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培养女儿的宽容心地原因

他咋还不来道歉

在我的潜移默化教育影响下,女儿从小就懂得宽容别人,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产生矛盾后大多是她退让,用息事宁人的态度平息矛盾,化解“危机”。依依是个明理的孩子,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也总是会真诚地道歉。而倘若别人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她也是非常注重对方对自己的致歉态度。只要对方及时向她道歉,说上一声对不起,她就会原谅人家,很快就忘了人家对她的伤害。

可是,并不是所有伤害过她的人,都会如她那样及时道歉,所以女儿经常在受过伤害之后,又为人家不来道歉而再次苦恼和伤心。她不理解,做错了事怎么能不道歉呢?记得第一次因为被伤害却又没有收到歉意的事,发生在2002年的4月30日。

“五一”长假,我到北京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妻子则带上五岁半的女儿,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小住。每次回老家,孩子都很快乐,因为乡下有广阔的原野,又有那么多同龄的小朋友,她可以无所顾忌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奔跑,玩各种游戏。

因为回爷爷家的频率很高,依依有了一帮“铁哥们”。只要她一回去,这些孩子必定来找她玩。其中比她大两岁的小男孩曲伟建,就住在爷爷家隔壁,和她在一起玩的时间最多,两个人吃了饭就凑到一起。有时候女儿还没起床,曲伟建就来叫她了。

好花不常开。

这次两个人不知道因为什么闹了别扭,玩了一会儿就谁也不理谁了。女儿赌气回了爷爷家,闷闷地吃完饭就一个人看电视了。奶奶问她,外面还很亮堂,为什么不出去玩一会儿。她摇摇头说,在外面玩没意思。可是,奶奶看到她分明总在往窗外看,好像在等谁。于是奶奶就走到大门外张望,想看看谁会来找她的小孙女。就在这时,奶奶看到曲伟建蹲在大门口。她赶紧招呼他进屋,可曲伟建一听依依奶奶和他打招呼,“嗖”地站了起来,飞快地跑远了。

奶奶正纳闷,扭头一看,大门上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奶奶仔细拿了下来,因为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就边走边叫依依,说小朋友给她送信来了。女儿初一听很震惊:谁会给我写信?瞪大了眼睛接过纸条,不出声地读着上面的文字,结果越看脸色越不对劲,最后竟憋得脸通红,眼睛里蓄满了泪。奶奶一看,这是怎么啦,越问依依越不吭声,再问孩子竟趴在炕上哭了。

奶奶急了,赶紧喊依依妈妈。她妈妈从另一个房间走过来,从依依手里抽出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范姜国一,小王八,28个小脑瓜。”见还挺押韵的,忍不住就笑了一下。依依“腾”地直起身:“别人骂我,你还笑!”说着又哭了,眼泪成串成串地往下掉,看起来是真伤心了。妈妈赶紧安慰她,说是曲伟建和她闹着玩的,别把这当回事。依依抹着眼泪说:“闹着玩能骂人吗?我要找他妈妈去!”“找他妈妈干什么呀?”“让他妈妈批评他!”妻子赶紧劝她:“天已经黑了,还是等明天吧。明天曲伟建的妈妈肯定会来的,到那时再和她说这件事。”

第二天一大早,依依就醒了并麻利地穿好衣服,然后坐在炕上一言不发。妻子催她下地洗脸,准备吃早饭。结果她一张嘴就问:“曲伟建的妈妈什么时候来?”她妈妈愣了,这小家伙的记性还真好,睡了一觉竟然还没忘了这茬。只好继续糊弄:吃完早饭就会来的。

于是,早饭后依依仍旧坐在那里不动。妻子再催她出去玩,她又问:“他们怎么还不来向我道歉!”她妈妈只好说,再等会儿。依依又向妈妈要那张纸条,拿在手里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严阵以待……

当我从北 回来,妻子向我讲述了这件事的经过。我赞赏女儿“做错了事就要道歉”的观点,不过我对孩子说,只要是我们做错了,一定要向人家道歉。可要是别人做错了事,要懂得宽容对方,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如今16岁的女儿,已经是大学生了,她明白的事理也越来越多。今天的她再也不会为别人不来道歉而伤感了,因为她是个宽容的孩子,她知道原谅他人就是快乐自己。

家长应该做自己女儿的朋友的原因!

你知道我很喜欢我住的花园新城。这整个小区都在山林里,一大早鸟叫声就唤醒了我。住在山林里就这好处,觉得自己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昨晚跟你在电话里谈过后,我真觉得你的小孩很有福气,为此我也联想到很多事,有些是与自己童年有关的,有些是跟小孩有关的事。总之,你对孩子的态度对我而言是股强大的冲击力。

你在电话中沉稳又真诚地告诉我,前几天你收到女儿的一封信。女儿说,她因为无法说出对你的仰慕,所以才写信给你。她说,在她高三班上的同学中,很多人都羡慕你与她讲话时的样子、语调,好像朋友一样。父亲与女儿能像朋友一样,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一种尊重。每个年龄的小孩都配得上某种程度的尊重,青少年时期尤其需要。孩子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关掉电视,放下报纸,专注聆听他说话,就是一种尊重。我们会跟朋友一起去卡拉OK、跳迪斯科。如果能将儿女当朋友,我们也会和孩子一起去跳舞。

跟朋友谈心、分享,多有意思;跟小孩谈心、分享,更有意思。

说实话,你给我们几个老朋友做了很好的榜样。就你而言,帮助小孩成长已经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乐趣了。有的父母选择了总司令的角色,经常板起脸孔发号施令,可能因为他们过去当过不愉快的士兵。有的父母像是监管部门的经理,常在小孩身上找缺点,找不到缺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尽责。其实家应当比工厂温馨得多。

但你不一样。你接受自己、接受他人的胸襟,为你带来了莫大的自信,而自信常是我们尊重他人的原动力。能尊重他人的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一定相当高。谈到这里,我才真正了解你女儿此刻快乐的心情。

花园新城的树木不怎么需要照顾,也能绿叶满枝,小鸟在树枝上好像永远不会累一样。很可能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

你看,人与大自然还真是蛮接近的。

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宽容的性格

案例分析:教孩子从小学会宽容

育儿专家提示,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应及时帮助孩子摈弃偏见,学会宽容。

案例:妈妈带着未满4岁的丹丹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当老师安排小朋友以两个人一组完成搭积木的活动时,丹丹拒绝与身边穿着旧衣服的男孩合作,她甚至皱着眉头对妈妈说:“我不跟他一组,我不喜欢他穿的旧衣服。”

丹丹妈妈担心这些话被男孩听到后会影响他的自尊心,急忙把女儿拉出教室,并在走廊里严厉训斥她:“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此时,丹丹只是茫然地看着妈妈不做声。

专家分析:对于丹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表现出如此“无情”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注意到他人身上不同于自己的特性。研究发现,6个月以内的婴儿就能注意到种族和性别上的差异;孩子从3岁开始就会对人进行分类,并且能判断出哪一类人更好一些;到了5岁,他们会把一些优良的品德与自己认为好的那类人挂钩;到了8岁时,孩子才会注意到社会对不同人的态度;等他们再长大一些,就会懂得如何面对社会的偏见,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

由于孩子长大后面对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父母应尽力帮助他们改变偏见,塑造具有宽容性的性格,而最好的时间是在孩子幼年的时期。

帮助孩子训练改变偏见塑造宽容性格

以下介绍几种方法,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帮助孩子接受别人身上存在的“不一样”的地方,并正确看待这些差异。

方法1:“柠檬”训练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柠檬,然后要求孩子们了解它,孩子们可以在地上滚柠檬,也可以品尝或是闻其气味。然后把柠檬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刚才玩的那个。

虽然有些柠檬脏了,弄瘪了,还有些上面有牙印,孩子们还是会认为自己的那个是最好的。

提示:把柠檬皮剥掉,再让孩子找出自己的那个柠檬,这时孩子便无法辨认了。这个活动能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人的外表存在差异,但内心都是一样的。

方法2:分析特征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与其他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别的小朋友可能比他矮、稍稍有些胖、戴眼镜、不擅长踢足球等,然后将这些特征进行比较。

提示:告诉孩子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有些人会因为看到别人与自己的差别就认定别人比自己低一等,但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应该这样认为。

方法3:实例讲解

父母可以通过发生在社区中的一件事,或是电影中描述的某个场景作为教育契机,与孩子讨论缺乏宽容行为的危害。

提示:可以在旅游途中,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或是和孩子一起欣赏路边特色建筑的圆角屋顶或彩色玻璃,与各种类型的人建立社会交往。

当孩子遭遇偏见

1、确保孩子的安全不受威胁,并强化孩子的意识,让他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是错误的,会得到纠正;

2、培养孩子对今后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做好心理准备,教他学会一些措辞,例如“以后别这么叫我,这不是我的名字”等。

当孩子中伤别人

1、立即上前制止,告诉孩子,父母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并会严肃地对待这件事;

2、帮助孩子分析这种偏见或成见为什么是错误的,并帮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

3、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妈妈。孩子最初是从妈妈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 妈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诸如打破杯子这样的小错误,不要用惩罚或责备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其实妈妈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只要下次小心就可以避免。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批评、惩罚以外还有宽容。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就像是下棋的人,一开始想着自己怎样走,不管别人,水平逐渐变高的时候,就会想对方怎样走,自己怎样应对。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站在妈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上小学的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要求个公平合理。多一次原谅,多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妈妈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妈妈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容忍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本文Hash:52a19e7bb6962818bfc6ceca395f9ed3c3e076a7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