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幼儿会提问

《如何实现主题活动中的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帮助幼儿学会提问的技巧》

当小宝宝离开妈妈的怀抱,开始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的时候,往往也开始学会说话了。有意思的是,在宝宝最先使用的“语言”中,就已有了代表探索和表示新奇的词。比如,他会指着任何对他说是新奇有趣的东西,急切地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这声音就好比是不久后他将使用的,并且使用频率颇多的“这是什么?”是啊,在孩子的眼中,世界简直是太奇妙了,随时随地都会有“新大陆”被发现。他们的小脑袋中当然要充满一个又一个问号了。随着薄薄的成长,他们的疑问将会更细,常常要刨根问底,不搞清楚誓不罢休。

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也会遇到提问孩子或者回答幼儿的问题。提问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形式。在主题活动中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适当地启发提问,也可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深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孩子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孩子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高兴得又叫又蹦,在欢快兴奋的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

一次在活动区的游戏时,我们班的张帅小朋友一会儿盯着拼插玩具,一会儿又看看其他小朋友,好像不知道怎样才好。我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张帅,你想玩什么玩具,快去拿吧!”他回答道:“我想玩的拼插玩具让马的卢拿走了。”我问他:“你是再取别的玩具,还是和马的卢一起玩?”经我启发,张帅马上说:“我就和他一起玩吧!”我担心他俩会争吵起来,于是就在一旁观察。只见张帅在马的卢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也好像是在商量),然后两人有说有笑地玩起来。为了鼓励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合作情况,我轻轻地走到他俩的身边。没等我说话,张帅马上就说:“郝老师,您看,这是我俩插的飞机、坦克,像不像?”“太像了。”我问:“你们两人插出来的东西比一个人插得怎么样?”“两个人插的比一个人插得又多、又好。”大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是:活动化的共同学习。通过我的启发性提问,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尝到了共同合作的快乐。

现在我们大班在准备毕业典礼的节目,其中有一首必唱的歌曲《毕业歌》,为了增加幼儿主动思考的学习兴趣,我向幼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才能使这首歌变得更好听?”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便想出了很多方法:领唱、轮唱、伴唱、加上乐器伴奏等等。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他们: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一会儿我们就可以来分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一边试一边想:用这种方法演唱时怎样才能把你们高兴的心情唱出来,最终他们发现:轮唱时,两部分小朋友需要相互倾听,速度一致;领唱时,领唱的小朋友需要与合唱的小朋友默契配合,准确衔接……在我的启发提示下,孩子们不断思考、尝试,有效的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最常用的启发性语言:

1、你们看到的XX是什么样子的?

2、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3、你真棒!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再试试,还有其他办法吗?

4、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便,那风有好处吗?它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5、请你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就能使这首歌变的更好听呢?

6、请你们用每一种材料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材料做出的效果最好。

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幻想、探究的需要,而 且使幼儿在各显其才、各尽所能的创意活动中,促进其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提高。

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的探索

一个主题的诞生,往往来自于幼儿的兴趣,而幼儿兴趣的产生则受他们的好奇心驱使。幼儿有了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才会产生兴趣,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在围绕一个问题讨论时,思维会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幼儿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提出的问题大都是极为表面的现象,很少有自己比较深入地思考,也常常会轻信成人的回答。

幼儿天生爱问,但是幼儿会不会不断发问,能不能提出好的问题,兴奋点能否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问题作出的反应。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往往是直接回答,从而使幼儿接受现成答案。幼儿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很难形成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在主题活动中,教师的启发性语言需要引起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探索,寻求对问题的答案。因此,探索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学期,家长对于幼儿即将上学的事情非常关注,经常聚在一起议论,还常和老师探讨关于上学的话题。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孩子们,在班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们对上学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上学了就不用睡午觉了。”“我知道上学要很早起床呢。”“上学每天要上很多课。”“上学就不能玩了。”可以感觉得到,孩子们对上学这件事是又兴奋、又紧张。为了使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了解有序的学习生活,帮助幼儿顺利的升入小学,我们和幼儿共同商议,开展了“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

记得刚开始布置主墙饰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讲述了小学校的样子:大的楼房、一个大门、草地、老师等,并且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可是,装饰好了以后,孩子们产生了问题:“为什么不像呢?”“忘记操场了,小学生每天都要做操的。”“怎么有点像我们的幼儿园?”我问他们:“我也觉得有点不大像,那我们怎么才能布置出一个特别棒的小学校呢?”孩子们出了许多的主意:“老师,我们可以到小学去看一下。”“我回家问一下我姐姐,她就在上小学。”“我让我爸爸把小学的样子照下来,拿像片到幼儿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小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起增加了升旗台、有跑道的操场、锻炼器械,孩子们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做操、踢球、跑步,还有老师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情景,真的既形象又生动。

认识时间是我们主题活动的一个分枝活动,孩子们通过讨论、研究,了解了按时间做事的重要性,孩子们有了初步的时间观念。不过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时间的长短概念很模糊,为此,我们用小鼓的声音代替上课的铃声,设计了“课间十分钟”的集体活动。我问幼儿:“你们知道小学生什么时候可以喝水、上厕所吗?”“下课的时候。”“那么,下课的时候还能够做什么事呢?”“可以玩。”“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为了孩子们能够了解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我们先带孩子们到小学校进行参观,观察了小学生在下课时都在做什么,观察后进行了总结和记录。然后,我们在班上开展了模拟课堂的活动,听鼓声上、下课,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有兴趣了。活动后,孩子们针对“十分钟该怎么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法说:“十分钟怎么这么短呀,一下子就过去了。”宁宁说:“是呀,我先看了一会书, 没有来得及上厕所。”大可说:“我现在想去厕所了,可是又上课了。下次,我一定先上厕所。”杨扬说:“我忘了喝水了。”晶晶说:“有事情应该在下课时说,上课不许讲话的。”孩子们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逐步获得了小学生活的经验。

通过集体交流活动,幼儿分享他人经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努力的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幼儿的个体经验转变为集体经验,从而在不断的探索中推进主题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给幼儿的探索设置新的疑问,促使幼儿有所反应,才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继续探索。

本文Hash:24a8009a4d8cef773366b792247f2bddca77629d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