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成长在条框里

带女儿外出散步,春天的清晨,有阳光,有微风,还有着花草的清香。女儿在前面一蹦一跳的,而我则跟在后面。

这时,我看到对面有一对夫妻,牵着一个小孩,说是牵着,不如说是被夫妻两个架了起来。小孩的整个身子向前倾斜,脚也近似于悬空。可是,两人却不停地说着:“宝宝,快走。”

聊天中得知,小孩子才只有十一个月,可是夫妻俩却急于教孩子走路,以至于,孩子站在那哭闹也全然不理。

女人问我:“你的女儿什么时候会走路的?”我想了想说:“大概是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吧。”她说:“走得不算早啊,我的宝宝才十一个月,都想学走路了,你看,刚才他走得好不好?”

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可她问到了头上,不说,似乎又有些不好。于是我便说:“孩子说话走路,还是顺其自然吧,到了那个阶段,自然就会了,你现在勉强让他学走路,对他的身体说不定会有影响。”

见我这样说,夫妻两个显得都有些不高兴。男人说:“你不知道,男孩走路早,好处多,都说了,走路走得早的男孩,以后事业有成。”夫妻俩似乎认定了让孩子早走路是件天大的事。

我看着那对夫妻,依旧在那认真地架着孩子来回走,心里不禁有些为那孩子担心。不知道今后家长还将要勉强孩子做些什么?难道一定要让孩子在父母所画的条条框框里去成长。那么,孩子能否拥有自己幸福的童年呢?

不要让孩子窝在家里成为宅宝宝

网络时代蹦出了“宅男”、“宅女”。可让人担忧的是,现在的孩子也喜欢“宅”在家里。在调查中发现,寒假近六成的学生喜欢呆在家里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多于运动,成了名副其实的“宅宝宝”。

“宅”成了孩子的时代特征

开学了,家长们交流起孩子的寒假生活,大多摇头叹息。一位母亲说,她10岁的儿子寒假只想在家上网玩游戏,连门都不想出,父母要用半强迫的方式才能把他带出门;而她同事的女儿8岁,整天只想闷在家里看电视、吃零食。这位妈妈感叹,小时候贪玩,父母的惩罚就是不让出去玩,而现在想带孩子出去玩,反而好像在惩罚他们。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谢女士也抱怨说,最怕孩子放假。在幼儿园,女儿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还有老师带着进行户外活动,可一回到家里,和小朋友的互动少了,户外活动也少了,在家就是看电视、看动画片,但自己又工作繁忙,看着越变越“宅”的宝宝也只有一声叹息。

孩子容易“宅”出病

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专家林俊主任说,“宅宝宝”一般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十分痴迷于某件事,娱乐活动过于依赖电视或电脑游戏,足不出户。二是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交给长辈照顾,长辈呵护较多,孩子自我意识强。三是宝宝对户外活动提不起兴趣,不乐意主动和小朋友们交流。

林主任介绍,这样的宅宝宝将让人产生一连串的担忧:孩子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视力急剧下降,总有一天会变成“小四眼”;大量零食加上缺乏运动锻炼,孩子体重暴涨,家长又不得不找医生寻觅“减肥”妙方;而孩子长期足不出户,不交流不说话,难免变成“闷葫芦”。

林主任说,现在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能成群结队一起玩耍的机会十分少,而孩子们一起玩耍是锻炼孩子社会适应性和相关能力的最佳机会,“宅宝宝”们因为缺乏群体活动,心理问题就十分值得关注,这部分孩子一旦走出家这个小小的空间进入学校,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就容易缺乏安全感、不会交往,出现人际交流困难、行为退缩。加上自我意识强、社会容忍度较差,一旦回到学校,有较强的纪律性,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情绪。

帮助“宅宝宝”大改造

“宅宝宝”们形成有许多因素,缺乏交流和沟通是主因。林主任说,要改造“宅宝宝”首当其冲是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宅宝宝”的生活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按时作息,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多控制,规划出更多的时间专门用于带宝宝走进自然或参加与其他孩子们一起的活动,和宝宝多交流,增加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孩子多动手做,代替用钱买,找回孩子的动力,也帮他们找回玩的快乐。另外,各类假期兴趣班、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儿童活动也值得参加。只有让“宅宝宝”走出去,多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他们的健康隐患。

本文Hash:97bf6ffb6e427b7ae9dd4c625135d53d4f1ef37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