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之道:家长应该用美誉替代批评

中国传统教育中以“管”和“教”为上,却忽视了“美誉”的作用和力量。所以,当父母希望孩子去把某件事做得更好时,往往以“管”或“教”的口吻去要求,而很少使用赞美去引导。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变“疲”了,脑子变“僵”了,眼睛变“呆“了,与父母的关系很可能成了“严管”和“逃避”的对立面。

美誉的力量胜过批评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这让我感触很深。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做了一项实验:把106名算术能力接近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组,练习加法,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每天测验后,都赞美A组学生,谴责B组学生,让C组看见A组被赞美而B组被谴责,将D组与其它三组完全隔离,不给予赞美也不给予谴责等任何评定。

结果:A组成绩在四组中最优,而且每天进步;B组成绩排名第二,第二天呈现进步,第三天起开始退步;C组也是第二天进步,第三天起退步,但成绩不如B组;D组在四组中成绩最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美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寄予他们厚望,而且自己努力后有成效更有收获,所以努力欲望愈涨愈高。而批评虽然可以让B组暂时领先,但终究不能长时间坚持。因此,我们理解了在与孩子沟通中,赞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最有效,也最具有持续性。

赞美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上周我收到了好友Diana的一份邮件,她说:“你看Jane,你送给Dylan的那只风铃引出了他的一段情思。”Dylan才8岁,用英文写下了这么一段可以朗朗上口的歌谣般的小诗:

故事并没有在此完结。Dylan的妈妈是位从小在美国生长的中法混血儿,更获得哈佛大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在读完小诗后,她激动地含着兴奋的泪水为儿子的诗配上了中文。

风铃

微风轻曼荡漾

风铃音容绕耳

时而声声脆脆

时而声声切切

微风颔联吐息

风铃偎依静守

脆脆切切不再

梦想天籁之音

在小诗人Dylan面前,具有博士学位的妈妈俨然成了儿子死忠的粉丝。她在儿子的博客中留言,译文如下:

Dylan,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你的诗太棒了!你把风铃的声响、摇曳的形状描述得丝丝入扣,而且押韵也做得那么好。妈妈太喜欢这首诗了。值得一提的是,你能通过一个非常普通的物件――挂在我家门前的风铃,写出那么美妙的诗篇,这说明你不仅聪明而且观察仔细还具有浪漫的情怀。Dylan你已经是个小诗人了!更令妈妈欢欣的是,你让妈妈看到了原来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化成诗篇,诗可以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一刻。如果我们能拓宽视野,用眼睛去聆听,用心灵去歌唱,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每时每刻中都有诗歌!妈妈期待接着你把树叶、冬日、山川、河流、游鱼・・・・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都写进你的诗歌中。

用赞美养出孩子的鲜活

赞美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加速的助推剂,亦能把孩子溺死在一堆“美誉“中,所以父母对“赞美之辞”的尺度掌握很值得。Dylan的妈妈做得很有技巧,她在大赞儿子能用他仔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普通事物隐藏的浪漫唯美之外,还不忘提醒Dylan,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我们的感官,那么我们将发现平淡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于是在赞美之后妈妈自然地引导孩子去写叶子、山脉、冬日、游鱼等,这份鼓励和赞美会让Dylan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用写作去抒发。

我被Dylan和Dylan妈妈双双感动了。妈妈敏锐地抓住了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小事,让孩子在享受美誉的同时更增 自我信念,自我完善和自我追求。而小Dylan可以抓住生活的普通一刻,让它以诗的语句去升华并凝固在记忆中。Dylan所具有的这份人文特质一定与妈妈平时鼓励用“眼睛去聆听,用心灵去歌唱”是分不开的。

而我,他们的朋友,也因为送出了一个小礼物而大大地被感动了一阵。我也希望读到这个故事的父母朋友们可以巧用赞美来多鼓励,而少用批评去“管教”。

由我们赋予生命的孩子们,应该让他们继续在我们的搀扶下活得鲜活!活得优雅!活得快乐!

管教之道:家长要用美誉替代批评

8岁的小朋友Dylan把我送给他的风铃挂在自家的大门外,听着风吹铃响,就信手在自己的博客里写就了一篇小诗“WindChime”。

中国传统教育中以“管”和“教”为上,却忽视了“美誉”的作用和力量。所以,当父母希望孩子去把某件事做得更好时,往往以“管”或“教”的口吻去要求,而很少使用赞美去引导。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变“疲”了,脑子变“僵”了,眼睛变“呆“了,与父母的关系很可能成了“严管”和“逃避”的对立面。

美誉的力量胜过批评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这让我感触很深。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做了一项实验:把106名算术能力接近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组,练习加法,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每天测验后,都赞美A组学生,谴责B组学生,让C组看见A组被赞美而B组被谴责,将D组与其它三组完全隔离,不给予赞美也不给予谴责等任何评定。

结果:A组成绩在四组中最优,而且每天进步;B组成绩排名第二,第二天呈现进步,第三天起开始退步;C组也是第二天进步,第三天起退步,但成绩不如B组;D组在四组中成绩最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美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寄予他们厚望,而且自己努力后有成效更有收获,所以努力欲望愈涨愈高。而批评虽然可以让B组暂时领先,但终究不能长时间坚持。因此,我们理解了在与孩子沟通中,赞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最有效,也最具有持续性。

赞美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上周我收到了好友Diana的一份邮件,她说:“你看Jane,你送给Dylan的那只风铃引出了他的一段情思。”Dylan才8岁,用英文写下了这么一段可以朗朗上口的歌谣般的小诗:

故事并没有在此完结。Dylan的妈妈是位从小在美国生长的中法混血儿,更获得哈佛大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在读完小诗后,她激动地含着兴奋的泪水为儿子的诗配上了中文。

风铃

微风轻曼荡漾

风铃音容绕耳

时而声声脆脆

时而声声切切

微风颔吐息

风铃偎依享守

脆脆切切不再

梦想天籁之音

在小诗人Dylan面前,具有博士学位的妈妈俨然成了儿子死忠的粉丝。她在儿子的博客中留言,译文如下:

Dylan,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你的诗太棒了!你把风铃的声响、摇曳的形状描述得丝丝入扣,而且押韵也做得那么好。妈妈太喜欢这首诗了。值得一提的是,你能通过一个非常普通的物件――挂在我家门前的风铃,写出那么美妙的诗篇,这说明你不仅聪明而且观察仔细还具有浪漫的情怀。Dylan你已经是个小诗人了!更令妈妈欢欣的是,你让妈妈看到了原来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化成诗篇,诗可以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一刻。如果我们能拓宽视野,用眼睛去聆听,用心灵去歌唱,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每时每刻中都有诗歌!妈妈期待接着你把树叶、冬日、山川、河流、游鱼・・・・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都写进你的诗歌中。

用赞美养出孩子的鲜活

赞美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加速的助推剂,亦能把孩子溺死在一堆“美誉“中,所以父母对“赞美之辞”的尺度掌握很值得。Dylan的妈妈做得很有技巧,她在大赞儿子能用他仔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普通事物隐藏的浪漫唯美之外,还不忘提醒Dylan,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我们的感官,那么我们将发现平淡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于是在赞美之后妈妈自然地引导孩子去写叶子、山脉、冬日、游鱼等,这份鼓励和赞美会让Dylan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 用写作去抒发。

我被Dylan和Dylan妈妈双双感动了。妈妈敏锐地抓住了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小事,让孩子在享受美誉的同时更增强自我信念,自我完善和自我追求。而小Dylan可以抓住生活的普通一刻,让它以诗的语句去升华并凝固在记忆中。Dylan所具有的这份人文特质一定与妈妈平时鼓励用“眼睛去聆听,用心灵去歌唱”是分不开的。

而我,他们的朋友,也因为送出了一个小礼物而大大地被感动了一阵。我也希望读到这个故事的父母朋友们可以巧用赞美来多鼓励,而少用批评去“管教”。

由我们赋予生命的孩子们,应该让他们继续在我们的搀扶下活得鲜活!活得优雅!活得快乐!

家长应该用体贴入微代替谆谆教诲

案例

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事件回放

李冲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东东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光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不批评东东?”

妈妈说:“冲冲,你又淘气了!我对你说了多少遍了?老师批评你,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没有一点错误,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你看隔壁毛毛,多么听话!老师什么时候批评她了?我再说一遍……老师为什么会批评你,为什么不批评其他小朋友?”

“妈妈!你总是帮人家说话,我不要听!”李冲不耐烦了。

“你不要听我也要说。你倒告诉我呀,老师为什么会批评你,为什么不批评其他小朋友?”妈妈像往常一样说个没完。

“妈妈你真唆,不跟你说话了。”

与妈妈谈话总是那么扫兴收场。李冲越来越不喜欢与妈妈谈话了。一次他对小朋友说:“我什么也不告诉妈妈了。要是我一开始跟她说,她就会没完没了。”

分析点评

许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孩子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你与他的沟通上。父母与孩子谈话,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谈话的技巧。如果你的谈话孩子不愿听,甚至感到厌烦,那么即便你说的全是金玉良言,在孩子的心中还是一分不值。就像前面的例子,李冲只希望妈妈理解他心里的委屈,却又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这样的谈话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1.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

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一般说来,当孩子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父母的谈话便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干扰。只有当孩子在比较空闲的时候,或者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他才比较愿意与父母交谈。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或是取得成功、遇到问题的时候。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不一样,父母应努力去创造、去把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

2.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孩子谈话失败,往往不是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多么巨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害怕与父母交谈。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3.用体贴入微的理解代替谆谆教诲

父母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需要严加看护,谆谆教诲。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和感受是多么合乎情理。我们常说,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训。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暂且不要劝告,不要教诲,不要训斥。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这是你首先需要做的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你与 子之间有意义的交谈才会自然地发生,孩子也才能接受你的谈话,并在无形中受到你的影响。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李冲一样的情形,你首先就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分析一下教师为什么这样做(比如教师可能没有了解全面),暂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再从教育的角度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交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Hash:a0c972d91b7190d094abebafe78d540a98aade5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