样的想象和描述,幼儿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通过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差异的指导,幼儿参与童话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在活动中逐步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己与图书对话。同时,在阅读活动中,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幼儿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敢于表达的愿望。在这种积极、愉快、宽松的阅读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更灵活、观察更细致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我将在今后的指导幼儿童话阅读活动当中对幼儿继续加强观察和研究,让童话阅读真正成为幼儿成长、进步的阶梯

本文Hash:829dc4a6d223ba1892be832157b1ceb3156f052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