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究竟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1.游戏中学习

大部分孩子在学龄前还处于好奇心与玩乐心的阶段,这时候若以教条式的方式教导孩子同理心的观念未免太过勉强,因为同理心里包含有一种称为“观点取替”的能力,家长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从中了解每个角色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感受,如:家长和孩子一同玩看医生的游戏,孩子当医生,妈妈当病人等方式,让孩子学习扮演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心理。

此外,妈妈网育儿专家认为,孩子的经历有限,要孩子在短时间就学会同理心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从玩乐之中开始体会同理心的重要性。这时建议父母不要太过着急,与孩子一同学习与成长是一辈子的功课。

2.生活中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适时跟孩子互动,从互动中引导孩子注意并关心周遭的人,比如:“爸爸下班了,好累喔!我们帮爸爸倒水喝”、“妈妈现在很累,情绪不是很好,很容易发火,你要乖一点。”父母可以坦白的告诉孩子心理的感受,孩子也会了解父母也是有情绪的。

3.爱的教育不是放纵

爱的教育是好的,但并非等同于放纵的爱,若孩子行为真的不良,则是需要处罚。不管孩子做错的是什么事情,从不要以打来作为处罚的方式。打之后,伤的是孩子的自尊,以及跟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处罚,是希望孩子记取教训,懂得错在哪里,下次改进。

除此之外,千万别在气头上骂孩子,这样很可能会说出后悔的话。父母要尽量让孩子自己亲身体会做错事的后果,就事论事,不要口出恶言模糊了焦点,这就是在处罚与爱里所取得的教育平衡点。

育儿专家表示,父母多跟孩子互动、游戏,不仅能培养亲子关系,也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习该有的态度。较为严格的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若使用打骂的方式,只能让孩子学习到“情境式的顺从”,但并非真正的顺从。

当孩子在拒绝或是说不要的同时,父母应该要更敏锐的去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及需求,并进一步去协助、讨论并说服孩子正确的方式,孩子这时候较会发展为“承诺式顺从”,即使在不同的情境下,孩子都能以新习得的方法处理所遭遇的问题,表现出更合宜的行为与情绪。

本文Hash:b4e790c4ecac869881d1db8f51cc19e70b5acdba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