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父母要以身作则。自私、不孝敬老人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关心他人、尊敬长者的宝宝。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宝宝树立好榜样。教育是关键。每个宝宝最初都十分纯洁,发展到以后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不同。平日注意要求,加强教育,宝宝发展就好,反之就差。比如,有一位老人十分疼孙子,在孙子很小的时候总让他打爷爷逗笑,宝宝一打爷爷,大家都乐了。结果养成了孙子打人的习惯,爷爷爱孙心切,只好天天挨打。结果有一天,孙子玩牙签戳爷爷,爷爷躲不过,被戳伤眼睛,一只眼失明了。这个真实而又惨痛的例子说明,如果及早教育,会防止许多不良后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件小事上,都要注意对宝宝加强教育,使宝宝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要根据宝宝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这一年龄的孩子,无论是思维、理解力,还是分析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只是空泛地要求宝宝做到什么,或只教给宝宝一些抽象的道理,这样宝宝往往难以把握。父母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宝宝进行教育,如,吃饭时要求宝宝珍惜粮食,不要浪费,见到老人要叫宝宝问好,知道应该礼貌,遇到小朋友摔倒了,要引导宝宝扶起小朋友,帮小朋友拍拍土等。这样具体教育会使宝宝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效果也更好。注意运用表扬。每当宝宝做了一件好事或表现较好时,父母要及时表扬,这会极大提高宝宝的积极性,促进宝宝行为发展。一般而言,对这一时期的宝宝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如,给宝宝买一个漂亮的玩具作为奖励等。但要注意不要滥用表扬,不要什么都奖励,这会使宝宝从小生活在表扬中,容易形成骄傲自满和娇气的性格,难以接受挫折与批评。进一步发展宝宝的交往能力。在这一阶段,父母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宝宝多与人交往。鼓励宝宝用言语进行交际。尽量创造机会减少同伴交往中的争执。这一阶段宝宝们在交往玩耍中,往往会发生抢拿玩具,抓咬其他小朋友等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宝宝还不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不会为他人着想,另一方面与玩具提供有关。因为这时孩子好模仿,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如果某种玩具少,孩子往往却想玩某一个玩具发生争执。这就要求父母除要求孩子友好,不能抢之外,尽量提供玩具数量多些,以防孩子抢玩具,玩具种类不必很多,但每件玩具数量多些,保证孩子之间同伴交往的友好进行。(兼职编辑:李颖怡)

孩子的良好品质要从小培养

3岁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良好品质从小培养

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些关注,建立孩子信任感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

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经常跟他说话,给他唱歌,用眼神跟他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总之,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也就是不要让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恐惧感,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

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给他最想要的东西,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父母作好榜样,形成孩子耐心

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长久、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洗碗,还没有放下扫把就去拿抹布,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

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

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学习独立行为,建立孩子的信心

通过学习独立行为,孩子逐渐变得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

同样,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自己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让他自己穿鞋子。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子时,给他穿带粘贴扣的鞋子,因为系带子太复杂了,他可能掌握不了。 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你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知觉他人感受,拥有成功人际关系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如,一个2岁的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你不应该太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而这又是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理所当然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

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知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帮助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帮助幼儿确立自我意识,使其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特别是要保持个人和环境的心理平衡,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能顺利地步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1)克服自负心理。自负是指孩子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的表现。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孩子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①要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

②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③针对孩子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不可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

本文Hash:b8a55b54038faa9e600820b8c78edb652c869e07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