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这四类妈妈宝宝不喜欢!

在宝宝的心中,也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妈妈,那么你到底是不是宝宝喜欢的妈妈呢?下面我们先来听听专家总结的宝宝最不喜欢的4种类型妈妈吧!

宝宝不喜欢的妈妈类型有哪些

1、“不好玩的妈妈”――让宝宝感觉无聊

宝宝: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宝宝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每一次妈妈对我的问题简单敷衍的时候,其实我都知道的,而且我觉得很不开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跟我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啊!

点评: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宝宝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宝宝失去对一些事情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妈妈在宝宝心中的形象,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宝宝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宝宝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宝宝一起玩,多和宝宝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宝宝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宝宝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宝宝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宝宝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一些妈妈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宝宝养成一种好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促进宝宝与妈妈之间的良好的亲子感情。

不要过分束缚了宝宝

2、“电视妈妈”――造就冷淡宝宝

宝宝: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我想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让我看,而且,我想和妈妈玩一会,妈妈都会叫我自己去玩,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妈妈都不陪我玩,电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宝宝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宝宝,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宝宝一起活动。多带宝宝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妈妈真的没时间带宝宝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宝宝玩一玩,听听宝宝说说幼儿园里面的事情,听听宝宝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时间和宝宝进行一些亲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外,如果妈妈真的想看电视,也可以选择一些宝宝也可以一起看的节目,陪宝宝一起看,并且边看还可以边教宝宝一些知识。

3、“苛刻妈妈”――束缚宝宝

宝宝: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呢?我真的觉得很累啊,妈妈可不可以让我歇一会。

努力成为宝宝喜欢的妈妈

点评:宝宝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宝宝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宝宝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宝宝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宝宝,要大胆放手,让宝宝适当自由 放纵。平时对待宝宝也不要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宝宝,宝宝还小,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给宝宝犯错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4、“谦虚妈妈”--压抑宝宝

宝宝:我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我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尤其是每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我真的好伤心啊,我真的很努力的做好了,而且妈妈平时也经常表扬我的,为什么在客人面前总是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呢?

点评:在外人面前,宝宝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宝宝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宝宝。宝宝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建议:当宝宝满怀热情的想要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妈妈应该积极的鼓励宝宝,让宝宝更加有信心的表现自己才对,这样对宝宝的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宝宝将来会更加容易与人交流沟通,对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妈妈们不应该剥夺宝宝表现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打击宝宝,这对宝宝自信心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会让宝宝形成一种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和认识。

小编总结:以上四种类型的妈妈,希望你不要位列其中哦。为了让自己成为宝宝更喜欢的妈妈,加油吧!

宝宝不喜欢爸妈做这十件事

  很多做父母的,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怕生事端;要不就是担心孩子受委屈、不高兴,真的是捧着怕摔、含着怕化……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和过分的溺爱,这种一厢情愿的父母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以下10件事不受孩子的欢迎,你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你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点评,常常会叮嘱。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故事,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3.给孩子做说谎的榜样

  故事,许勇坐在电脑前,正在为明天的销售方案该怎么做而发愁,电话响了,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按下了免提键:“许勇吗?”“叔叔,我是蓓蓓。”“蓓蓓,你爸爸在家么?我们这三缺一,叫他快点来。”蓓蓓刚想叫爸爸,妻子看到愁眉不展的许勇,回话说:“不好意思呀,许勇这会儿有点事出门了。 ”

  点评,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4.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故事,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虽说徐航只是陪着儿子玩,纯粹是消遣,但小孩子的思维哪比得上成人?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得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故事,就怕带着5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因为孩子一见琳琅满目的玩具就会乐得手舞足蹈,一会儿看中了一辆汽车,一会儿又想买个天线宝宝。满足不了要求就又哭又闹,让父母束手无策。

  点评: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 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6.“付酬”家务弊大于利

  故事,一大早家里就忙开了。十点左右,客人陆续来了,妈妈一边忙着倒茶,一边吩咐婷婷给客人洗水果。一贯给父母“长脸”的婷婷这次却没有像以前那么乖巧。直到妈妈说:“快去,洗一个五毛钱。”她才乐呵呵地去了。

  点评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一杯冰淇淋!”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品德。

  7.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故事,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色的。”“兵兵,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

  点评,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还没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8.“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故事,妻子走出来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给谁吃?按照刘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儿子小,这苹果应该让给小弟弟了。但这是大人的常规思维,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合适的办法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刘君的儿子却说,把苹果分成两半,我要小半儿的,弟弟要大半的。这真让所有大人大跌眼镜。

  点评,听起来是件好事。仔细想想,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9.不尊重小孩的隐私

  故事,妈妈们都说着各自小孩子的乐事趣闻。徐蕾也无意中说道:“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让佳佳好长时间都闷闷不乐。

  点评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10.饭桌上的妥协者

  故事:“开饭喽!”听到妈妈的声音,思思从自己的房间跑了出来,一看是青椒炒肉丝加西红柿蛋汤就噘起了嘴:“又是这套,我不吃。”“那你喝牛奶吧。”“不要,我要稀饭。”“好,好,我这就去帮你买。”

  点评,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 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宝宝不喜欢爸妈做这十件事

  很多做父母的,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怕生事端;要不就是担心孩子受委屈、不高兴,真的是捧着怕摔、含着怕化……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和过分的溺爱,这种一厢情愿的父母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以下10件事不受孩子的欢迎,你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你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点评,常常会叮嘱。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故事,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3.给孩子做说谎的榜样

  故事,许勇坐在电脑前,正在为明天的销售方案该怎么做而发愁,电话响了,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按下了免提键:“许勇吗?”“叔叔,我是蓓蓓。”“蓓蓓,你爸爸在家么?我们这三缺一,叫他快点来。”蓓蓓刚想叫爸爸,妻子看到愁眉不展的许勇,回话说:“不好意思呀,许勇这会儿有点事出门了。 ”

  点评,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4.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故事,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虽说徐航只是陪着儿子玩,纯粹是消遣,但小孩子的思维哪比得上成人?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得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故事,就怕带着5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因为孩子一见琳琅满目的玩具就会乐得手舞足蹈,一会儿看中了一辆汽车,一会儿又想买个天线宝宝。满足不了要求就又哭又闹,让父母束手无策。

  点评: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 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6.“付酬”家务弊大于利

  故事,一大早家里就忙开了。十点左右,客人陆续来了,妈妈一边忙着倒茶,一边吩咐婷婷给客人洗水果。一贯给父母“长脸”的婷婷这次却没有像以前那么乖巧。直到妈妈说:“快去,洗一个五毛钱。”她才乐呵呵地去了。

  点评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一杯冰淇淋!”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品德。

  7.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故事,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色的。”“兵兵,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

  点评,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还没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8.“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故事,妻子走出来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给谁吃?按照刘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儿子小,这苹果应该让给小弟弟了。但这是大人的常规思维,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合适的办法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刘君的儿子却说,把苹果分成两半,我要小半儿的,弟弟要大半的。这真让所有大人大跌眼镜。

  点评,听起来是件好事。仔细想想,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9.不尊重小孩的隐私

  故事,妈妈们都说着各自小孩子的乐事趣闻。徐蕾也无意中说道:“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让佳佳好长时间都闷闷不乐。

  点评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10.饭桌上的妥协者

  故事:“开饭喽!”听到妈妈的声音,思思从自己的房间跑了出来,一看是青椒炒肉丝加西红柿蛋汤就噘起了嘴:“又是这套,我不吃。”“那你喝牛奶吧。”“不要,我要稀饭。”“好,好,我这就去帮你买。”

  点评,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 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本文Hash:0bdaac7e319847fb20e3280c5a8b45ceb3cf8ab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