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现在的孩子都是"鬼灵精",对大人的一些反应观察得细致入微,懂得看爸爸妈妈的"脸色"行事,所以爸妈一些细微的变化和反应都会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和教育方式是会影响其一生的。那么,父母不该说什么,父母又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父母千万不能对孩子说的4句话

1、"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

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2、"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样啊!"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

4、"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遇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父母应该这样子和孩子沟通

1、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2、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 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3、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

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会很愿意和你沟通的。

4、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向孩子倾诉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5、了解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

了解来自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6、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0~6岁的孩子都是好奇宝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

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7、避免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

家长在和幼儿说话时尽量避免用"我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推荐阅读:

良性沟通杜绝冷暴力

如何跟“呀呀学语”的宝宝沟通

五点妙计促进亲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沟通的品质决定亲子关系的品质,只有把沟通这门功课做好了,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选择时机。

如果双方情绪都不好,或者孩子一方急躁、发脾气,那么就撤离现场,让双方或孩子平静情绪,这可能需要时间。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双方才能走进有效沟通的气场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清醒地知道,争论即将升级,愤怒即将爆发,在此当时,理智地让双方撤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往往被负面情绪左右了思维和行为,把沟通演变成了训斥,甚至是家暴。

第二、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肢体动作。

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放松,面带微笑,态度诚恳……,所以结果就是双方畅所欲言,互相都能走进对方的心里。那么跟孩子有效沟通,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有的家长站在那里,居高临下,双臂互抱;有的叉着腰,指指点点,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人,你愿意跟他往深处谈吗?估计不会。那么家长怎么要求孩子跟你有效沟通呢?

所以,家长要跟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面带微笑,眼睛和善地看着孩子,还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自己的呼吸和状态调到跟孩子一样的频率上,和谐有效的沟通即将开始。

第三、表达同情,说出孩子的心情。

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最需要家长关心和帮助的时候。只要想着这句话,温暖的话语就自然而然地从你的嘴里流淌出来。我们可以准确说出孩子当时的心情,以表达我们的同情。如果不是很有把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我猜你遇到什么不痛快的事情了……”“我猜事情是不是不顺利啊……”“你看起来很生气……”“你好像很沮丧……”

但在生活中,家长会忽略甚至会否定孩子的情绪,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你累什么累啊!有那么疼吗?至于吗!男子汉,有什么哭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很伤孩子,这样处理,都是错误的方法,实际上,有什么情绪就是什么,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家长接纳了,才会跟你继续沟通下去。

第四、展示你的理解。

孩子会因着一些事情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同情之余,你可以进而表达你的理解:“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我能体会出你的心情……那滋味不好受……我要是你,可能也会……”你把自己的感同身受讲给孩子,孩子会想:你能明白我,能理解我,是好哥们!基于此,孩子会愿意跟家长配合,至此,有效沟通将进入很棒的一环。

第五、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是好事,因为学习的机会来了。这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事儿怎么解决呢?”“你想一想,怎样进行弥补呢?”一般情况下,孩子会主动思考,提出的方案往往让家长惊喜。如果暂时拿不出方案,可再考虑几天,或者放到家庭会议上讨论,群策群力,一起帮助孩子,切记别开成批斗会,那样可就背道而驰了。办法想出来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落实的细节问题。由孩子想出办法并承担责任,孩子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有贡献的行为,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沟通的品质决定亲子关系的品质,只有把沟通这门功课做好了,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选择时机。

如果双方情绪都不好,或者孩子一方急躁、发脾气,那么就撤离现场,让双方或孩子平静情绪,这可能需要时间。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双方才能走进有效沟通的气场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清醒地知道,争论即将升级,愤怒即将爆发,在此当时,理智地让双方撤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往往被负面情绪左右了思维和行为,把沟通演变成了训斥,甚至是家暴。

第二、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肢体动作。

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放松,面带微笑,态度诚恳……,所以结果就是双方畅所欲言,互相都能走进对方的心里。那么跟孩子有效沟通,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有的家长站在那里,居高临下,双臂互抱;有的叉着腰,指指点点,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人,你愿意跟他往深处谈吗?估计不会。那么家长怎么要求孩子跟你有效沟通呢?

所以,家长要跟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面带微笑,眼睛和善地看着孩子,还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自己的呼吸和状态调到跟孩子一样的频率上,和谐有效的沟通即将开始。

第三、表达同情,说出孩子的心情。

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最需要家长关心和帮助的时候。只要想着这句话,温暖的话语就自然而然地从你的嘴里流淌出来。我们可以准确说出孩子当时的心情,以表达我们的同情。如果不是很有把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我猜你遇到什么不痛快的事情了……”“我猜事情是不是不顺利啊……”“你看起来很生气……”“你好像很沮丧……”

但在生活中,家长会忽略甚至会否定孩子的情绪,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你累什么累啊!有那么疼吗?至于吗!男子汉,有什么哭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很伤孩子,这样处理,都是错误的方法,实际上,有什么情绪就是什么,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家长接纳了,才会跟你继续沟通下去。

第四、展示你的理解。

孩子会因着一些事情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同情之余,你可以进而表达你的理解:“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我能体会出你的心情……那滋味不好受……我要是你,可能也会……”你把自己的感同身受讲给孩子,孩子会想:你能明白我,能理解我,是好哥们!基于此,孩子会愿意跟家长配合,至此,有效沟通将进入很棒的一环。

第五、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是好事,因为学习的机会来了。这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事儿怎么解决呢?”“你想一想,怎样进行弥补呢?”一般情况下,孩子会主动思考,提出的方案往往让家长惊喜。如果暂时拿不出方案,可再考虑几天,或者放到家庭会议上讨论,群策群力,一起帮助孩子,切记别开成批斗会,那样可就背道而驰了。办法想出来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落实的细节问题。由孩子想出办法并承担责任,孩子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有贡献的行为,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本文Hash:3acbffda3f9073f39d3a8e39bb778a2c81e77a22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