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应该把快乐还给家庭教育

童年是绚丽多彩的,小学生活本来应该是充满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的。可为何在社会各界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小学生还是感觉到累,感觉到苦,甚至有些孩子感觉到上学没意思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谁“偷”走了小学生应有的快乐?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除了配合学校老师找出原因以外,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是否真正把快乐当成了孩子的正当需要,我们家庭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只是站在了家长的功利立场上,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孩子们的感受,我们是否把家庭当成了孩子课堂学习的延伸,甚至对孩子提出了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阶段的比学校要求更变本加厉的要求。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说,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偷”走了孩子的快乐,至少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偷”走孩子快乐的帮凶。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成长身体、性格养成和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健康结实的身体、阳光积极的心态、美好向上的情感远比孩子掌握多少大而无当的知识、华而不实的技能重要得多,而前者的养成最重要的“土壤”是孩子要体会到成长、学习的快乐。快乐是孩子天然的权利,把快乐还给孩子,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绝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恩惠和施舍。

那么,如何把快乐还给孩子,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感受成长和学习的快乐呢,结合自己孩子的成长,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营造“快乐”的氛围

把快乐还给孩子,首先要设定快乐的家庭教育氛围。但很多家长却有认识上的误区,把家庭单纯地当成了“第二个学校”,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孩子学校教育的翻版,在家里也是以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甚至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课堂教育、学校教育加码,给孩子布置比在学校还要多的作业,提比学校老师更要多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有紧张厌倦的情绪就不可避免了。为防止出现这一情况,家长对家庭和家庭教育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港湾,是一个孩子可以随意表达自己感受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更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像在学校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一样,营造快乐的家庭教育氛围,永远是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必修课。家庭教育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对自我和社会都有正确认识并对社会有适当贡献的人,也许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快乐对孩子的重要,就会不再一味地在学习上向孩子加码。不会一味地让孩子上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而扼杀了孩子快乐的权利。营造快乐的家教氛围,身教胜过言传,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素,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爱钻研,平等和睦、文明有序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更是孩子快乐幸福的加油站。

培养“快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家庭教育来说,实施快乐教育并不是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并不是不对孩子在知识、能力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是要通过充满快乐的家庭教育,让这些要求逐步变成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当然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多变的,有些兴趣也往往不能坚持长久。这就需要家长用心培养“快乐”学习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取向。孩子总是有自己的爱好的,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爱好和行为学习优势,孩 的兴趣在哪里,明确了就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而不是孩子明明不喜欢,家长硬让孩子喜欢或学习,那样孩子是不会得到快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肯定和表扬,要合理设定每天孩子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如孩子达到以后,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要不断调整孩子兴趣目标,让孩子每天都有学习的动力和要求。设法把“要求”转化为兴趣,有些学习的要求,可能不在孩子的兴趣范围内,而这些又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这就要求家长开动脑筋,通过不同的方法把这些要求内化为孩子的兴趣,并不断地通过适当的奖励、惩罚等手段,让孩子加深对这方面的兴趣。

与孩子共同探寻“快乐”的方法

快乐家庭教育,不仅体现在教育的成果上,更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而做到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毕竟有限,对一件事情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这就要求家长不断与孩子共同探寻快乐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得到成功和主动参与的快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笔者逐步探索出以下几种“快乐家教法”。一是竞赛促进法,现在的小学生进取意识都比较强,想让孩子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不厌烦,我们经常和孩子采取一种共同比赛方法促使她完成任务,就是家长和孩子各作为一方进行学习比赛,在共同的规则内看谁学得快、学得好。二是角色互换法,就是经常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当家长、当老师,让她设计、监督家长的学习,在角色互换中,责任感会使孩子更多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三是情景模拟法,就是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模拟所学知识技能所出现的情景,让孩子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的途径,优选出最佳的途径,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寒假家长应该把快乐还给我们的孩子

寒假非得补课吗?浦东一位家长写信给本报提出如此疑问。“由于教育理念不同,我们夫妻俩常为让不让儿子参加各类培训班而争吵,结果大家都气鼓鼓的。真是,孩子累坏了,家长也不快乐。”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拿着自己孩子的寒假计划说,假期也可以快乐地过。

亲情式走亲访友陪长辈

妙妙正读小学二年级。平日里,多才多艺的她参加了不少兴趣课,是个小忙人。但到了寒假,妙妙妈妈就把她的兴趣课程都停了,让她好好休息下。“寒假本来就短,其中还要过个春节。紧巴巴地上一个星期的课也没多大意思。”妙妙妈妈说,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为此,她特地给妙妙安排了不少亲情活动,比如和亲戚的孩子一起出游,陪外婆住几天等。“平时上学的时候,孩子和这些亲戚见面的机会很少。难得假期了,就是要让她感受到融入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感觉。”

有些家长则让孩子做起“小当家”。“早餐,贝贝负责;中餐,妈妈负责;晚餐,爸爸负责。”这是贝贝家冰箱上贴的“厨师值日表”。贝贝妈妈说:“虽然贝贝准备的早餐很简单,也就是热牛奶加面包。但我们是想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让他尽尽孝心。”

运动式亲子一起打球忙

“下周就要放假了,我家女儿想学网球,有同行者吗?”殷女士上周在小区论坛上发帖,给女儿寻找球伴。殷女士的女儿特别喜欢看网球,尤其是最近的澳网公开赛,一场不漏。殷女士说:“既然她喜欢,不如趁假期让她学学。”这几天,殷女士女儿已开始上网球课。每次练完球,女儿总要拉上她去家附近的小网球馆打几盘过过瘾。

像殷女士这样给孩子安排了“运动假期”的家长还有不少。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成天忙学习,运动量太少,假期里应好好松下筋骨。“男孩子嘛,喜欢打篮球,还总拉着我。只要他喜欢,我就奉陪到底。”

爱心式关心一下同龄人

潇潇就读本市杨浦区一所初中。上周末,她在妈妈的陪同下,去邮局给云南一所希望小学的同龄人汇去了300元钱。潇潇妈妈告诉记者,这位云南小朋友,是潇潇主动要求捐助的。“每年过年前,潇潇都会拿出自己的零用钱,寄给那个小朋友。我们都特别支持她。”

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特地请假,带孩子参加爱心活动,比如,去儿童福利院照顾孤儿、敬老院看老人等。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大城市的孩子都很幸福,但他们应该学会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做什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什么呢?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在每一个步骤中都不能行差踏错。那么父母们,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什么呢?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在每一个步骤中都不能行差踏错。那么父母们,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明确自己的职责!

教育子女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行业、专业、工作,有上百种: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或者是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复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教育和造就。"在三百六十行中,当家长,教育孩子,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

陈鹤琴提出,父母应该广泛地,经常地让儿童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从具体而生动的客观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觉的能力,促进大脑的机能活动。他还一再强调当儿童与外界环境接触时,要支持儿童的好动心,好奇心和好问心。因为“儿童的好问是由好奇的动力所驱使的”,父母应当给儿童的提问以正确的答复。家长要掌握儿童好动的心理特点,爱护与支持儿童的好奇心,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陈鹤琴先生对于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儿童从小应“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培养孩子种种良好的习惯“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基础”,因此,要做到:

1、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以身作则。

儿童是富于模仿性的,父母和子女天天朝夕相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子女的“监督”,其言行举止难以完全回避子女。因此,做父母的,要禁止儿女不要做那样事,总要自己不去做;要教儿女做那样事,总要自己先去做。那就是说,父母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样样都要自己先做样子”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非常重要,决定家庭教育工作的成败。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2、注重第一次。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第三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以后就容易做错。许多孩子养成的种种坏习惯都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学的时候,老师或父母没有及时去纠正他们才导致的,以致于后来一错再错,长大后就更难改变了。

比如某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一开始握笔用四个指头,他的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没有注意到,所以没有及时地去纠正他,;后来,他换了一个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发现了他的坏习惯,用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才把他纠正过来。如果一开始老师和家长就注意到,及时帮他纠正,也许就不用5个月,只用5个星期就可以了。相反,如果这个老师也没注意到,没有替他纠正,那么恐怕到后来用5年的时间还不知能不能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家庭教育培养儿童良好行为

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得教好,奠定较好的基础,为以后做好准备工作。

12

本文Hash:d3f5563b80d3354b61e09463d2a158033639a79e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