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服药治儿病并不可取

在育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健康状况。而每次给孩子吃药的时候,都是家长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时刻。有的家长实在给孩子喂药不进,就想着让孩子的母亲服药,让药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母婴专家指出,乳母服药治儿病并不可取。

首先,这种方法是通过乳母服药、患儿吸吮乳汁产生疗效的,因此疗效的关键取决于乳汁中药物的浓度。而药物向乳汁转移有许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药物酸碱度、药物脂溶性,还包括母体和婴儿方面的因素,如乳房血流量、乳汁生成速率以及乳汁的pH值、婴儿吃奶量、吃奶时间等均可影响药物向乳汁的转运。

由此可见,影响药物向乳汁移行的因素很多,且大多是未知的、尚不可控的,因而在使用方法上,如在适应症、服药时间、哺乳时间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导致了疗效的不稳定。其次,服药用量难以掌握,如按母亲用量,到孩子体内的量是否还为有效浓度,难以预测。

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吸收因人而异,因此,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可靠,母亲是没有病而吃药,婴儿是有病得不到足够量的药物治疗,对母婴都没有好处。

温馨提醒:乳母服药治儿病并不可取。虽然有人尝试过这种方法,但对这种方法,要提醒家长的是,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但影响药物向乳汁移行的因素很多,所以此法并不可取。

乳母代替小儿服药不可取


  一些乳母听说人体用药后,部分药物可随奶汁分泌排出,于是当婴儿有病时,自己就代替婴儿服药。其实,这样做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因为药物虽然能在奶汁中分泌排出,但大多数药物在奶汁中含量极微,可是婴儿吸吮含药的奶汁后,在血液中却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会使病菌演变成抗药菌株产生抗药性或产生不良后果,如:乳母服用溴剂后,可引起婴儿皮疹和倦睡;用碘剂可影响婴儿甲状腺的发育和功能。 

  更严重的是乳母服用维生素B1,体内会因糖代谢不全而产生过多的丙酮酸,母乳中的丙酮酸可使婴儿中毒,甚至突然死亡。此外,许多药物在奶汁中的浓度远比血液有效浓度低,婴儿通过母乳摄取这些药物,产生不了治疗作用。所以,乳母不宜代替婴儿吃药。 

  人民健康网


 《乳母代替小儿服药不可取》

母亲服药避孕可致儿童发病

有教授介绍,肝母细胞瘤在儿童实体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三,且多发于3岁以前。其中,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就该科室临床病例看来,家住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患者,占到了患儿总数的七八成。王教授表示,肝母细胞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关研究显示,幼儿发生肝母细胞瘤与妊娠期的诸多外界不良因素有关,如母亲怀孕前服避孕药,或过多暴露在金属、石油、印刷、染料等环境中,都有可能导致胎儿患上肝母细胞瘤。家长小心:孩子腹部隆起不是在“长身体”如何防治肝母细胞瘤?王教授表示:一方面,准父母应避免环境和药物因素的影响,如果早期怀孕过程中有服药行为一定要告知医生,不要自行判断有无风险;另一方面,父母应当经常抚摸孩子的腹部,注意是否有肿大的包块,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切勿误认为孩子腹部隆起是在‘长身体’。”王教授提醒,此病很少疼痛,因此不易在早期发现。王教授建议,从小儿半岁起,每6~12个月应到医院进行一次疾病筛选检查。王教授建议,年轻夫妻在孕前应调整好身体。对于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应停服避孕药6~12个月,待体内存留的避孕药完全排出体外后,才合适怀孕。(实习编辑:温艳芳)

本文Hash:777657646bd5c0ec7c5064cc3f93ce3e5fcfb9fa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