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错再错该怎么办?

三个原因导致孩子“一错再错”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合理的需求最常见的就是父母的爱,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得不到满足,但孩子又不懂得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他就用犯错来引起关注。做得好的时候和做得差的时候都能引起父母关注,而做得差时父母的反应会比做得好时更强烈。所以,孩子有时会有意识地做一些“坏事”,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也是一种关注,他们宁愿要批评,也不愿父母不关注他。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紧张、害怕,甚至恐惧。害怕犯错,因为之前由于类似情况曾被爸爸妈妈严厉批评过,当再面对类似的事情时,他会紧张,担心自己再犯错的话,肯定会被爸爸妈妈训。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担心出错,就越会犯错。

最后一种情况是,孩子对父母的某些决定不接受,但又没办法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他就用一错再错的犯错来表达。这类型孩子跟上面不同的是,做错时他没有恐慌感,他是有意识做错的,是故意的。

对策

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三种原因,专家指出应对症下药,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应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地予以纠正和指导。

方法一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亲子关系,多花些时间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和进步。不管孩子犯的是什么错,父母都应给予包容,不能把错无限扩大,上纲上线地批评孩子。父母可以指出孩子的错误,但指出错在哪不等于批评。而在孩子一错再错时,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告诉他爸爸、妈妈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时是怎么处理的。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方法二父母要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对孩子来说,犯错是合理的,是正常的,父母要用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错。跟他说:没有关系的,慢慢来,你一定可以做好的。鼓励孩子朝好的方向努力就好,而不是一看到一点苗头马上就发火。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具体的改正方法,教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去做。

方法三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用家长“权威”来压制孩子。同时要教他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处理,同时引导他自己总结经验,以避免下回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跟第二类一样的做法是:多欣赏孩子好的一面,引导他把注意力放在做得好的事情上,并引导孩子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更好。

给惩罚加点“爱”,“爱”的表示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在这些情景中,它是更加不可缺少的。父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一错再错的问题的关键。每次和孩子充分沟通后,千万不要吝惜给他一个亲吻或拥抱,化解孩子的疑虑和担心,让他明白,父母仍然爱他,并且相信他能够变得更好。这会使刚才的惩罚和沟通变得比什么时候都有效,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错误,建立健康的心理秩序,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如果您错怪孩子了该怎么办?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是您错怪孩子了该怎么呢?

100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我觉得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就是这么做的。有一次,邻居找上门来说儿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了,我当时就骂了儿子一顿,后来我了解到,原来邻居家的孩子随意摘小区里的花,儿子去阻止,因为邻居家孩子不但不听,还动手打儿子,才被儿子“修理”的……当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主动向儿子道了歉。向孩子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

50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家长就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70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错怪孩子之后,其实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我觉得不应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家长毕竟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60分: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一般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包括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自己错怪孩子的时候,就故意用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或故意岔开话题。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家长在孩子面前所树立的榜样就成了遇到问题后就逃避。父母都逃避责任,那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应对呢?

30分:找孩子别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家长当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迫。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家长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吗?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对家长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性格懦弱。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就需要尽快改变自己了。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脊柱该怎么办

当孩子犯“错”时,或许只是他的需要没满足。

有一次,我在客厅里和妈妈说话,五岁的小言言在一边玩。五岁的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小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她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看的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她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妈妈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这时,我不想停止谈话去陪她玩,可是她需要陪伴和注意的需要又摆在那里。我不认为言言的行为是“犯错”,那只是她自然地需要而已。怎么办呢?我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招。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的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的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妈妈继续聊天,小言言呢,就在房间里不停的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小家伙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当孩子“犯错”时,或许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办。

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农家采风,采访结束后大家各自开始写采风日记。有一个叫阳阳的孩子在那里拖着长音喊:我不会写,怎么办呀?我没问清楚怎么办呀?本来大家都很安静的,他这么一闹,有的孩子就烦了:你自己刚才没好好采怨谁呀,别在这影响大家。阳阳听了更急了,带着哭腔和这个孩子吵起来。小组辅导老师就过去调节,试图安慰和劝说阳阳,收效甚微。

我当时目睹了这一幕,心想阳阳在想什么呢?他为何如此?在我印象中阳阳是有一点依赖、爱抱怨的孩子,这样的个性自然是不敢承担责任、害怕失败的。那么,对他们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告诉他们可以怎么做,给他们希望,而不是停留在他外在的表现――抱怨、哭闹,那不过是因为害怕罢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决定试一下,于是开口说:阳阳,不会写可以学,没问全可以问问别人。

真奇妙,阳阳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同事们事后都称赞我厉害,我心里说只不过我看到并指引了阳阳的困境而已。

当孩子“犯错”时,不如给孩子一个出路。

两年前,我在安徽参加一个亲子活动,全国各地的家庭在一个火车站旁边的咖啡馆集合。大家到达的时间不一致,在等人的间隙,我就和父母们聊天,孩子们就带着那个年龄特有的兴奋劲儿跑上跑下的到处玩。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孩子跑过来说,坏了,有人把咖啡馆的东西弄坏了。我就过去看,发现原来咖啡馆的大厅里,有一个用石子摆成的装饰――“喜迎奥运2008”的字――被弄乱了。孩子们见我过去了,就围在那里,互相叫嚷“是谁先弄的”、“和我没关系”之类。

显然,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是“被追究”的模式,为了不被训斥,他们互相推卸责任。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当时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说:我不关心究竟这些字究竟是谁弄坏的,我想问你们谁能把它复原。孩子们听我这样说,都很高兴,纷纷举手说“我能”、“我能”。(我猜他们大概内心都松了一口气,除了参与过弄乱装饰的孩子害怕外,那些没参与的孩子也害怕,因为这种不明“罪魁”的情况下,很容易一并受罚的。)于是,我说:好,那大家一起来吧 几个字有什么难摆的,很快“喜迎奥运2008”就还原了。

当孩子“犯错”时,或许可以借此变得更好

这件事不是我处理的,但我目睹了全程。当时我在皖南农村,参加一个封闭式的十多天的儿童营。有一天,营地旁边住的老大爷生气了,不允许孩子们再去他家吃饭了(平时我们都借用人家的地方就餐)。原来有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把老大爷的一堵矮墙踩坏了。

营长就把六七个相关的孩子叫到一起,很严肃的跟他们讲“现在我们没有地方吃饭了,怎么办?”孩子们有的说“我们赔偿,去请人来把墙修好”,有的说“我们应该向老大爷道歉”。海子说好,孩子们就开始分头行动,好几个孩子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并去联系当地的工人来修。然后大家排着队,去跟老大爷鞠躬道歉。老大爷一看孩子们这么诚恳的道歉也很感动,甚至对自己当初的发火也有点不好意思,当孩子们说赔偿的时候,老大爷连连说“算了不用了,我自己和点水泥磨好就行了”。这时候,孩子们请的工人到了,三下五除二的把墙搞定了。

孩子们贪玩爬上跳下的把墙给老大爷弄坏了,当时算是“犯错”,可是通过这次犯错,孩子们很有体会的懂得了尊重和爱护别人的东西,懂得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从老大爷的态度变化中更懂得怎样和人相处,一堵矮墙的损坏换来了这么多,不是很好么?

对于孩子“犯错”,我想,不过是我们认为那是“错”罢了,而那个“错”背后一定有很多可以理解的缘由。上面举的实例都是孩子们无意中“犯错”,当然,孩子们也有故意的时候,但如果是故意的话,那就一定有更需要我们理解的东西,通常那是因为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出了问题。

面对孩子的“犯错”,虽然我不敢说批评完全没有必要,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批评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而且效果常常比批评好。当我们不去着眼于孩子外显的“犯错”或者“过失”,而是去探究背后的缘由,如果孩子不懂我们就教给他,如果孩子不知就告诉他,如果造成不利的后果就引导他们如何弥补……这时候“犯错”就不再像看起来那么糟,相反会变成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帮助孩子成长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温暖的爱,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么?

本文Hash:117fde530344779956844ce022d69ac728f9480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