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社会大的规则,不要去帮孩子创造自己的小规则,因为大的规则是不能变的,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你选择让他适应,就等于增长他的社会能力,如果你给他特意制造适应他的规则,就是在削弱他的实际社会能力,这样做的苦果最终还要你和孩子一起承担。

当我们过分地呵护孩子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家长总有老去的那一天,不可能永远为孩子保驾护航。从一定意义上说,溺爱的关心方式会使孩子的人生存在状态逐渐走向病态,没有与外界密切联系的、健康的广泛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存。

家长要给自己提出一个任务,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理性地认识、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各种生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第一,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的能力

家长要教会孩子独立理性地选择社会价值。

由于网络化传播的发展壮大,现代社会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得超乎人的想象能力。网络和其他各类媒体对参与人员的要求不一样,其他的媒体要在媒介上发表言论,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以外,还有上级主管的约束。而在网络上,几乎每一个上网的人都是一个信息源,各类信息丰富多彩,家长没有能力去约束,也做不到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过滤一遍,孩子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有负面影响的东西和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入手教会孩子基本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掌握选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第二,对制度价值接纳的能力

社会适应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接纳制度价值的能力。家长总觉得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是政府和社会的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家庭的事。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是发展任务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他提出,每个阶段人们都得完成六到十个任务,如果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人就会发展得很顺利,跟社会的关系就会很融洽,随之而来,生活也将十分的快乐。如果完成得不好,这个人的发展就会很不顺利,跟社会之间就会形成冲突。

这个美国人在六到十二岁的发展任务当中标明了一条,就是要形成对社会制度和社会团体的看法。

我们发现,美国社会实际上在非常努力地对孩子进行美国制度和美国价值教育,但他们选择了一个人文的角度,让你明白,人在一个社会环境当中生活,就必须要接受它的制度与价值,能够接受的话就会感觉到快乐,如果不能接受,就会在生活中处处受阻,生活自然也就不能快乐。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帮助孩子认同制度价值,因为,对本国制度的适应和认同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适应和应对规则的能力

道德不是简单讲道理,家长经常会跟孩子说:“你一定要勤俭节约,你一定要诚实守信……”其实,道德不仅仅是理念,道德还是能力。

道德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在社会当中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是一种规则能力。

我们总爱把道德看成是一个人的素养,比如有个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我们不会说他没有卫生习惯,而会说他没有社会道德,把他的所作所为跟他整个人的素质联系起来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现在社会当中,道德也是一种适应能力。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当中表现出来的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规则的能力。

有一次,我正在给一些地方官员上课,教室后排坐着的一个人想要从教室出去,他没有从教室的后门走出,而是选 从讲台上我的身后绕出门去,要是以前的话我会想:“这个人真没素质,基本的礼貌都不懂。”但是现在,我不会那样想了,而是会这样想:“真的替他感到悲哀,一位地方官员,为什么不具备现代社会公共场合必备的道德规范能力呢?”

在这件事情上,应该多换几个角度去想,其实,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必然有一些规则是要大家共同去遵守的。所以,家长不要觉得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是过于严厉的要求,你是在给他一种对社会适应的能力,也是在强化他的生存能力。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社会大的规则,不要去帮孩子创造自己的小规则,因为大的规则是不能变的,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你选择让他适应,就等于增长他的社会能力,如果你给他特意制造适应他的规则,就是在削弱他的实际社会能力,这样做的苦果最终还要你和孩子一起承担。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应重视4个关键:

(1)要教孩子学会识别诱惑。

(2)教孩子勇敢地说“不”。

(3)让孩子明白自我保护与自私自利是全然不同的。

(4)教孩子少去不安全的地方。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方法一: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总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明智的父母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孩子的标准,因为孩子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父母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孩子所欠缺的。

爱迪生小时候成绩特别差,被老师讥笑为智商不高的孩子,可是他的母亲并不这样认为,也没有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在母亲的精心引导和教育下,爱迪生建立了自己的试验室,每天动手做各种科学实验,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也曾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认为是低能,然而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相对论,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现代社会,是讲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社会,成绩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反应,无法证明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许在动手实践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将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子课题。

方法二: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为天才。

实践的过程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检验,孩子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敢尝试或害怕失败,父母不要对此冷嘲热讽,而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的素质会不断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孩子,父母就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独到之处。他对小海明威的教育既严格又灵活,他会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认为,事事依赖别人,会窒息孩子的才能,不能使其有所作为。

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的时候,父亲严肃地对他说:“孩子,别老是跟着我,自己玩去吧!”说着,就给小海明威一根鱼竿,鼓励他说:“你能行,自己去吧。”后来,父亲又给他一枝猎枪。小海明威在父亲的指点和鼓励之下,很快就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

最终,在爸爸的信任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多部杰出的作品。

孩子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培养出独立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父母把信任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树立“我能行”的心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这种感觉,最终干成一番大事业。

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用在现实生活中,成为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和资本。所以,空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知识具体为实际可操作的实践。这样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和准确,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因此,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格外关键。 当孩子信心不足时,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信任,告诉孩子:“你能行。”

方法三: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孩子如果对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赖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动手做的事情也推脱给父母,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惰性,难以自觉地动手实践,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动手。

父母要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动,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学习上,也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这样孩子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王伟的爸爸有一套自己的教子理论,他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孩子自己来做。

一天,王伟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拿来问他,他只是给孩子说了三句话:“一是老师是怎么说的就怎么看,二是定义定理怎么讲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题怎么运算的就怎么办。”

王伟开始不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爸爸耐心地告诉孩子:“告诉你方法,比告诉你一百个答案都重要。如果只是告诉你答案,下次你还是不会,因为你从此对爸爸就有了依赖。”王伟听懂了爸爸的话,通过自己的能力独立把难题解决了。

王伟的爸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用了几句话就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这是每位父母都要借鉴的。减少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的依赖,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亲自动手能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孩子会在父母的放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优秀孩子。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是家长课堂里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走神,写作业时三心二意,边做边玩,总要写到很晚,没有家长陪着就写不完。写作业会写错字、抄错得数,考试时会马虎大意看错题等等。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呢?我们的父母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可以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来分析

陈秀茹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咨询经验得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原因。有些孩子偏食,本来是该吃什么吃什么,由于家长的溺爱却成了想吃什么吃什么,造成许多成长元素的缺乏。其次是运动,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体育锻炼,其实运动最有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运动中,孩子的肌肉、神经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要做的动作。

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心理原因有很多,比如伙伴关系、师生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但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养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父母的过度呵护可以说是孩子专注力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疼爱有加,本来应该孩子完成的事情却由父母来代劳,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因为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完成的,作业错了爸妈给检查,上课没有听明白父母会请家教,这样一来,孩子的专注力必然会下降。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家长要告诉孩子,想换书可以,但是可以给妈妈讲讲这本书的意思吗?每次给孩子玩具也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玩完这些放回原处再拿别的玩具。

2.要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3.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专注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走神。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为20分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则为半个小时。所以,孩子写累了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写。

4.改定时为定量。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八点就写完作业了,于是让孩子额外再做题。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写完也得写,还不如晚点儿写完。

5.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专注力。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

6.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也不要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样等于强化孩子不集中的特点,孩子也会在心里认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陈秀茹老师说,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注意,反映在学习上才开始着急。所以,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抓得越早越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学习ABCD,而是意志品质、性格及专注力的培养。

本文Hash:2780471e3ce8c0eff8e1f08849226bafdbebaef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