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千万别让自己的孩子被广告淹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越来越多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引导着大人和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于是,很多家长抱怨广告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了坏影响,甚至提出要禁止孩子们接触广告。这其实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妈妈网专家称,儿童、青少年是社会的人,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我们不可能将儿童一辈子封闭在一个纯净的屋子里,他们终究要走向社会,要成为社会的主人。既然广告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也是成人的消费指导之一,那么,接触广告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可避免。

广告是儿童认识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广告,儿童可以体验社会经济运作的形式,可以提髙对商品的比较和辨别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髙他们不断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需要以及在社会中成功地把握自我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需要训练。美国、英国等国就设立了儿童的训练课程,这些课程有的被称为媒介教育,有的则被称为消费训练。

由于广告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西方国家要晚,我们成人都几乎没有来得及接受过某种消费教育,就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广告教育或消费训练了。我们只是把儿童交给了广告,听任广告影响他们,然后对这种影响及受到影响的儿童进行批评和责备。这样做无论对广告还是对儿童都是非常不公平的。

比如,人们对广告的最多的批评是诱导儿童和青少年高消费。一些研究表明,儿童髙消费是因为儿童不理解广告,以为广告上的东西都是好东西,都是自己必须要的东西;拥有广告上的产品,尤其是拥有了名牌产品,就拥有了地位,就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就能赢得伙伴对自己的尊重。这里有对广告知识的理解问题,也有儿童的心理问题。广告教育就是要将广告内容与儿童自己的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有价值,不被广告所淹没,并学会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利用广告。

由于广告是一种商业活动,它必然是鼓励消费的。至于社会价值观,只要不违反《广告法》和有关规定,广告不一定就非得承担起“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因此,仅仅批评和责备广告是不够的,家长和老师应该考虑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专门的广告教育或消费训练。

家长千万别让暑假毁了自己的孩子

一放暑假,孩子就离开了学校紧张而有序的集体生活,一下子回到了有空调、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的物化环境中,再加上父母都上班,孩子一人在家中形成了孤独、无聊、空虚和放纵的时空,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再不就是整天睡大觉。经过这样一个暑假,孩子就会表现出生活乱、身子懒、脑子笨、毅力差、脾气躁和感情淡的问题。

生活乱:一放暑假,父母上班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就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怎么干就怎么干。起床、吃饭、学习、娱乐、睡觉就乱成了一团麻,再加上孩子自制力较差,生活变得没有规律,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身子懒:孩子长期处在上述的环境中,就会不愿运动,不愿读书和做作业,不愿干家务劳动,可对于孩子来说,“懒”乃万恶之源,长大了就是一个“啃老族”。

脑子笨:由于孩子长时间接受电视、游戏这种程序化的东西,思维活动会被抑制,动脑的意识会被扼杀,探索创新的能力化为乌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无法应付学业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难题,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差生。

毅力差:孩子长时间处在上述的环境中,被动接受成年人预设的程序,其意志力和坚持性越来越差,在社会上一遇到困难和挫折马上退缩不前,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是说“我不会”,就是说“我不做”。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真正出类拔萃的人,首先就是毅力非常坚强的人。

脾气躁:由于孩子长期处在孤独、无聊、空虚和放纵的环境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关怀和陪伴,情感上出现严重缺失,一不顺心就会乱发脾气,顶撞父母和家人,情绪不稳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变得不被人接受和不受人喜欢。

感情淡:由于孩子长期处在物化的一人环境中,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久了就会出现眼球呆滞、眼神冷漠,话语变得越来越少,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亲子之间的“心墙”会越垒越厚,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糟,很多父母都为此痛苦不堪,但悔之晚矣。

避免上述问题的办法是: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一些能够提升孩子能力、开发孩子潜能的培训学习,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一起活跃起来。文/曹云昌

家长千万不要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

每个宝宝都需要妈妈温柔的爱和保护,可是当保护前面加上“过度”二字,你就应该提高警惕了。把握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让一切伤害、沮丧、压力和失败远离你的孩子,这仅仅是你最美好但却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长大,只是当孩子不小心看到电视上不该看的画面,听见不雅的话语,或者偶尔吃点垃圾食品,你也不必过分紧张,那极少数时候的忽略并不会让你给孩子的细心呵护毁于一旦。

相比妈妈送的一件防弹衣,孩子更需要的是学习自我保护的能力

“妈妈不让我……,因为她怕我受伤生病。”这一定是你第N次听到这句话了。没错,如果他没洗干净苹果就吃,真的会生病;如果他在外面玩时摔倒了,真的会受伤;如果他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真的会难过,只是这并不能作为不让孩子尝试任何可能带来风险的事情的原因。更好的办法是教他怎样规避风险,或者在问题出现后妥善地解决。

拿户外运动来说吧!相比整天待在家里不运动而对健康的身心造成的不利影响,孩子因为摔倒而受的小伤根本不算什么。我们都知道多活动身体的孩子会更健康、更开朗,很少运动的孩子体质比较差,所以常常生病。除了健康方面的考虑外,户外运动特别是团队活动会让孩子学会交流、协调和团队合作。

当然,“安全第一”是绝对没错的。让孩子出去玩时,一定要让他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比如摔倒时怎样落地,伤害会最小;怎样伸展身体不容易拉伤;怎样遵守游戏规则,可以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除了避免身体的伤害,孩子需要面对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也需要父母帮忙。他会害怕,会失望,会苦恼,会愤怒,我们不可能将所有让孩子不开心的事情,都被屏蔽在孩子生活范围之外,我们只是应该在孩子接受和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时候,让他学会应付各种问题的本领。而只有在遇到小问题时,赶紧学会本领,他才可能凭借你交给的方法和他自己成长的力量,面对今后更加复杂和棘手的难题。

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为未来人生做准备的权利;那么,恰当的保护,了解你的孩子,给予他所需要的,要怎么去做呢?

妈妈网育儿专家认为:

过分保护是在父母怕孩子吃苦受累的思想支配下产生的。父母过于小心,不让孩子干这做那,让孩子逐渐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首先就要改掉大人的过分保护。

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把孩子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让他们接触、认识、熟悉更广阔的世界。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或去外地旅行,开阔他们的视野,并让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和大家一起参加文娱表演活动。

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限时间完成。在完成中遇到困难,可以给他鼓励、指导和帮助。当孩子完成任务时,应进行表扬,帮助他树立信心。

给他们讲一些歌颂、赞美勇敢的故事和童话,对孩子进行勇敢者光荣和只有勇敢才会成功的教育。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胆小鬼是什么大事也做不成的,让孩子鄙视胆小怕事的行为。

针对孩子存在的具体弱点,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和诱导。

如,孩子怕生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每当有客人来时,应该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锻炼他(她)在客人面前讲话。这个工作可与客人讲明,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这样,一回生,两回熟,会逐渐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

本文Hash:492265e24fa77553c36a352c8fc3ab896cfadfce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