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面对危难的时刻请不要哭!

――在地震76个小时之后,一个叫做曹健强的东汽中学高二年级的男孩子,用他的微笑对着死神挥了挥手,说了一声:“No!”他用无法想象的毅力向世人证明了,即便是在如此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和乐观是多么有力的强心针。

这是我刚刚看到的一个报道。黄金72小时的救援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奇迹在出现,生命的顽强在感动我们,实施救援的人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希望。当伞兵无法降落时,他们说:“死也要跳下去,也要和地面的老百姓在一起!”

这次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孩子们集中上课的时间,这就和上班的成人、居家的人或在外面的人不同,成人相对没有这么密集的集中工作。也正是这样,营救出来的多以孩子为主,因为他们被压埋的最多。

那些活着被救出来的学生说:“我们出来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孩子们,在危难的关头,不能哭,一定要镇静,要活着!温家宝爷爷说:“一定要好好活着,要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对死者的慰藉!”

在这样的重大灾难面前,精神和智慧是生命的支撑点。

刚刚出生以及2岁以内的婴儿,他们还不懂得危险以及所处环境的险恶,而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以睡觉为主,所以,这些新生命和婴儿反而存活的时间更长更有奇迹。因为他们不知道害怕!

初高中学生,已经有了意志品质的坚强,他们有思考有敏捷有某些逃生的常识或方法,也能坚持住。

现在的问题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低年级儿童,即3-10岁的孩子们。这些儿童无论从自身的能力、经验、动作、力量和意志上,在萌芽发展的初期,他们知道害怕知道危险知道逃脱,会大哭会挣脱而意志力相对脆弱,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普遍特征。在这个时刻,孩子,不要哭!这很难做到因为实在太恐怖了,但是为了生存,必须克制眼泪和哭嚷,必须要保持体力节省能量!

看看那些成功获救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没有哭,他们几乎都同样采用了如下方法保护自己等待被救援:

1、强忍泪水,不哭不闹,以节省体力,经常呼救特别是听到外面有声音的时候要呼救。嗓子发不出声音来,也要想办法或敲击钢管等,一定要定期呼救;

2、如果没有被大水泥板和钢材压埋身体可以活动,就要适当活动想法自己挖开松土或找水,没有水就喝尿,一定要喝,为了求生。但是,此次地震几乎楼都坍塌,很难活动,那么就不要硬踢硬动,以免更多石板倒塌,而且被压的身体越动越受伤重。这个时候,谁坚持住就能等到救援。

3、如果有自己的同伴在而且还活着,一定要和同伴说话交替观察周围的情况。手拉手,这就能给黑暗中的人力量。一个中学生,他以自己的手挖出了自己同班最小年龄的女孩子,他说“我不能放弃你,你可是咱们班最小的同学呀”。这就是生命的帮助,两个孩子都活着出来了……

4、要在被救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坚持,因为很多被救出来的时间过程是漫长的煎熬的,要在救助的叔叔面前听话,配合他们。甚至有些大的孩子,这次比如一个20多岁的女孩安慰救她的人说:我相信你们能把我救出来――这无疑是给外面实施营救的人最大的鼓励――这同样激发他们不会放弃。

5、如果可以唱歌,就唱歌吧,轻声唱,那会支撑你们走下去……

这次有个班的学生在午睡时被压,他们在底下就是唱歌,唱了那些让他们“相信幸福是结局”的感动歌曲活着出来……

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谁的意志品质坚强,谁就能看到晴空。

面对陌生人,我们要教会孩子的,绝不只是“别和陌生人说话”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就会经常碎碎念:“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现在,我们为人父母,看到形形色色的报道、听到各种各样的传闻,会更频繁地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交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同,对于自我保护的认知度也有所差异。小不点可能还不能真正理解“陌生人”的意思;而上学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可以和陌生人周旋,反而可能会将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

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

如何与孩子谈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年龄。

2~3岁的孩子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陌生人”,也不知道谁是安全的、谁是危险的。你可以先教他们什么是“安全”,虽然他们现在还无法自己面对陌生人。

许多4岁的孩子就已经听说过“陌生人”的概念,也开始学习安全知识。但他们依旧还太小,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断,所以无法在公共场合自我保护。

相比之下,上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清晰地了解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因为他们在公共场合会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例如,他们会和朋友上学、练习踢球、骑车;他们可以接触到网络,甚至能单独离开家一小段时间。

怎样和孩子谈论“陌生人”?

从简单的自我保护开始

2~3岁的孩子,能通过普通的安全知识开始提及“陌生人”。例如,外出时,可以让孩子紧跟着你,不要和周围的陌生人走。

另外,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理解敏感部位的意义,你要告诉他,不能让人随意去碰那些地方。

讨论陌生人的概念

当孩子4岁的时候,一般会比较适合谈论“陌生人”话题。

一开始,你可以抛砖引玉地问:“你知道谁是陌生人吗?”

如果孩子不知道,可以告诉他,陌生人就是TA不认识的人。不过,没必要让TA就此感到恐惧,也没必要强调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你可以给孩子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你们在路边看到一条小狗,不必去评论它是否好看,反正它是一条不认识的小狗而已。

告诉孩子,谁是可以信任的

大人Sandy是一个二胎妈妈,她认为懂点“陌生人”概念的孩子比不懂的孩子更安全些,“我们和孩子谈论了谁对他们是安全的,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姨等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列举些面对陌生人时,可以求助的人,例如,其他的家人和老师,保安或店主,都会是靠谱的人。需要注意的,你还要向孩子介绍如何鉴别真假店员的方法,例如他们一般会穿着制服或者戴着名牌。如果对方说掉了,就要警惕起来。

应该如何面对“陌生人”?

如何面对陌生人?制定一些可执行的规则很有必要。

国外某儿童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Kraizer建议,如果你要和孩子分开,就给他们一个需要遵守的可执行策略。“如果你在食品店里找不到妈妈了,你可以去之前我们买过东西的地方,告诉营业员你走丢了,并且说出你的名字,接着就等在那里,直到我找到你为止。”

告诉幼儿,如果有陌生人要靠近TA,应该走到照看TA的人身边,如营业员等。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应该知道:当你在TA身边的时候,和陌生人打招呼没问题;但是你不在的时候,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了。他们还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跟陌生人去任何地方。

建立使用公共卫生间的准则

很多孩子在6岁的时候,就能独自使用公共厕所。但你仍需要有警觉性:站在门外,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

告诉TA要礼貌拒绝其他任何人的帮助,可以回答“不,谢谢,我能行”或者是 不,谢谢,我爸爸/妈妈能帮助我”。

准备好让年龄大点的孩子独自在家

如果有人来到家门口,要教孩子不要开门,并且说,“现在妈妈不让你进来”。如果客人还带来了东西,能让他们把东西放在门口或者换个时间再来。

如果你家有固定电话,你要决定是否要让你的小孩接电话。你可能不会觉得5岁的小孩能在电话里和陌生人交谈,但是8岁的小孩就没问题了。不过当你外出的时候,也可以设置转移来电显示,这样TA在打电话的时候,你都能知道对方是谁。

怎样谈论“如何面对陌生人”?

在情景化角色扮演中进行教育

通过情景化角色扮演,是教孩子如何解决困难情况的关键一步。“如果在XXX情况下,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这类的问题是一个练习的好机会。但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恐吓孩子。

例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TA一个人在公园的情况。Kraizer建议父母,清楚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一个人或者和朋友在一起,有陌生人接近你,停下你在做的事情,并且站起来,和那个人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

又比方说:如果有个开着车的人来询问最近的商店走法。这时,要告诉你的孩子,退后一步来指明方向。但是如果那个人下了车,让TA再退后几步,转身走到房子里或学校里去寻求大人帮助。

避免恐吓性的语言

当你让孩子小心陌生人时,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说些吓人的话,例如“陌生人会带把你带走!”或是“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但你不必这么恐吓。Kraizer指出,“要说的话,并不是让你们害怕的情况,而是能够震慑你孩子的话。”

你要保持冷静,告诉孩子,面对陌生人,坚持要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为什么不能和陌生人走,你可以这么回答:“因为我要知道你在哪里,所以你得知道如何遵守相关规则。”

重申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

没有必要过多强调“如何面对陌生人”,但要在合适的时机——你的孩子前往会遇到陌生人的公共场合前,和他们再强调一遍。

如何回答有关“陌生人”的常见问题?

问:Isaiah妈妈是陌生人吗?

特别对幼儿来说,父母需要清晰地定义谁是家庭周围可以信任的人。你可以告诉孩子,TA某个朋友的父母是很安全的人,但其他人你也不清楚。例如你能回答:“不,Isaiah妈妈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陌生人”或者是“对,邮递员是陌生人”。

问:如果陌生人给我糖的话怎么办?

孩子可能听说过陌生人是什么,那你就能教TA拒绝糖果,并且坚定地说:“不,谢谢”,然后让TA改变前进路线,立刻返回照顾他的人身边。

问:如果有人想要绑架我怎么办?

你的孩子可能听说过有陌生人会拐骗小孩,要抚慰他们,告诉他们一般都是安全的,在国内外的失踪儿童中,很小比例的孩子是被陌生人拐骗或绑架的。

然后再强调下规则:当陌生人靠近你的时候,你要远离他,转身走进房子或学校,向大人寻求帮助。如果陌生人接触了你,你要大声叫喊道,“救命!这不是我爸爸!”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要不要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伴随着哭泣,妈妈不给买玩具、摔了跤、被小伙伴打了一下,让老师批评了……孩子哭了,你通常怎么处理的?专家认为,允许孩子充分表达委屈、悲伤等负面情绪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孩子垂泪父母心焦

“孩子一哭我就难受”:自从当上老爸,朱先生事实上非常抑郁,却又不能对别人说。“电视里、广告里的小孩子都是那么可爱的,怎么轮到我们家,就这么受不了呢?”朱先生禁不住对记者诉苦说:“孩子现在十个多月,每天晚上还是要哭好几次,每次孩子一哭,我的心就揪起来了,焦虑得不行。”

“小孩都是要哭的,随他哭去”:自从邻居一家搬来后,胡小姐总是不时听到他们家2岁小孩的哭闹声。听起来,孩子哭了,他们似乎都不太哄的,有时候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连胡小姐都听不下去了,怀疑这孩子是不是他们亲生的。可是见面和邻居聊起来才知道,这家的父母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受西方育儿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不能孩子一哭就去帮孩子解决问题,“小孩都是要哭的,哭是一种表达,应该让孩子充分表达才对。”

“哭是不好的表现”:陈明的女儿冉冉今年12岁,快上中学了。然而冉冉却对于升学感到很恐惧。“爸爸说,上了中学,我就是大孩子了,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想哭就哭了。”而陈明对记者说,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的确是用心良苦。“以后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即便是女孩子也要学会面对各种事情而不退缩。哭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我希望冉冉从小就学会坚强。”

“儿子哭好久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东东快小学毕业了,和一般的同龄男孩子不同,东东的情绪似乎太过敏感,常常一个人若有所思,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却又不敢直问。可是有一天,妈妈下班后发现东东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得很伤心,最让妈妈担心的是,东东哭了半个多小时也没停止。东东妈对记者说:“每次看到儿子这样,我既担心又害怕,不知道该怎样面对。”

专家:孩子哭了,“理”要得法

记者采访发现,8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哭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最好都不和‘哭’打交道。”而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也都不鼓励家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情。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的“哭”呢?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师梁红认为,孩子的哭分为不同的情况,家长要学会区别对待、从容接纳。

了解哭泣的“级别”

专家分析认为,孩子的哭泣可能有很多原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家长应该通过孩子哭泣的现象找到深层原因。一些哭泣的原因比较容易发现,比如孩子身体不舒服、磕碰感到疼痛等等,而真正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出于心理原因的哭泣。哭泣的原因越发自内心,“级别”越高,应对的方式也越需要技巧。

一级哭泣:身体受伤――当孩子不小心摔跤,或者割破了手指,哭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这个时候,肌体向大脑发出信号:“快来救我!我受伤了!”如果孩子在受伤时都不能发出哭泣的声音,可以想象将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这个时候,孩子的哭与“坚强”无关,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孩子是否安全、健康,然后给孩子一定的安慰,帮助他慢慢平静下来。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哭就是“娇气、不坚强”的表现而对孩子置之不理,会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觉得自己不被爱。

二级哭泣:委屈不满――身体受伤时,孩子的肌体会向大脑发出“哭”的求救指令;而如果孩子的心理受了伤,就会产生委屈的情绪 由于委屈而产生的哭是孩子的潜意识试图解决不愉快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力量,同样是一种“求救”。然而这种哭泣的心理原因相对简单,容易归因,家长只要帮助孩子耐心疏导,是容易让孩子平静下来的。

三级哭泣:悲伤抑郁――当孩子渐渐长大,但心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对于周遭的事物会产生自己的理解,思想变得比较“复杂”了。然而事实上他们这一时期的很多观点还非常片面,这时,孩子就可能出现青春期的“悲伤抑郁”现象。家长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叫孩子‘立刻停止’、‘憋回去’,或者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接纳孩子的情绪,包括哭在内,才能够让孩子接受自己,拥有健康的内心世界。”梁红认为,“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探寻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孩子成长。

广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悲伤”并非像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纯粹负面的情绪,事实上它有很多的正面价值。“如果家长能够认识到‘任何情绪都有积极意义’的话,就不会把孩子的‘哭’一概作负面评价。”

专家认为,“哭”有其复杂的内在含义和作用。它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宣泄,是一种重要的结束的力量。“悲伤其实是对于所悲伤事物的一种告别。当和孩子感到心情悲伤抑郁的时候,允许他充分地抒发自己的心情是非常必要的。”刘中良对记者介绍说,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在所有的情绪中只有“喜”和“乐”才是好的,家长们更是巴不得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但事实上,这不但是难以做到的,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不是最好的。

探寻哭泣的深层原因

在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摆脱悲伤和抑郁。

先天气质:孩子的气质可能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之一。家长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包括胎儿期),夫妻二人的情绪如何,是经常表现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得温和而善解人意?如果是前者,父母已经在无意识中为孩子哭闹、任性做了样板。

缺乏安全感:还有些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安全感差,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如别的小朋友,周围的一切总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在这样的情绪下,只要遇到一点麻烦孩子就会哭鼻子。这时家长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亲子关系疏远:还有一种爱哭闹、任性的孩子,是因为疏远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如今许多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看管,结果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只能通过哭闹来宣泄自己,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因此,当孩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时,家长最好要做到在孩子不哭的时候也常常爱抚他。如果家长只是在孩子闹的时候才抱他,孩子很快就会变得更爱哭闹。

多询问,少帮忙

“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能成为孩子的‘军师’当然并不坏,因为这至少意味着孩子愿意和家长吐露心声,亲子关系是健康、信任的。”不过,专家并不建议家长帮孩子“大包大揽”地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变得容易依赖。孩子原本可以在悲伤和抑郁的挫折中得到更多。”专家建议家长 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多采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主观地帮孩子作判断、下结论。“这样不但家长自己累,孩子也得不到成长,以后面对下一个问题时还是不知所措。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逐渐自己走向成熟。”

专家还提醒家长:在安抚孩子负面情绪时,“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语句,都可有效减缓孩子的负面情绪。此外,平时替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经常一起看书、讨论等等,可以让孩子拥有较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时,就不容易悲伤抑郁了。”

旁边提示:帮孩子之前先“帮”自己

“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的哭会使得他们的父母处于一种特别状态,让许多家长怀疑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会不断加剧,最后变成进攻性的行为,或者导致消极沮丧的态度。

专家表示:在处理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时候,家长应该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因为孩子的哭而导致的焦虑、无力的状态,给自己一个深呼吸的机会。而不是马上就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这就为进一步处理孩子的情绪创造了健康有序的前提。

本文Hash:7660b7c17432f7099ca7ed1242d3c8c3f783944f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