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和孩子处理好关系?

孩子竟然对我拳头示威

一个叫“父亲不如西门庆”的网站曾一度炒得很火。19岁的女儿上告中纪委,控诉父亲“包二奶”的罪行。她公开宣称,父亲是“没有道德的人”“不知廉耻““包养二奶中的全能”“把偷情做为崇高职业”。我们暂不论父亲是否存在“包二奶”的事实(此事自有法律做定论),作为一名女儿,对父亲说出这些阴毒的词汇,不能不令人寒心。被迫隐居于乡多年的父亲也谈到:“最令我心痛的不是这件事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是女儿蛮横的态度。我觉得自己白养了她十多年,她的行为让我感受到自己做家长的失败。”

某市妇联在三所高中的家长中做了一个家庭教育调查,其中有一项是:“您的孩子是否曾对您出言不逊或有骂的言语?您的孩子是否曾打过您或对您动过武?”调查结果是:有95%的家长回答孩子对自己曾出言不逊或有骂的言语,有63%的家长回答孩子曾对自己动过武,这63%的家长中有96%的是男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男孩子打骂父母的行为更加普遍。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了!”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行为方式的问题呢?

小龙妈妈的讲述:

我们家小龙16岁,小时候特别听话懂事,成绩也很好,可最近几年,这孩子却变了,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2003年,我和他爸买断工龄下岗。当时,菜场有个临街的摊位,我们准备接下来卖猪肉。我们和小龙商量这事,可小龙却坚决不同意,说菜场离他们学校近,同学们如果知道他爸妈是卖肉的,肯定要讥笑他。拗不过倔强的小龙,我们只好放弃了这个机会,另谋出路。我到一家超市做了营业员,他爸到一家小工厂开货车。

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但每月的收入合起来不到两千元。菜场那个摊位被另外一对夫妻接下来后,生意火爆,第一个月就赚了4000元。小龙他爸心里很不平衡,回家就找我的茬,发脾气。我备感委屈,在小龙面前数落他爸的不是,小龙和我站到统一战线,和他爸对着干。那段时间,家里整天吵吵闹闹的,不得安宁。

小龙被我们吵烦了,不想回家,去找同学玩。不久,他与同学不知发生了什么矛盾,要求我们帮他转学。我们按他的意见,将他转到另一所中学。可是上学没几天,他又开始旷课了,说那儿的教学质量差,学风很乱,怨我们不负责任,将他往火坑里堆。他爸狠狠揍了他一顿,才将他赶到学校。但是他却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男孩长大了,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能力有限,家庭条件差,不能给小龙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只好自己节省一点,尽量满足他的需求。但小龙却根本无法理解我们苦心,还常常斥责我们吝啬,没有给他买名牌跑鞋。今年3月,他提出要买电脑,我们不同意。小龙为此和我们大吵了一架,恶狠狠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舍不得钱!你们没本事也罢,为什么要拖累我?让我跟着你们受穷受苦?!我受够了!”一个孩子竟然对父母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很伤心。

更让我伤心的事在后面。小龙迷上了网络,经常在网吧“泡”通宵。一天晚上,我强行将他从网吧拽出来,并告诫他,沉迷网络对身心健康很不利。小龙突然操起路边果摊上的水果刀,逼向我,说:“你少罗嗦!你没知识、没文化,有什么资格给我上课!你以后少管我!”幸亏水果摊的老板及时劝阻,才制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这以后,小龙对我的态度越来越粗 ,说话也很冲,一旦和我话不投机,他就会抡起拳头,在我面前晃。他在他爸面前虽然不敢这样嚣张,但也从来没一个好脸色、好语气,总是凶巴巴的,好像和我们有仇,我们欠了他什么似的。

我真搞不懂,小龙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对他如此疼爱,他却对我们这样一种态度,真让人寒心。

咨询手记:

1、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父为子纲,父母在孩子面前有绝对的权威。现在,我们倡导的是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要求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和孩子交朋友,这对于建立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民主有民主的度。如果孩子的作用显得超乎寻常的重要,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这就扰乱了家庭系统固有的层级关系。

小龙的父母决定接手一个门面做生意,这是父母自己的事,可以不必和小龙商量。当然,如果仅仅是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倒也无妨,但是却不能将这个决定权交给未成年的他。小龙爱慕虚荣的孩子气左右了整个局面,这为他日后形成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性格埋下了隐患。

父母因为错失良机而互相抱怨,争吵不断,这也是两个大人的事。可是妈妈却为了争取支持力量,又将小龙拉过来,13岁的小龙在这个家里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而父母的力量相对显得弱了。

后来,小龙要转学,这好像是他自己的事,应该由他自己作主吧。但他很快又反悔了,并迁怒于父母的不负责任。诚然,上不上学、转不转学是他自己的事,但是父母作为未成年孩子的人生导师和监护人,有责任引导他做出理智的决定而不是听凭他的指挥。他毕竟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很多思想和观点都很幼稚,喜欢意气用事。父母需要引导他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的愧疚和一味的满足也让孩子心理上占了上方,他会觉得:父母对不起我!我有权享受更好的条件。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是谁规定了父母必须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父母生下孩子,并在他成年之前,为他提供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这就是父母需要做的事。父母没有义务为孩子提供额外的物质条件,孩子也无权要求这些。明白这个最基本的道理,父母就不会有愧疚,孩子也不会委屈和怨气了。

在小龙家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已经错乱,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权威,孩子对父母充满了不屑和怨恨,在这状况下,出现后来的孩子举刀逼向母亲和向母亲拳头示威也就不足为奇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呢?什么样的关系才叫和谐呢?

我们将家庭当作一个系统来看,系统有其内部运作的规律,按规律来行事,系统才会出现和谐。系统运作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秩序。在家庭系统中,先有父母,然后有孩子。这个时间秩序决定了父母和孩子是有层级的,也就是层次、阶层、级别:父母在前,孩子在后;父母在上,孩子在下。按照这个层级关系确定家庭角色定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会呈现和谐。

2、家庭成员遵循层级规律

我们现在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但是这种平等和民主也是相对的。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个大前提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遵循层级规律:

一。孩子坦然接受父母、认同父母

不管父母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事情,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生命的机会。因此,孩子必须坦然接受现实中的父母。不论他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他是健康,还是残疾,孩子对父 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俗话说:“子不嫌母丑”嘛。

二。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做决定

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父母的事需要他们自己拿主张,而不是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决定。孩子可以提自己的意见,但是仅仅限于提意见,最后的决定权在父母。而且,孩子也不能卷入父母之间的矛盾,他们支持一方反对一方,往往是很盲目的。而且,让他参与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他的任务是成长,他没有能力来辨别和承担那些事,这会使他心理负担过重并让他变得特别自以为是,以为父母的矛盾必须由自己来处理。

三。父母需要对孩子承担监护和引导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在孩子懵懂无知时,有责任为他指明方向;在他不小心走偏了方向时,有责任帮他纠错,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父母不能打着民主、尊重孩子的名义逃避这种责任。当父母没有履行这个责任时,不仅是纵容孩子滑向偏离的方向,而且会促使他不负责任地滥用自主权。比如,当小龙提出转学时,父母一定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帮他分析这件事怎么解决,而不是以转学回避矛盾。如果小龙一定要坚持转学,也要让他明白转学后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父母要做的是引导他分析问题,然后由他自己拿主意。当他认真思考后做出决定,他一定会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抱怨别人。

对于小龙父母来说,现在他们需要重新拿回父母的权威。当小龙再表现出对父母的不敬时,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惩罚(如限制他的零用钱,拒绝为他洗衣做饭或罚他做家务等等)。同时,父母要对小龙更多的引导,而不是仅仅是指责。比如他不愿上课沉迷网络,可以和他一起分析不愿上学的原因、沉迷网络的理由,引导他找出解决办法,并强调其行为责任。

小龙父母还要收回自己无法给小龙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的愧疚感,引导小龙发现父母的闪光点,树立为人父母的骄傲和自信,。

小龙父母的家庭作业:

1、关于小龙的教育问题,父母可以关起门来做一次认真商谈,不要让小龙参与。

2、和小龙约法三章:哪些事需要他去做,哪些事需要父母去做;哪些事是他能做的,哪些事是他不能做的。帮助他找到他自己的定位。

3、让小龙承担一次他行为的后果。比如他旷课了,由他自己去向教师解释:他因上网耽误了吃饭,让他自己解决肚子问题;他对父母出言不逊,父母可以几天不理他。

温馨提示:

我们现在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但是这种平等和民主也是相对的。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个大前提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遵循层级规律:

一。孩子坦然接受父母、认同父母。不管父母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事情,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生命的机会。因此,孩子必须坦然接受现实中的父母。

二,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做决定。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父母的事需要他们自己拿主张,而不是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决定。孩子可以提自己的意见,但是仅仅限于提意见,最后的决定权在父母。

三、父母需要对孩子承担监护和引导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在孩子懵懂无知时,有责任为他指明方向;在他不小心走偏了方向时,有责任帮他纠错,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父母与孩子关系究竟应该如何改变?

在拳击比赛中,两位运动员上场之后,总会先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对方的薄弱环节,伺机进攻。如果没有信心,两名运动员都不愿主动进攻的话,就进入了僵持。这时忽然有一方率先扑向对手,发起攻击,另一方也会马上采取行动――防卫得更加严密或者开始反击。甚至一方的假动作也会招来对方的战术改变。这样,两位运动员才发挥出攻击、防御等平素训练中的招式,有来有往,比赛才变得精彩。

如果从头至尾,每一方都坚持不做任何改变,一味地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成为一场没有意义的比赛。改变关系的道理就如同于这个场景。人在成长过程中,是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无我”状态渐渐地开始“有我”的。但是当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每个人本能所做的就是不断地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肯定自己是对的,所谓“我执”。这就导致当两个人有不同想法的时候,许多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想要说服别人,“改变别人”,让别人为自己改变。如此一来,两人各执一词,都不肯站在对方的角度哪怕是公正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就如同拳击比赛的两个对手,谁都不愿改变自己的位置和状态,使得比赛陷入僵局。

每个人都执著于“我是对的”、“凭什么改变的是我不是你”,可想而知,两个人的关系不是被推得更远,就是保持在原状,而绝难有什么进展。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这是我的老师李中莹先生在NLP简快课程中的核心观点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在人际交往中碰过无数次壁,只有通过深切思考才能悟到的道理。

尤其,关系中的两方如果是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孩子,就更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僵持的关系,使它变成一种和谐的亲密关系,方能让家庭更加幸福健康。

那么,关系如何改变?改变谁?谁改变?

就这个问题,先圣大德几千年前就给出了绝佳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我们稍加演绎,便能悟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愿改变,不要强求别人改变;自己开始改变,别人也许随之改变。

自己开始改变,别人会怎样呢?我常常遇到一些父母会花很多钱送孩子学这学那,可自己却不肯花时间学习。我常为了鼓励父母学习,举下面的例子。

假如,社会上需要绿颜色的布,而你家的染缸是黄颜色的,你的孩子来到我的课程,变成绿色了,但回到家,如果你家染缸的颜色不改变,结果是怎样的呢?可想而知。当父母改变,孩子会有很大的改变,父母的改变是核心啊!

就像数学推理题,简单得很、有趣得很。在等式A+B=C中,如果A值不变、B值不变,C值是不会变的。只有A值变了,或B值变了,或A、B值同时改变,C值才可能发生变化。如果用A代表“自己”,用B代表“其他人”,用C代表“我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要将“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由陌生变得熟悉、由一般变得紧密――想要C值改变,你可以做的是改变自己――改变A值。当“自己”改变了,“关系”变得更好,“其他人”感觉到这种美好的变化,他自身也会随之改变,那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下面是一位朋友讲给我听的她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母亲和八岁儿子的故事。

妈妈很爱干净,最最不能够容忍的事就是:玩得浑身都是土的儿子脸也不洗,手也不洗,脚也不洗地滚到她铺得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床上去。儿子偏偏很喜欢这样做。每每看见儿子如此,妈妈必然抓狂。妈妈就想了很多的方法来试图改变儿 的这种行为,比如“儿子,快下来,别把妈妈的床罩弄脏啦”“宝贝儿,先去洗脸洗手洗脚,再上床玩,好不好”的温言软语用过;再如“给我洗干净再上来”“太脏了你,再不洗干净待会不许看动画片”的严词厉语也都说过。可是孩子却软硬不吃,丝毫不为之所动,依然故我地和愤怒的妈妈玩这个游戏。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早已经知道怎么样触动妈妈生气的按钮。

直到这位妈妈不再要求儿子改变,而是开始改变自己,配合自己心的改变同时,很好地使用了亲子课程中学到的一种新方法,改善了这件事中自己和儿子的关系。

这天回到家,妈妈一开门,发现儿子一如往常地在她的床上,正挑战似的看着妈妈准备迎接她的发火。母亲差点习惯性地发火,但马上意识到改变说法试试看,就深吸一口气,然后平静舒缓地说:我看见,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坐在床上。儿子一听,怎么和平时不一样,妈妈也没有生气?他愣了愣,马上愉快地跳下床来,说:妈妈,那个小男孩就是我呀。母子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就变成了其乐融融的情境。

母亲的想法改变了、言语改变了,母子基于某件事的模式和关系就改变了,孩子的情绪、行为也改变了。不仅母亲的困惑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通过解决还改善了关系。

在这里要重点提醒的是,就具体的方法技巧而言,使用起来很容易出奇制胜,但是如果母亲不是真正地用心考虑改变自己,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而不仅只是注意床单的整洁与否,下一次孩子吃不吃这套?如果心法不到,孩子的新鲜感一过,关系按钮随时会被再次触动,回到以前或比以前更差。除非母亲真的改变语言背后的观念和思维,大人心底里真正改变,看到一个现象背后的种种可能,改变才可能真正发生。

要知道,一个人永远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改变关系的唯一办法是改变自己。如果我们能够从企图强硬地改变别人、让别人臣服于自己的妄见中走出来,深刻地体察、反省自己,就能从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多的感悟、更丰厚的礼物。

你会了解,在成长的路途中,最重要的改变不是周遭的风景、路上的行人,仅只是你自己随心而往的脚步和看世界的眼光。

亲子如是

1.在家庭的关系中,谁的改变便会带来根本的变化呢?

2.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所做的当务之急的改变是什么?

3.我们怎样享受经由自己的改变而带来的不同的风景和感受呢?

小品《小崔说事》中,小崔分别采访白云、黑土,采访一人的时候另外一人把耳机戴上。结果两个人对同一话题的回答大相径庭。白云、黑土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黑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小崔把耳机戴上,友善地笑着对小崔说:“你学坏了。你这招太阴了……你心眼太多了……”每说一句还冲小崔竖起大拇指。结果小崔以为黑土在夸自已,笑着对黑土说:“谢谢啊!”

父母如何和孩子搞好“关系”

在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关系是如此重要,但到了家庭中,很多人却忘了,或者根本没注意到,和孩子搞好关系有多重要。

现代社会应该是个关系社会,以至公共关系成为一门学科。为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我们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和同事搞好关系,和客户搞好关系,和一切可能潜在有用的人搞好关系,铺设一张“关系网”甚至成为一些人殚精竭力的目标。

在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关系是如此重要,但到了家庭中,很多人却忘了,或者根本没注意到,和孩子搞好关系有多重要。

父母如何和孩子搞好“关系”

曾听一位母亲抱怨她和女儿的糟糕关系:“我和她好像犯冲,小时候我说她,她不听,大了,就处处顶撞,没有一样事情能说到一起。”

另一位父亲则如此描述他和儿子的关系:“以前工作忙,没空管他,偶尔问问他的学习,他的回答只有一两个字,现在他上中学了,想跟他谈点什么,他不是敷衍就是沉默,我们父子实在没话说。”

这两位做父母的显然是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没和他们搞好关系,以至儿女长大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紧张、冷淡。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糟糕的亲子关系下,如何能实现好的家庭教育?

在社会上搞关系,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利益动机;而在家庭中,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是无私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不索求孩子的回报。在这种看似高尚的念头支配之下,不少父母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尤其在孩子小时候,更是以不懂事为借口,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去和孩子搞好关系。

父母对于孩子,固然没有社会关系中那种直接的利益诉求,但父母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利益目标,那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亲子感情。如果父母和孩子从小处在不平等、对立、紧张、相互不信任和冷淡之中,父母无论用怎样的教育手段,恐怕都不会对孩子起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反过来,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就会乐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即使父母偶尔犯点错,孩子也能谅解,不会影响亲子感情,孩子也更具有健康独立的人格。其实,好的亲子关系的达成,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本文Hash:16be8a8a91a99c03a11fdde4faa21735d44234a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