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格“跑偏”孩子路难正呢?

东子:人格“跑偏”,孩子路难正。

范姜国一:我不算高尚,但我从不卑劣。

爸爸东子―――

“人格”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词,说它熟悉是因为它与我们形影不离,说它陌生是因为它很抽象。这个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它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搏击,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能够带来快乐的因素有很多,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人格。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格往往造就不同的结果。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幼年、少年期,所以我们的家长,要担负起塑造孩子最佳人格的重任。

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孩子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二是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的孩子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恰当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三是独立自尊。人格健全的孩子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良好人格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更需要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个体人格的成长是在经历挫折、失败与成功等诸多方面的经历后,才逐渐成熟起来的。

因此,在培养依依良好人格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分析孩子缺乏坚强意志的原因,第一当属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不能吃苦;第二,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不持久,容易很快转移注意力;第三,做事没有目标和动力。

针对这几点原因,我首先注重培养依依的吃苦精神。比如,一年里我要拿出一大部分时间把依依送到乡下去。乡下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城里来说毕竟艰苦一些,比如夏天太热了,却没有空调,晚上还要挨蚊子咬;冬天太冷,却没有暖气,屋子里总是冷冰冰的。还有吃的玩的,都很简单。依依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对她的吃苦能力自然是一个锻炼。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从不抱怨在乡下有多苦,每次去都开心得不得了,玩得乐不思蜀。而我朋友的女儿就不同了,每次回老家都极不情愿,在她爸爸的威逼利诱下去了,也是一副遭罪的样子,吃不习惯住不习惯,没住两天就嚷嚷着要回家。

依依的坚强意志最精彩的表现是参加国际徒步大会。那是2007年的初夏,当时我和依依旅居在大连。每年这个季节,大连都要举办国际徒步大会。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她就吵着要报名。这次徒步大会共分4个公里级:5公里、10公里、20公里、30公里。我建议她报个10公里级的,她嫌路程太短不过瘾,坚持报20公里级的,我勉强同意了。

第二天上学,老师说可以集体报名,全班有20多个同学报名参加这次徒步大会,而且基本都是报30公里级的,从小不服输的依依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也报了30公里级的。我知道她这个决定后坚决反对,但还是肯定了她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不过我告诉她这完全超出她的体能,她说有老师陪着一起走,最终我无奈地妥协了。

5月26日一大早依依就醒了,就像要去远征的战士一样,收拾完行装后,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什么事情都会有变化 原来定好5:30~6:00在503路公交车始发站集合,去徒步大会始发地―――星海广场。可来到后一个同学没有,依依当时很着急:同学都去哪了呢?一问旁边卖报纸的阿姨得知,由于503路公交车要到7点才发车,先来的同学都坐别的车走了。在一位热心的叔叔的指点下,7:30依依终于一波三折地来到了星海广场。

原以为到这里就能和老师、同学会合呢,哪承想这里人山人海,根本不见他们的踪影,依依当时很伤心,就像一个被丢弃了的孩子。听工作组的阿姨说,这次活动随来随走,先来的肯定走了。于是,刚满10岁的依依,手里拿着徒步大会路线图,沿着路边的标线开始了艰难的追赶……

追上依依的人很多,而被依依追上的却很少。因为同学都比她大三四岁,都比她腿长比她有力气,她哪能追得上他们呀,再说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多都是成年人。孩子走到10公里时,累得想放弃了,一咬牙走到20公里标地。再经过长时间的休整后,硬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完了最后的10公里路程,当见到在此等候的老师和同学时,孩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孩子的人格如果“跑偏”,他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品行、坚强的意志,他的人生路就很难走正。在孩子心里播下健全人格的种子,我们就会收获健康快乐、坚强自信的孩子。

女儿范姜国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从小就常听爸爸说的一句话,这些年,它一直都回响在我的耳畔。如果让我为自己的人格打分的话,满分一百,我应该能打八十分。因为虽然我不算高尚,但我从不卑劣。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是我在看杂志时看到的,于是将它铭记于心,当做自己的人格准则。在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很开心,或许就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吧。

我自认为自己的人格很健全,有时候在大街上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还有一点“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冲动,嘿嘿,别看我小小年纪,正义感可是很强呢!

曾经因为坐公交车看到有人插队,小小的我竟上前阻止,险些被不讲道理的人“修理”。后来爸爸告诉我,正义也要量力而行,自己管不了的事情就离得远一些,保护自己还是最重要的。

从小到大,基于爸爸的教育,不自谦地说,“乐于助人”在我身上也小有体现。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相约到楼下的小区花园玩,路过楼下邻居家时,正巧看到他们家订的袋装牛奶挂在门把手上,可是牛奶像在水龙头里一样,哗啦啦地向下流着。很明显,装牛奶的袋子破了,牛奶洒了一地。眼看着剩下的半袋也快要漏掉了,我赶紧敲了敲这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阿姨,我说:“阿姨,您家的牛奶洒了。”说完指了指地上,她朝地上看了一眼后,满脸怒气地看着我,显然她以为是我把袋子弄坏的,于是我跟她解释道:“阿姨,我只是路过这里,看到牛奶洒了,才提醒您的,还剩下半袋呢,快拿回家去吧!”

阿姨看我不像是撒谎的样子,目光温和了许多,连连向我道谢。我也因为做了一件好事,心情相当愉快!

为什么孩子会打断别人说话呢

孩子有很多行为习惯,父母看着都不会舒服,特别是孩子经常要插话,这是为什么呢?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孩子不知道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这是因为,孩子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他转的。不仅如此,他的短期记忆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也就是说,他要赶着在忘记一件事之前,赶紧把它说出来,实际上是有生理方面的原因的。另外,你的孩子要慢慢才能领会:有时候你必须要在不受他干扰的情况下,才能把事情做完或者跟别人说话。

孩子打断别人说话的原因

一、获得关注

大人说话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孩子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往往会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或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而采取插嘴或打断大人说话的方式。

二、表现自己

大人在谈话的时候,也许孩子对谈话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或者孩子曾经听说过这方面的内容,产生了“共鸣”,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于是就出现了打断大人讲话的情况。

三、寻求帮助

往往大人在谈话的时候,孩子会被“冷落”,孩子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孩子为了排谴自己的寂寞,就会主动去寻找一些事来做。此时,也许孩子心中有了合适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缺少一些实施的必要条件,于是想得到大人的认可和帮助,于是便及不可待地要请示大人。

四、无所事事

当大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孩子因为没有受到注意而感到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他们会出现打断大人说话的行为。

五、不会等待

孩子通常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总希望自己的事能够最优先解决。孩子常会因为不耐烦等待,而以插话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

六、缺乏榜样

孩子爱打断别人说话,也许仅仅是因为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很多父母常常在与孩子说话时没耐心,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自己补充了后半句。想要让孩子不插话,父母首先自己不要插话。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会换来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

为什么孩子会打断别人说话呢

孩子有很多行为习惯,父母看着都不会舒服,特别是孩子经常要插话,这是为什么呢?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孩子不知道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这是因为,孩子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他转的。不仅如此,他的短期记忆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也就是说,他要赶着在忘记一件事之前,赶紧把它说出来,实际上是有生理方面的原因的。另外,你的孩子要慢慢才能领会:有时候你必须要在不受他干扰的情况下,才能把事情做完或者跟别人说话。

孩子打断别人说话的原因

一、获得关注

大人说话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孩子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往往会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或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而采取插嘴或打断大人说话的方式。

二、表现自己

大人在谈话的时候,也许孩子对谈话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或者孩子曾经听说过这方面的内容,产生了“共鸣”,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于是就出现了打断大人讲话的情况。

三、寻求帮助

往往大人在谈话的时候,孩子会被“冷落”,孩子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孩子为了排谴自己的寂寞,就会主动去寻找一些事来做。此时,也许孩子心中有了合适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缺少一些实施的必要条件,于是想得到大人的认可和帮助,于是便及不可待地要请示大人。

四、无所事事

当大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孩子因为没有受到注意而感到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他们会出现打断大人说话的行为。

五、不会等待

孩子通常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总希望自己的事能够最优先解决。孩子常会因为不耐烦等待,而以插话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

六、缺乏榜样

孩子爱打断别人说话,也许仅仅是因为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很多父母常常在与孩子说话时没耐心,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自己补充了后半句。想要让孩子不插话,父母首先自己不要插话。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会换来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

本文Hash:4c2ee5b8de685a1bfaf480fbf320c4440f6f681d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