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豆妈记录:玩具被抢之后

2岁1个月

皮蛋哥哥随他妈来我家了,托皮蛋爸爸出差的福,皮蛋将下榻豆子家两天,令豆子非常欢喜。

皮蛋5岁,上幼儿园中班,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上都与豆子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情形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味道。哪头热呢?肯定是豆子那头嘛,小小朋友总是向往大朋友。

豆子热情地拿出自己的家当,叮叮当当铺了一地,乐高积木、翻斗汽车、皮球、泰迪熊……小胖子很好客呢,妈妈高兴地心想。

豆子在众多的玩具中率先拿起他最喜爱的电话,开始装模作样地拨号,听话筒,表演得太逼真了,引起了皮蛋的兴趣。大个子的哥哥一把抢过机座,啊呃~,豆子手里之剩下一个光杆儿听筒,听筒屁股上还连着一条断掉的电话线。

豆子措手不及,呆掉两秒钟。豆妈在一旁隔岸观火,又遇上抢玩具的事儿了,看他怎么办。皮蛋妈也没有直接插手,而是挑动事态:“豆豆,加油,抢回来。”豆妈心想,胖子这回要是出手就大长进了。别看我们豆子个头大,但从小就是被妹妹们欺负的主儿。

不出所料,豆子动不了手,可怜巴巴地对着皮蛋说:“谢谢哥哥,豆豆哒(‘的’字说不清)。”逻辑是我谢谢你,你总不好意思不给吧。用这种方式讨要东西,赶上有素养的君子行得通,但现在对方是超我还不完善的5岁小男孩。皮蛋没买账,仍然自顾自玩电话。

面对比自己高一头的皮蛋哥哥,豆子嘴里不停嘟囔着:“豆豆哒,谢谢。”“豆豆哒。”皮蛋作出了一定让步――把机座还给豆子,同时,又把豆子手里的听筒拿走了。

小豆子块头不小,胆子不大,从来不通过武力交涉。对于皮蛋哥哥的行为他无能为力,转向一边的妈妈,委屈地:“妈妈拿――”。豆妈希望小朋友自己解决问题,就鼓励他找哥哥要。

正说着,皮蛋哥哥拿着机座和听筒跑开了,豆妈一拍豆子屁股:“上,去跟哥哥要回来。”豆子一边追,一边带着哭腔说谢谢哥哥,眼泪都要出来了。

皮蛋妈看不下去,终于出手了,呵斥皮蛋马上把电话还给弟弟。豆豆才得以拿回自己的玩具,不过,眼泪还是流出来了。

哎,胖豆子怎么会这样呢。我以为抢喜欢的东西是孩子天性,未教化的小人嘛总有点原始色彩。就算不主动抢别人的,被强夺了心头所爱总要抢回来的吧,好歹你小子是个男人啊。可是,豆子好像比较懦弱,这教我有点担心。

我们一直希望豆子像个小男子汉那样,淘气一点都没关系,但一定要有雄性动物的特征:勇敢、争取、主动占领。可是事与愿违,这个小朋友就是斯文得很,从来不出手,当然,讲文明是好的。但是,你总要捍卫自己的利益吧,这一点在别的小朋友身上为什么就是天然而成的呢?我有时候不得不思考,豆子这样的性格到底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养成?这人的性格中,到底多大成分是遗传因素决定,多少是来自环境影响?

这些问题还不是亟待解决的,紧要的是,小朋友快要上幼儿园了,在集体生活当中,势必会遇到不止一起的争抢事件,那么他就总是这样被动吗?每次都可怜兮兮地被抢,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什么感受呢?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吗?

这个时候,我开始有点理解某些家长教孩子:“如果别人打了你,你就要打回来。”那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不会教豆子这么做。还是坚持用文明一点的方式来维权,毕竟小朋友还小,养成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不好。

在幼儿园吃点小亏并不怕,但是从来不去抢别人的玩具,并且也不 回自己的玩具,是不是说明豆子不敢或不会主动争取自己的需要呢?争取是一种勇气,是对自己力量的信心,也是未来进入社会的生存之道。我还是希望豆子可以更主动一些,勇敢一些,我该怎么教他呢?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正确看待竞争

别急,小宝宝还没有真正的竞争意识。等待不是竞争,抢夺也不是。给点时间,让孩子会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维护自己的权利,正确地竞争。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主动,积极一些。特别是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竞争非常激烈,父母倾向于认为,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年幼的宝宝没有真正的竞争意识

小豆子一直在一个被满足的状态下成长,因此他基本不知道竞争的概念。他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他自然认为别人会还回来,这是他的经验带给他的认知,所以当有人拿他东西不还的时候,他只会说是我的。这是他表示需要。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使得现在的宝宝大多数被过于满足,这样就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反应:一是豆子型的,不争不抢,遇到挫折,只要求助妈妈就一定可以获得满足;二是皮蛋型,我想要的东西就是我的,别人手里的拿过来就行,这种抢夺行为也不是竞争。这两种宝宝都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中,没有危机意识,既不存在自我保护,也没有竞争意识,他们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学会维护自我权益,与他人竞争。

矛盾的父母:竞争or谦让

父母常会有比较矛盾的心理,既想什么都满足宝宝,又担心满足后他们会要得更多。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又觉得谦让是美德。

中国传统教育提倡先人后己,但是,从人的内心需要来说,肯定是先自己后别人的,因此,教育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意思是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让给别人,这是一种道德教育。而道德的形成是在宝宝5岁左右进行的。在这之前,宝宝一切行为的判断都来自于妈妈喜欢与否。宝宝会看做这样的行为是被妈妈认可呢,还是不被妈妈认可。而最终影响宝宝性格的,实际是后来的道德教育。当然,孔融让梨到底是合适还是不合适,我不想去评论,但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不要去牺牲自己的需要而满足别人,迎合他人认同的道德。我会教他学会分享,但不是讨好。

有一个笑话:张三和李四得到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张三拿了个大的,李四不高兴了,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张三就问了:“那按你的意思,你先拿哪个?”李四回答说:“我当然先拿小的。”张三乐了:“那不得了,我还是拿大的呀。”

这个笑话反映出一个事实:真实需要往往不被认同。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色,很多人间或学会了虚伪,而虚伪又被批判。因此来说,中国人必须学会些演戏的技巧,才能较好地应付人际交往。

下面的例子充分表现了父母在引导孩子维护自己权利时是多么矛盾和笨拙:

一个女孩与比自己大两岁的表哥一起玩,同样发生了豆子和皮蛋之间的情形,她的小熊被表哥拿走了。她的妈妈对着外甥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啊。”小男孩不愿意给回小熊,妈妈又对女儿说:“哥哥要玩,你就让他玩吧,你是妹妹,可以给哥哥的。”本来女孩希望妈妈帮着自己要回小熊,听到妈妈这样说,她有点弄不明白了,反正结果没有如自己所愿,她哭了。

妈妈见到女儿哭了,又一次让外甥把小熊还给妹妹,外甥还是不愿意。妈妈没办法了,一下就火了,对女儿大声说:“你 什么啊,怎么这样小气?!”小女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自己感觉无助的时候,还被妈妈还大声斥责,她内心的无力感可想而知。这时候,妈妈更加焦虑了,一把夺过小男孩手里的小熊,扔到很远。小男孩被阿姨的举动吓坏了,也哭起来了。

妈妈感觉不妥当,本来气呼呼的,一下子焉了,转而安慰两个孩子。可两个孩子对她的安慰并不认帐,一个比一个哭得厉害。后来小男孩的妈妈来了,姐妹俩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两个孩子哄好。

过后,我问那妈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她说,其实她很想维护女儿的权利,但是因为顾及到外甥,所以希望他们不要争夺。我笑了,我说:“这样小的孩子,能懂得你的需要吗?”妈妈很尴尬。我问她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她想了一下,提出一个处理方式:先维护女儿的权益,然后再与女儿商量,是否可以和哥哥一起玩,这样做既维护了女儿,同时又告诉小男孩子一件事情,那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想要,必须经过主人的同意。我告诉她,如果这样处理那就非常明智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为人好的父母,内心往往更想宝宝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是他们寄希望于宝宝完成自己内心愿望的一种典型心理。真实的情形是,一味用讨好方式、用道德约束方式进行人际互动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有自我的宝宝。原因在于,父母没有什么自我,怎能让自己的宝宝认同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豆妈希望2岁多的小豆子能抢回自己的东西,对小豆子的期望太高了。这个时候的豆子,还不会处理这样复杂的事情,这并不代表他没有竞争力,只是他暂时没有能力。没有能力的时候,他会害怕,需要求助。至于将来是怎样,这还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有个妈妈问我一个问题:5岁的儿子回家说,自己在幼儿园被顽皮的小朋友欺负,不知道怎么办,不想上幼儿园了,她该怎么做呢?我告诉她一个办法,她回去实施了,效果很好。她问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办法能够不让他欺负你呢?儿子不知道。她给儿子两个选择:一,被欺负的时候逃跑;二,让顽皮小朋友知道自己不好欺负,以后不敢再欺负自己。儿子说自己跑不过那个小朋友,只能选第二个,可是该怎么做呢?妈妈告诉儿子,可以通过学习跆拳道让自己强大起来。儿子接受了,就去报名学习,学得非常认真。自此,儿子的自信大增,小朋友也没再欺负他。

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竞争能力,这比暗自猜想孩子的将来更加实际。

如何引导孩子体验自己的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活告诉我们,要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办法是让她感到快乐。既然如此,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幸福人生所必备的快乐性格呢?

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对于孩子在成长中特长和优势,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我总能殷殷地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自信。

放手孩子追寻快乐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性格。作为家长,为使孩子拥有幸福的感受,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追寻快乐。记得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和她一起捉迷藏,当她找到我的那一时刻,那种兴奋之情真是无法形容。因此我要用心做的事,就是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为孩子提供快乐的选择,让孩子将这种追寻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到以后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1、要学会让孩子做主

家长不能凡事一手包办,对于孩子自己的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来选择,这对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很重要。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来划出他们自己的地盘,可以让他自己选择衣服,选择自己房间布置,选择玩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这些选择很简单,但是却让孩子形成了“主人”意识,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

2、要学会赞赏孩子

家长除了适当地让孩子做主之外,还要注意学会赞赏孩子,发现孩子有积极主动做事的行为,要及时夸奖。

3、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很多家长都犯这样的毛病:总是在孩子喜欢做家务的阶段不让他做,在孩子不再愿意做的时候却抱怨孩子太懒。有些小孩子本来很喜欢帮家长做事,非常积极主动,可是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能力参与这些事,也可能嫌孩子参与其中,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越帮越乱,所以心生厌烦。但是,家长“无情的拒绝”,对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

家长总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却忽略了自身的原因。作为家长,如果孩子主动做事,一定要及时夸奖;如果孩子愿意帮父母做事,不管他能力行不行,家长一定要支持他这种行为。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做点小家务,这样花费的时间不多,却可以培养他做事的积极主动和责任心,这对他日后在事业上的发展非常有益。

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讨厌,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如果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兄弟姐妹,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沾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常挨打的孩子越是犯错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已经有种潜意识的反抗力量了,而这种力量可不是你的棍棒能改变得了的。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心里入手。在家里不要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到周六、周日白天一起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周的功课复习。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把他们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进步与退步等情况做次交流,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做得不对,要在下周改正。

如何引导孩子体验自己的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活告诉我们,要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办法是让她感到快乐。既然如此,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幸福人生所必备的快乐性格呢?

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对于孩子在成长中特长和优势,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我总能殷殷地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自信。

放手孩子追寻快乐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性格。作为家长,为使孩子拥有幸福的感受,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追寻快乐。记得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和她一起捉迷藏,当她找到我的那一时刻,那种兴奋之情真是无法形容。因此我要用心做的事,就是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为孩子提供快乐的选择,让孩子将这种追寻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到以后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1、要学会让孩子做主

家长不能凡事一手包办,对于孩子自己的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来选择,这对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很重要。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来划出他们自己的地盘,可以让他自己选择衣服,选择自己房间布置,选择玩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这些选择很简单,但是却让孩子形成了“主人”意识,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

2、要学会赞赏孩子

家长除了适当地让孩子做主之外,还要注意学会赞赏孩子,发现孩子有积极主动做事的行为,要及时夸奖。

3、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很多家长都犯这样的毛病:总是在孩子喜欢做家务的阶段不让他做,在孩子不再愿意做的时候却抱怨孩子太懒。有些小孩子本来很喜欢帮家长做事,非常积极主动,可是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能力参与这些事,也可能嫌孩子参与其中,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越帮越乱,所以心生厌烦。但是,家长“无情的拒绝”,对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

家长总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却忽略了自身的原因。作为家长,如果孩子主动做事,一定要及时夸奖;如果孩子愿意帮父母做事,不管他能力行不行,家长一定要支持他这种行为。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做点小家务,这样花费的时间不多,却可以培养他做事的积极主动和责任心,这对他日后在事业上的发展非常有益。

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讨厌,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如果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兄弟姐妹,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沾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常挨打的孩子越是犯错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已经有种潜意识的反抗力量了,而这种力量可不是你的棍棒能改变得了的。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心里入手。在家里不要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到周六、周日白天一起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周的功课复习。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把他们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进步与退步等情况做次交流,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做得不对,要在下周改正。

本文Hash:44c73b4957a53c32223a9b2a3cea6fd968be290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