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两则孩子的成长日记!

女儿的责任田

网友:solou

关于女儿的责任田,有一块是我附加的,那就是业余学习古筝。当妈妈的在女儿还小时,趁女儿一时的热情和懵懂让她成为了琴童,持续到如今,习惯成自然,女儿已无法拒绝,因为责任田就是责任田,拓了荒就得坚持播种施肥,当然包括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看着女儿的指尖由生疏而渐变到熟练,由一只手的触弦到双手在琴弦上的飞舞,我很欣慰,也庆幸一路与女儿不紧不慢地走着――我们不是为了把学琴当做将来的专业,只想离音乐近一些。在未来的生活里,除了亲情的不离不弃,我希望音乐成为女儿心灵的栖息之地。

“练琴”这块责任田相对于课本上的学习似乎更考验女儿的耐性和毅力,因为琴谱中的古曲比较多,女儿对那种幽远内敛含蓄的氛围常常拿捏不住,她更喜欢曲调欢快的!很喜欢女儿练琴时的那种状态,就是无法回避便只有尽量投入,弹错了常常自己叫停,自言自语“不算不算,重新开始”!

最浪漫的事

网友:淘气帅小子

时间静静流淌,而你一点一点长大。抱你入怀,用手轻轻刮你的小鼻子,吻一吻你的脸。我喜欢这样抱着你,因为怕你长大了,我就抱不动你了。那晚你说:“妈妈,我要和你好一辈子。”然后捧着我的脸睡了,甜蜜得让我整夜都难以入睡,看着熟睡中的你,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每当我在厨房做饭时,你总会在我身边绕来绕去,你说我做饭的时候你会陪着我,这样我就不会感到寂寞了。你还会给我唱歌讲故事,逗得我哈哈大笑。以至于我忘记了锅里正在煮着的菜。妈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着宝贝大口大口吃饭。

和你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问我:“妈妈,可以叫你‘老妈’吗?”我说:“当然可以啦!不过会不会把妈妈叫老了呀?”你说:“老了,是不是就不漂亮啦?我不会让妈妈变老,我要妈妈永远漂亮,所以我不叫你‘老妈’了。”傻孩子,妈妈总有一天会老啊!

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就是那么美好,那么奇妙,我喜欢这样牵着你的手静静地向前走。小手拉着大手,大手握着小手,这就是妈妈最浪漫的事!

一起来看看多动症孩子成长的“劲敌”

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一、活动过多:一事未完又做另一件事,做事有头无尾;

二、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常走神、不能专心听讲;

三、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爱发脾气、不服管教;

四、学习困难:作业潦草,成绩时好时坏或逐年下降;

五、行为障碍:打架、说谎、逃学、偷窃等等不良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无自控能力,易受到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盗窃、赌博、沉迷于网络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痛彻心扉。

抽动症又称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语言和抽搐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和行为障碍。患儿不由自主地频繁挤眉弄眼、咧嘴、嗅鼻、摇头、耸肩、甩手、踢腿等等,喉中发出:“吭吭、啊啊”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不由自主地骂人或说脏话。多数患儿伴有多动症,他们往往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差,反应迟钝,性格急躁,学习困难成绩下降,严重者被迫停学、退学。感冒、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严重可引发精神异常、强迫症等。

一起来看看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适宜的环境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现代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温暖和谐的环境能使儿童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成人应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充满关爱和自由的环境,

环境教育包括了三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当他什么也不懂,只能用哭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时,那是一种对爱的渴望和求索。儿童需要得到关爱是因为他需要安全感。蒙台梭利说,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儿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关爱,才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可以说,爱是儿童成长的背景和环境,也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础。

成人在给予儿童关爱之前,首先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自己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二是,对孩子的爱究竟是什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对于那些心中没有爱的成人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不成熟的,在爱自己还是爱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的做法往往靠近前者。有时候,他们甚至和儿童怄气、作对,直到满足自己的需求、达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父母不具备一个成人应有的宽容,更不会理解、接纳儿童。有些时候,心理不成熟的成人也会情绪化,当他们情绪好的时候,会将孩子捧上天,情绪不好的时候则会将孩子视为出气筒。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他们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为了避免惹怒父母,只能不停地揣测和应付,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压力。久而久之,儿童会因为得不到爱而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

对于那些心理成熟的父母而言,他们可以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但是,这样的爱有时候会伤害孩子,也会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所以,成人只有真正地学会关爱儿童,才能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如果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发展有所了解,就会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机会,为他们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就是爱。如果成人对儿童的成长一无所知,却经常按照自己的经历、经验、利益出发,忽视儿童成长的规律和需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意愿,这就不是爱。因为,他们并不尊重儿童的成长,他们轻视儿童的成长,他们剥夺了儿童自由成长的权利。

这些得不到爱的孩子会四处寻找确实的爱,甚至会用心计来获取爱。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还会借用搞破坏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同时,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爱,有些时候孩子会利用心计获得父母的爱,这么做是可悲的,但是他们不得不去揣测怎么做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比如,有些孩子生病了,非常惧怕打针,刚刚走进门诊部就大哭大闹。成人往往认为这是儿童害怕疼痛的表现,他们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可是,真相并非成人想象的那样。

一个3岁的男孩生病了,病恹恹地趴在母亲的肩膀上。当医生准备给他打针的时候,提议把孩子放下,因为他担心孩子乱动会被扎伤。母亲犹豫地看了一眼旁边的病患儿,那也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他正在经历一件恐怖的事情――他的父母分别按着孩子的手脚,医生脱掉了他的裤子,正 准备打针。孩子眼中露出惊恐的光芒,不安地挣扎着,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起来。

母亲回头看了看怀里的孩子,他正表情复杂地看着临床的孩子。母亲咬咬牙,拒绝了医生的要求,她让孩子依偎在自己的怀里,不紧不松地拥抱着他,然后找机会让医生给孩子打针。打针的过程中,孩子只是吭哧了几声,但是并没有哭,他紧紧地搂住母亲的脖子,并且一动不动。

当一个儿童缺乏安全感,并对父母之外的人感到恐惧时,就会大哭大闹,渴望得到父母的保护和关爱。实际上,打针并不疼,是什么放大了儿童的恐惧和痛苦呢?是缺乏安全感。

其实,儿童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于精神上。比如,一些家长强制儿童学习,使其对美好快乐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恐惧、厌倦,甚至是神经衰竭。成人考虑的并非这些,他们往往打着“爱孩子”,“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兴致勃勃地期待孩子能够通过考试。有些家长甚至不关心孩子学了什么知识,而是觉得别人报了学习班自己的孩子也决不能落后,这样的家长往往更加关心教育费用,并且将全部的兴趣转移到儿童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或拿到某一个证书上。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父母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这也意味着着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这一重要的任务也是由父母训练完成的。启蒙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如果父母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缺少爱或者没有自由的恶劣的成长环境,忽视了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往往就会导致孩子的心智不健全。良好的成长环境,则会推动孩子智力的发展。

同时,在恶劣的成长环境里,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自然会有所歪曲。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意识,也就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现在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几乎都能从他们成长的环境找到根源。或许缺乏管教,或许误交恶友,或许压力过大等,无一不显示了良好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家庭生活给人身心发展所打上的烙印,终生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要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尽量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应少一些“专制”式的做法,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家庭关系。

父母要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关心时事形势、热爱科学、爱好音乐文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注重文化修养、语言文明等。对不文明的东西,父母要善于诱导,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在这些方面父母应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本文Hash:e105e47223a95334321defda6cdc623b11242eb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