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究竟该不该吃盐?

盐是百味之首,饭菜不放盐或太淡,吃起来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很多妈妈也会想当然地为小宝宝的饮食里加些盐,认为能调节口味,促进孩子食欲。殊不知,盐给宝宝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视。到底应当怎么样给宝宝吃盐?尤其是1岁以内的小宝宝如何吃盐呢?

生活实例:

丞琳快6个月了,出生后一直吃母乳,丞琳妈妈的奶水特别好,所以,小宝宝也长得白白胖胖,小脸也红润润的。6个月,到了该添辅食的时候,丞琳妈妈在是否应当给宝宝的辅食里添加盐的问题上犯了难。仅仅在自己家中就出现了两三种说法,丞琳妈妈有些拿不定主意。母乳再好,宝宝快6个月了,也应该要添加辅食了,可是如果让宝宝吃一点也不带“咸味”的辅食,宝宝会爱吃吗?宝宝不吃盐,是否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专家解析

6个月内的宝宝,辅食没有必要添加食盐。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食品不要再额外加盐,因为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能满足宝宝需要,再额外加盐则可能对宝宝有害。

对于1~3岁的宝宝,每天做菜时也要尽可能地少放盐。一般1~6岁的幼童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

其实,对于宝宝非常敏感的味蕾来说,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而这些食物也含有足够的盐。

高盐饮食对宝宝的5大危害

1、高盐饮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亦相应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

2、高盐饮食后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

3、高盐饮食可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

4、高盐饮食会影响儿童体内对锌的吸收,会导致孩子缺锌。

5、高盐饮食会加重宝宝的心脏、肾脏负担。宝宝的肾脏发育还不健全,不足以渗透过多的盐。如果辅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由此使肾脏和心脏功能受损。而且,从小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容易纠正,而重盐饮食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给宝宝吃盐特别提醒

宝宝从母乳和牛奶中摄取的天然盐分已经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不要在给宝宝做的菜水中加盐。

全家总动员,多吃清淡饮食。孩子的口味与家长有关,家长的口味重,孩子饮食中的盐含量也会增多。据了解,目前我国家庭的饮食中普遍含盐量超标。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一定要注意减少盐的成分。

宝宝1岁以后可以适当食用加碘盐,炒菜或做汤时,待快熟或出锅时再放盐,这样效果更好。

如果宝宝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量。可采用“餐时加盐”的方法,即在菜肴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待菜肴烹调好端到餐桌时再放盐。这样会使盐仅附着在菜肴表面,只放一点盐但吃起来却会有味道。

宝宝夏季出汗较多,或宝宝出现腹泻、呕吐时,宝宝的盐摄取量可比平时略增加一些。应注意给宝宝从饮食中补充。

南方喜欢吃梅干菜、咸鱼和腊肉等,这些食物含钠量普遍高,宝宝应该尽量避免。此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等也应该尽量避免给宝宝食用。

北方日常饮食多为咸香味,可适当改善口味,用甜、酸味代替咸味。比如灵活运用蔗糖烹制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还可促进食欲。

当你尝宝宝的成品辅食后,你会觉得一点不好吃,没味道,但这就是符合宝宝口味的,你的体重与宝宝体重相差几倍,千 不要拿你的标准来判断宝宝的口味。如果你吃着合适,宝宝吃就过咸了。

做汤用生抽调味

我家宝宝1个月了,每次做面片汤时,我都用清水煮,再放些青菜,但我总担心一点没味道,于是我在汤中放入几滴生抽,这样面片汤就更有滋味了。

蛋羹放虾皮

每次蒸蛋羹时,我总是在里面放一些切碎的虾皮。有了虾皮,蛋羹就有种独特的风味,让宝宝更爱吃。

做出多种滋味粥

我家宝宝能吃辅食后,我经常给她煮粥,但我发现白粥她越来越不爱吃,也是,大人对没滋味的也不爱吃啊!怎么办呢?还是想想办法吧!家中有几块红薯,再次煮粥时,我切了红薯在里面,软糯的红薯粥,让宝宝胃口大开,她吃下半碗呢!以后我又用南瓜之类的做粥,宝宝也很爱吃。后来,我还把奶酪片放进粥里,这样各种口味的粥宝宝都能吃到啦!

儿童对食盐的敏感度高于成人

营养专家指出:对食盐的敏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的。因此,父母感觉咸淡适中时,对宝宝来说可能已经咸了,时间久了,宝宝就对这个咸度产生耐受,从主观上认可了这个咸淡度。如果父母不有意加以控制的话,宝宝以后的食盐摄入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逐渐增加。儿童爱吃咸味食品可能因出生前缺乏钠元素

在对41名早产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出生时血液中钠含量低的婴儿特别喜好咸味的食品。在测试中,宝宝们可以选择咸味的或甜味的小吃,那些出生时血液中钠含量低的宝宝更多选择了咸味的小吃。

研究人员指出,有许多因素,不论是产前还是出生后,都能造成早期钠元素的缺乏。比如在产前,准妈妈严重的呕吐可能耗尽胎儿的钠;而出生后婴儿的呕吐或腹泻会导致电解液的缺乏。很早以前就有研究显示,早期钠含量低和偏好咸味食品之间存在联系。其他的研究表明,早期的钠缺乏可能影响对咸味的喜好,这种影响甚至会延至到成人期。

究竟该不该给宝宝挤乳头?

有多少家长知道,宝宝跟大人一样也会得乳腺炎?有新妈妈对宝宝乳头护理提出了一些疑问,其中大多是听信了老人关于“挤挤好”的经验之谈。那么,究竟该不该给宝宝挤乳头?日常护理需要做些什么?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

宝宝案例

男宝宝的:童童刚出生没几天,妈妈偶然发现童童双侧乳房内各有一个小肿块,而且用手轻轻捏起来感觉硬硬的,这让妈妈很担心。童童奶奶知道后,宽慰童童妈挤出来就没事了,而且还说男孩子一定要挤,否则乳房会长得很大。

女宝宝的:可可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生后不久,姥姥就非让其妈妈给奶头挤挤,说如果现在不挤,长大后乳头很容易凹陷或乳腺管不通。毕竟姥姥是带过孩子的人,对于她的经验之谈,可可妈妈将信将疑,但每次看可可被挤得哇哇直叫,都让其心疼不已。

专家解惑

1、过分挤压宝宝乳房引发乳腺炎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韩红勤说,新生儿乳房肿胀是特别正常的事,家长无须太过担心。

“刚出生的宝宝,无论男女,在出生后一周左右会出现双侧乳腺肿胀,大的如半个核桃,小的如蚕豆,有的还分泌乳汁,这都是很正常的事。”韩红勤说,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胎儿体内存在着来自母体一定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生乳素。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被骤然切断,使生乳素作用释放,刺激乳腺增生,一般约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

像案例中老人所说,男孩乳头不挤会导致成人后乳房变大,女孩乳头不挤会致使长大后乳头凹陷或乳腺管不通等说法,都是不科学的。韩红勤提醒家长,过分地挤压宝宝乳房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这种做法很容易使乳头受伤,细菌侵入,引起乳腺炎,甚至严重者还会引起宝宝以后乳腺发育异常。

2、新生儿乳腺炎家长莫掉以轻心

许多家长觉得宝宝这么小怎么会得乳腺炎呢?其实宝宝和大人一样,只要乳房内有乳汁存留,且受到细菌感染就会产生乳腺炎。

韩红勤解释,刚出生的宝宝乳腺一般会分泌少量乳汁,若家长过分挤压乳腺排出分泌物,就会导致乳头破损引起细菌感染,致使乳腺炎的发生。“在临床上,因为挤压引发的乳腺炎很常见,可单侧或双侧发病。一般宝宝出现乳房红肿、哭闹、发热等症状时,家长就应该注意。”

但是,有些宝宝即便没有挤压也会出现乳腺炎。韩红勤提醒,当新生儿的乳腺出现不对称的肿大或局部发红、发热,触摸有波动感时,家长也需警惕新生儿乳腺炎的发生,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3、保持乳房清洁、干燥很重要

韩红勤介绍,对于新生儿来说,其乳房护理和其他护理一样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平时要注意宝宝乳房的清洁和干燥,平时给宝宝清洗身体时,切勿故意挤压或用力擦洗宝宝乳房。

其次,如果宝宝乳头出现红肿现象,早期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或用0.5%的活力碘小心涂抹乳头。但是,韩红勤提醒,因为小宝宝皮肤过于娇嫩,抵抗力差,所以家长尽量不要擅自选择药物涂抹,最好能根据医嘱进行用药。

最后,若红肿范围扩大,孩子体温升高,或者孩子不愿进食,就要及早就医,切勿耽误病情。

除了挤乳腺,在新生儿护理中还有以下误区:

误区一: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4天自然消退,一般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非肝炎。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

误区二: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 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为30~60毫升),故易发生溢乳。喂奶后应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

误区三: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他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误区四: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在第3~4天出现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夏季多见。若补足水分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须治疗,不必给予抗生素治疗。

误区五:新生儿脱发

有些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头发很好,过些日子有的地方会脱发,这属于正常现象,俗称“奶秃”,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头发也会越长越好。不过造成新生儿脱发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误区六:四肢抖动是不是抽风了

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或睡眠时会因突然抖动而惊醒,父母不必担心,这是正常现象。

学才艺究竟该不该逼宝宝坚持呢

  现在又见一种新问题:新一代的父母观念不同了,认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主权,如果孩子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结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废。

  后者放弃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艺术老师常常会说:“可惜了。”

  学钢琴打了昂贵水漂

  3岁的男孩晨晨上幼儿园,从第一天入园就没有哭闹,因为他一见到那架发亮的钢琴就要爬上去。几天之后,才能讲清楚话的晨晨开始向妈妈要钢琴;几个月后晨晨妈熬不住给他买了4000块钱的雅马哈电子琴,可以发出和钢琴一样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钮开始让晨晨新奇了一阵,但没过多久,他就把电子琴扔在一边,继续闹着要钢琴。

  “这是不是明显的兴趣倾向?”晨晨妈很犹豫,“孩子还太小,而且学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赋呢?怎么办啊!”又坚持了几个月,最后以家庭会议方式决定:出资15000元买一架钢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保持反对意见,并以不出钱作为抗议,晨晨妈只好动员外婆一起买了钢琴。

  既然买了钢琴,就不能只拿来按着玩。晨晨妈请了口碑很好的幼儿钢琴教师,开始对晨晨进行系统培训。最初几个月,晨晨很快就能弹简单的曲子,玩的时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着曲子,晨晨妈很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长,一年以后,钢琴已经落满了灰尘。“他现在更喜欢变形金刚和孙悟空,《西游记》的全套DVD各种版本都要买,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也不厌。”晨晨妈无奈地说。

  才艺练到中学渐放弃

  这就是新问题的根源所在。钢琴老师告诉记者,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看到键盘乐器叮叮当当时,内心便充满了神奇和乐趣表现为随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中,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孩子在乐器方面有较强的天赋。

  孩子在学琴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现象,多是因为他发现,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记忆、存在难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乐趣相差甚远,或者是发现有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弹得好———他的兴趣便会急速下降,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放弃当然容易,但也

  许真的就放弃了一颗好种子。

  执著坚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少年宫的小提琴老师告诉记者,学艺术没有不吃苦的,以前的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吃苦,忘记了培养兴趣;现在的家长只顾着兴趣,却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艺术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当然他们坚持的一个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条件和兴趣,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位老师说,“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两年后放弃非常可惜,因为一年恰恰是一个关卡,绝大多数人是在一年内被淘汰的,可以说,坚持过一年就成功了一半。”

  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的小编温馨提示:这些当年就是吃苦学成的艺术老师们都认为,学会什么叫执著坚持也是学习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不管以后是否从事艺术行业,这都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编辑:荀满满)

本文Hash:280d5e643f831d6b51fcd162cec187dc7624275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