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忍让”不是好孩子标准

晚上去幼儿园接4岁的儿子回家,他在路上告诉我幼儿园里的一个小朋友打了他,他没有还手,老师夸他是个好孩子。我听后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儿子受了委屈,老师还以是个“好孩子”作为鼓励,学会“忍让”。难道才是正确处理两个孩子打架的最好方法吗?

同样是在美国芝加哥,一个美丽开朗的女孩四岁时,常被社区里一个霸道无理的女孩欺负,因为那个女孩的父亲有些来头,她也很惧怕。有一次,她被那个女孩抢走了玩具后,哭着跑回家向母亲诉说原委,母亲告诉她:“哭,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家没有胆小鬼,唯有用自己的拳头还击回去,才能证明你是最棒的,以后才能不会被别人欺负。”她檫檫脸上的泪水,第二天就找机会和那个蛮横女孩打了一架,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了。

这个女孩长大后,在耶鲁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时,参加各类社团参与各类演讲,反思各种社会现象,有着傲人的政治抱负。她就是希拉里・克林顿,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虽然打人的是个孩子,挨打更需要用“还击”来证明自己,才是个独立的好孩子。

为什么说管教孩子并不是越严越好

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过多过细的帮助,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是坐在孩子身边指指点点,就是亲力亲为,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做完。并且在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强迫孩子严格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

作为家长,他们不是培养孩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而是每次都要亲力亲为;他们不是让孩子自己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唠叨、吵骂个没完。家长也许会说:“是老师要家长每天监督孩子学习、检查孩子作业的。”殊不知,他们完全误会了老师的本意,因为孩子从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和学校配合,多督促孩子学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是让家长如此这般地把孩子管“死”。

家长每天守着孩子,未必是好办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家长甚至做了孩子的陪读,孩子学到哪里,家长也学到哪里。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和惰性。慢慢地,孩子根本检查不出自己作业中的错,或者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

据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调查,一些家长总是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家长先是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管教,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告诉孩子什么事该怎样做,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如果孩子确实可以把自己管好,而且每天能让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家长就给予鼓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荣誉感,都争强好胜,只要你充分信任你的孩子,大胆地放手让他管理自己,他就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出色。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千万不要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多给予理解和安慰,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一天天提高。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信心增强了,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愈挫愈勇。

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好好吃饭

大多数父母都可能知道:带孩子,最磨人的莫过于哄孩子吃饭。为了让孩子吃口饭,家长甚至追着孩子满屋子跑。孩子吃饭难,原因何在?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才能长得越快越好,于是就填鸭式地拼命给孩子塞食物,殊不知这么一来,孩子的胃口反而被撑坏了。吃饭对孩子而言,不啻成了一种负担,孩子甚至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孩子一天的总食量基本上是保持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如果某一餐吃少了,到下一餐时,他们自然会狼吞虎咽地补回来。因此,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某一两餐吃得不足。

总的来说,孩子吃什么,可由父母做主;至于吃多少,则是孩子说了算。作为父母,重要的是选择和调配适合孩子口味,同时营养兼备的食物,至于吃多少,孩子自己会知道,强迫的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我们亦注意到,家长如果没定时定点给孩子饮食,却一味地迁就孩子的玩心,让孩子边吃边玩,东游西荡,这种喂食方法就容易影响孩子的正常进食。因此,我们强调,从孩子一岁开始,就应培养他们规律饮食的良好习惯,否则再大点就很难纠正了。

本文Hash:718b9b2634f82095deb792e8dbd07e7d3720adf5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