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如何让孩子吃零食比较有益呢

这个年龄的孩子,饭虽然吃得很多,但直到吃下一顿饭时一点零食也不吃的孩子太少了。一般的孩子都吃零食,而且比吃饭更高兴。

孩子对零食的欲求,与生活的方式有关。从前因为与附近的孩子一起在马路上玩的时间多,所以孩子们就都一起到点心店去买零食。小朋友都能从父母那儿要来钱,因此如果只有自己没有钱就很没面子,就不能跟大家玩了,于是哭着回家央求母亲给点钱。母亲也清楚不给孩子点儿零钱,孩子就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所以母亲就想当是给幼儿园交费了,给了孩子买点心钱。虽然心里很害怕小店里的卫生状况不好,也只好听凭孩子了。但是现在,幼儿的小集体已不可能在马路上玩,而是被软禁在自己的家里。孩子们都没有和朋友在一起玩过,因此养成了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想法做的毛病。不听母亲的话,看到电视广告里出现了巧克力、糖果,就缠着母亲买,只能在10点和午后3点才能吃零食的规矩已经很难养成了。

让孩子午前去幼儿园的母亲,在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把孩子的零食买回来比较好,这样,母亲就可以在规定的午后3点给孩子零食吃。

只要孩子在家,每当母亲去超市买东西时,就只能带孩子一起去。在超市里,小食品摆放在孩子能够着的地方。看到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小食品袋,孩子拿起来就不再放下了。母亲只好给孩子买下来。孩子一旦认为这是自己的"私有物"了,就再也不还给母亲,拿回来就吃得饱饱的。1个人吃零食时,有多少想吃多少,如果是和朋友在一起,就必须忍受分给自己的量的不足。因此,从增进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这种意义上讲,孩子的母亲们应该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吃零食。和要好的小伙伴的母亲也要商议好,孩子在一起玩时,给孩子吃什么零食好,要经常变换品种。

吃零食后要让孩子刷牙。但这也需要孩子的母亲们在一起商量,自己带好自己孩子的牙具,到时候一起刷牙。如果这个实施不了的话,可以在孩子吃完零食、喝完果汁后,喝些茶水或凉开水。

晚上睡觉晚的孩子增多了,从晚饭后到睡觉前吃东西的孩子也多了起来。要尽量只给孩子点酸奶或水果。不能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睡觉。养成晚饭后刷牙的习惯后,当孩子吃完晚饭,还撒娇要零食吃时,可以用"不是已经刷过牙了吗?"来拒绝孩子的要求。

如何让孩子吃好零食?家长选择零食要“擦亮眼”

如今零食五花八门,让家长们不知如何给孩子选择。零食的广告开始影响着孩子对零食的偏好。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给孩子的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也有人曾给1不到2岁的孩子进食开心果,导致孩子窒息而送命的惨剧。那么,如何让孩子吃好零食?

如何让孩子吃好零食?

很多人以为只有所谓的薯条、薯片等才算零食。其实,零食是泛指正餐之外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水和饮料等。零食也有好坏,需要家长辨别,合理选择。

给孩子选择零食,必须要有讲究:

1.选择的零食要健康有营养。不能仅仅从口味、外观和孩子喜好而选择,很多不健康的零食往往看上去颜色鲜艳,口味很不错。

2.不选或少选油炸、烧烤、腌制、含糖多、含盐多的零食。

3.不选含糖饮料,少选或不选果汁,不选含酒精的饮料。

4.进食零食的时间不要离正餐太近,每天可安排2~3次零食,睡前半小时不要进食零食了。

该给孩子该吃什么样的零食?

1.可以常吃的零食包括鲜奶、原味酸奶、坚果、水果、水;

2.适当食用的零食包括饼干、点心等;

3.尽量不吃的零食:含糖饮料、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蛋黄派等;

4.1-3岁的孩子,注意加餐奶类,最好不要吃整粒的坚果,以免造成呛咳到气管,导致窒息的危险;

5.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尤其注意控制油炸食品、巧克力、含糖饮料等零食,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奶、适量的水果,多喝白开水;

6.消瘦的孩子,通过加餐可以摄入纯奶、点心、肉类等补充能量。

家长选择零食要“擦亮眼”

合理选择零食,对幼儿和儿童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但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零食,仅仅零食的口味或外观上,并没有考虑到营养问题,这样就会让孩子养成吃不健康零食的习惯,造成孩子对健康营养的零食失宠。

例如,孩子进食了含糖饮料,可能就不喜欢白开水了;吃了喝了酸酸乳之类的饮料,就不再喜欢纯奶类食物了子吃了蛋黄派之类的就不喜欢吃饭了;喝了果汁就不愿意吃水果了。有的孩子进食过多的零食,直接影响了正餐。

一些广告大肆渲染零食,让孩子开始有了选择零食的主见。曾亲眼目睹过,一个3岁多孩子看了电视广告之后,开始喜欢喝“爽歪*”,拒绝喝牛奶之类的食物。这类儿童类饮料口味确实不错,孩子一旦喝了可能就喜欢上了,再广告的推波助澜:“要喝就喝爽歪*”。

然而,这类含糖饮料营养价值不高,主要是糖、水和添加剂调制出来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很低,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喝多了会造成孩子出现偏食挑食,导致孩子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尽量给孩子选择营养健康的零食,远离或限制影响孩子健康的零食,让孩子吃好零食。

家长要如何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呢?

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作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舍不得批评和管教……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蹒跚学步时,摔倒后父母无不疾步上前,扶起孩子心疼地又哄又揉,安慰半天。其实父母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他再遇到困难时,他不是勇敢地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他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

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作为家长,不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

本文Hash:0e5f18634206b4a4afcc435067c0805cd210784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