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加工设备的发展与未来

 肉类加工机械是肉类工业发展必须而重要的保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商业部为了提高我国的肉类深加工技术,开始从欧洲进口肉类加工设备。从那时开始,我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开始认识和了解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工艺及产品;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也开始接触先进的肉类加工设备,并开始借鉴国外的技术开发中国自己的产品。至今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中国肉类机械设备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未来又会怎么样呢?
  一、肉类机械的现状
  1、现状回顾肉类加工机械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我国近200家*造厂能生产90%以上的肉类加工设备,几乎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综合利用等所有加工领域,而且所制造的设备已开始接近国外同类产品。例如:斩拌机、盐水注射机、连续式真空包装机、油炸机等。这些设备在中国肉类工业中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肉类工业的发展。除了在国内销售外,已有多家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设备已在应用或已有部分出口就沾沾自喜,实际上我们的产品与欧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是我们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需要正确面对的现实。从中国肉类协会所汇总统计的肉类机械制造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在低水平上徘徊,高起点的较少。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除个别企业的个别设备(与欧美设备制造商合作生产)和简单加工生产线(例如分割线已成套出口至澳洲和香港等地)外,我们生产的大部分还是简单机械和给国外机械设备配套的附属设施,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从整体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肉类加工设备还处在欧美80年代的水平,只有很少量的已达到9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说,技术水平相当于落后先进国家10~20年。从海关的统计也很能看出肉类机械的现状,我国在2003年进口食品加工机械7.24亿美元,而出口仅1.63亿美元。肉类加工机械约占整个食品机械的10%,也就是说我国的肉类加工机械年进口量在7000万美元左右。而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也就只6亿元人民币左右,即我国的肉类机械需求量中有一半以上是进口的。为何会有那么多的肉类加工机械进口?
  从生产水平上来看,欧美制造商以下主要优点是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所不及的:
  1、比较注重行业协调,分工明确,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2、各企业都有一个较强的研发队伍,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应用广泛;
  3、设计上注重工效、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较高;
  4、制造上质量可靠,返修率低。另外,对食品加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来说,他们特别注重卫生和安全的要求,还非常注重人性化操作。
2、制约发展的原因和差距我国已有这么多的肉类机械制造厂,而且生产的加工设备已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等众多加工领域,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能占有国内的大部分市场,整个销售趋势也不及肉类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分析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产品开发创新力度不够。我国的科研院所、食品机械研发部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饮料、包装、粮食、乳品等加工业的设备研制,而对肉类加工机械比较忽视。目前肉类加工机械的开发主要是肉类机械制造企业自身根据市场的需求在进行调整,而且能自行开发研制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寥寥无几。
  2)我国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大,而开发产品所需的投入却较大。 所以大部分厂家都不愿意投入开发,而仅限于仿制和改制。注重的只是那些低成本、易制造,并能短期产生效益的简单设备。
  3)我国的知识产权市场不规范,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得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企业在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上市不久就被仿制,有很多企业在花了很多精力研制出新产品后,很快就被仿制,成了别人的产品。致使企业不愿花钱去进行技术创新。
  4)加工设备落后,使得很多大型和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无能力加工或加工出来技术精度不够。
  5)很多肉类加工企业对我国肉类加工机械的整体技术水平认识不足,只注重设备的价格,导致了低档次产品的发展,变相的阻碍了肉类机械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另外,我国的整体机械加工配件制造业和原辅材料提供的技术水平也造成了肉类机械与欧美同类设备相比所存在的差距,例如:1)配件(例如轴承等)精度差;2)不锈钢热处理加工技术差;3)电动机体积大,导致整机(产品)体积大;4)控制件成本高,国外品牌进口件价格比生产国国内的销售价格都高;5)主要原辅材料在达到国外相同水平时价格要比国外高。以上就是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的现状,也是进口设备为何能称雄中国市场的原因。
二、肉类机械的发展与未来
  1、市场分析
  )国内市场分析:随着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肉类深加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新的肉类加工厂也在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加工设备。另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入的大批国外设备已趋于淘汰,需要更新。因此,国内市场对肉类加工机械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大。目前国内肉类加工五十强企业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均为进口,随着国内肉类机械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企业就会逐步采用国内的肉类机械,其需求额是很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量进口设备对于肉类加工企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固定资产的投入过大,将大大影响肉类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在销售上无竞争力。国内已有好些厂家在引进了较昂贵的设备后,由于无法消化,以致企业走下坡路而停业。有些尚在运转的厂家,也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较高,使得企业无利润可言。实际上肉类加工企业并不一定想从国外进口设备,如果我们肉类加工机械业所提供的产品能达到国外差不多的水准,相信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从国内购买。
  b)国际市场分析:欧洲的肉类加工机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随着欧元的升值及“中国制造”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商开始对我国的设备感兴趣。尽管我们的肉类加工设备并不先进,但由于性能和质量已有不少提高,再则价格便宜,所以还是能吸引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的客商前来。我们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但也要提醒我国的肉类加工制造业,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制造”,我们不但要对企业负责,更要为国家负责。我国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不好的名声,其主要原因是国内行业自相压价、粗制滥造等导致,最终使得整个行业出口受损。近两年来我国采购肉类加工设备的国外客商越来越多,我国出口肉类机械的制造厂家也逐渐增多。所以,在此呼吁我们的肉类机械制造业一定要珍惜机遇,避免同行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的自相残杀,千万不要将正在发展的市场扼杀在萌芽阶段。就销售市场而言,除东南亚外,南美、中东、南亚等地区的肉类加工业是比较落后的,其加工设备制造业更少,大部分都是从欧美引进,这是一个很大的销售市场。
  2)技术 水平和基础条件中国肉类协会在近年已对中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包括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了行业引导和规范,并打算对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开发能力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扶植和支持,这肯定会大大促进肉类加工机械的发展。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肉类加工技术已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产品的加工工艺上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来说,也从肉类加工工艺的要求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理解了肉类加工机械必须满足肉类加工工艺要求的原理,了解了国外先进设备的技术原理,也就是说已具备了进一步开发肉类加工机械的基础条件。从整体设备制造企业情况来看,有几家企业已具有了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设备加工水平,而且这些企业也已着手与科研院所合作,特别是还和欧美同类设备制造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因此,可以说这些工厂已了解了欧美先进设备的技术水平,只要增加投入和开发力度,是能够很快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目前需要的是对这些企业进行支持和合理安排,分别让其承担开发不同的设备,相信会很快使整个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上一个台阶。
二、肉类机械的发展与未来
  1、市场分析
  )国内市场分析:随着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肉类深加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新的肉类加工厂也在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加工设备。另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入的大批国外设备已趋于淘汰,需要更新。因此,国内市场对肉类加工机械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大。目前国内肉类加工五十强企业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均为进口,随着国内肉类机械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企业就会逐步采用国内的肉类机械,其需求额是很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量进口设备对于肉类加工企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固定资产的投入过大,将大大影响肉类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在销售上无竞争力。国内已有好些厂家在引进了较昂贵的设备后,由于无法消化,以致企业走下坡路而停业。有些尚在运转的厂家,也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较高,使得企业无利润可言。实际上肉类加工企业并不一定想从国外进口设备,如果我们肉类加工机械业所提供的产品能达到国外差不多的水准,相信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从国内购买。
  b)国际市场分析:欧洲的肉类加工机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随着欧元的升值及“中国制造”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商开始对我国的设备感兴趣。尽管我们的肉类加工设备并不先进,但由于性能和质量已有不少提高,再则价格便宜,所以还是能吸引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的客商前来。我们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但也要提醒我国的肉类加工制造业,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制造”,我们不但要对企业负责,更要为国家负责。我国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不好的名声,其主要原因是国内行业自相压价、粗制滥造等导致,最终使得整个行业出口受损。近两年来我国采购肉类加工设备的国外客商越来越多,我国出口肉类机械的制造厂家也逐渐增多。所以,在此呼吁我们的肉类机械制造业一定要珍惜机遇,避免同行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的自相残杀,千万不要将正在发展的市场扼杀在萌芽阶段。就销售市场而言,除东南亚外,南美、中东、南亚等地区的肉类加工业是比较落后的,其加工设备制造业更少,大部分都是从欧美引进,这是一个很大的销售市场。
  2)技术水平和基础条件中国肉类协会在近年已对中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包括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 了行业引导和规范,并打算对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开发能力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扶植和支持,这肯定会大大促进肉类加工机械的发展。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肉类加工技术已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产品的加工工艺上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来说,也从肉类加工工艺的要求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理解了肉类加工机械必须满足肉类加工工艺要求的原理,了解了国外先进设备的技术原理,也就是说已具备了进一步开发肉类加工机械的基础条件。从整体设备制造企业情况来看,有几家企业已具有了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设备加工水平,而且这些企业也已着手与科研院所合作,特别是还和欧美同类设备制造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因此,可以说这些工厂已了解了欧美先进设备的技术水平,只要增加投入和开发力度,是能够很快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目前需要的是对这些企业进行支持和合理安排,分别让其承担开发不同的设备,相信会很快使整个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上一个台阶。
<<上一页1

中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食品行业资讯-食品伙伴网

 

 一、现状

 中国肉类加工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3096家,比上年增加249家;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8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以鲁、豫、川、辽、吉、苏、蒙、皖、冀、黑为前10位,2008年形成资产量为1404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量的77%;以京、闽、浙、鄂、粤、沪、湘、晋、津、渝为第二梯度,占资产总量的19%;以赣、陕、桂、新、云、甘、贵、青、宁、藏为第三梯度,占资产总量的4%。肉类工业投资的区域分布更加集中于主要畜禽产区。

 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据测算,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15.1%,比上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产量约1070万吨,增长7.0%。其中,中西式制品结构约为46:54。西式制品中,高温制品约占40%,低温制品约占60%;中式肉制品数量有所提升。

 三是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截至2008年,肉类行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共49个40家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37个;上市企业达12家。优良品牌昭示了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据统计,肉类蛋品加工企业中90家强势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3096家企业资产的75%,销售总值的72%,利润总额的80%,充分体现了大企业导向市场和联合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是投入产出比和利润总额稳步上升。2008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42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综合投入与产出比为1:2.34,比上年提高0.18。全国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为80.4亿元,增长26.5%。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实现肉类工业结构调整预定目标的难度有所加大。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畜禽养殖与肉类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肉类加工原料供应不足。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受到粮食资源的制约。生猪价格自2008年4月至年底连续八个月下跌,2009年春节后更是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牛、羊生产由于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继续处于下降态势,价格一直坚挺,且政策扶持力度不足。2008年肉类生产总量7,278.7万吨,尚未恢复到2005年7700万吨的水平。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企业对畜禽原料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全国相当一部分屠宰加工企业出现加工能力过剩和经营亏损的问题。

 其次,肉类企业资金供应不足,畜禽屠宰和肉类加工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2007年以来,我国肉类工业畜禽原料价格普遍猛升,企业原有准备金只能满足应使用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大多数企业利润率不高,资产规模小,自我积累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扩大畜禽收购,保证加工需要,代宰经营比例居高不下,技术更新改造缓慢,制约了优势企业对经营困难企业的购并、整合,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解决难度加大,肉制品产量增长缓慢,肉品质量改进与市场需求的提升不相适应。

 第三,肉类禽蛋产品流通高度分散,批发市场在交易中所占比例很低,难以发挥控制作用。我国现有2.1万家定点屠宰厂(场),肉类企业数量比八十年代以前增加了十几倍,其中只有少数企业达到先进水平,80%以上的企业属于半机械化和手工屠宰的小型企业或屠宰场,产品流通高度分散。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肉类禽蛋的批发市场交易量为298.2万吨,仅占肉类禽蛋交易总量的5% ,对肉类禽蛋产品的流通很难起到控制作用。

 三、发展思路

 为了实现我国肉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实现三个战略转变,即由传统分散的饲养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饲养方式转变;由传统的作坊屠宰向工厂化、机械化屠宰方式转变;由传统的肉类销售方式向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肉类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此相适应,要加快“三个推进”:一是推进肉类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发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推进肉类企业的技术结构升级,改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力,为扩大内需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三是推进产品结构的优化,按照“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单一为多样、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方针,扩大精深加工,创立名优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肉类食品需求。


 食品资讯企业动态栏目欢迎企业投稿,联系邮箱foodmatenews@126.com作者:文章来源:中国肉类协会Tag:肉类加工上一篇:中糖协国内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展望 下一篇:中国新资源食品管理日臻完善 网刊订阅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中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食品行业资讯-食品伙伴网

 

 一、现状

 中国肉类加工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3096家,比上年增加249家;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8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以鲁、豫、川、辽、吉、苏、蒙、皖、冀、黑为前10位,2008年形成资产量为1404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量的77%;以京、闽、浙、鄂、粤、沪、湘、晋、津、渝为第二梯度,占资产总量的19%;以赣、陕、桂、新、云、甘、贵、青、宁、藏为第三梯度,占资产总量的4%。肉类工业投资的区域分布更加集中于主要畜禽产区。

 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据测算,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15.1%,比上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产量约1070万吨,增长7.0%。其中,中西式制品结构约为46:54。西式制品中,高温制品约占40%,低温制品约占60%;中式肉制品数量有所提升。

 三是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截至2008年,肉类行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共49个40家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37个;上市企业达12家。优良品牌昭示了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据统计,肉类蛋品加工企业中90家强势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3096家企业资产的75%,销售总值的72%,利润总额的80%,充分体现了大企业导向市场和联合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是投入产出比和利润总额稳步上升。2008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42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综合投入与产出比为1:2.34,比上年提高0.18。全国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为80.4亿元,增长26.5%。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实现肉类工业结构调整预定目标的难度有所加大。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畜禽养殖与肉类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肉类加工原料供应不足。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受到粮食资源的制约。生猪价格自2008年4月至年底连续八个月下跌,2009年春节后更是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牛、羊生产由于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继续处于下降态势,价格一直坚挺,且政策扶持力度不足。2008年肉类生产总量7,278.7万吨,尚未恢复到2005年7700万吨的水平。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企业对畜禽原料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全国相当一部分屠宰加工企业出现加工能力过剩和经营亏损的问题。

 其次,肉类企业资金供应不足,畜禽屠宰和肉类加工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2007年以来,我国肉类工业畜禽原料价格普遍猛升,企业原有准备金只能满足应使用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大多数企业利润率不高,资产规模小,自我积累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扩大畜禽收购,保证加工需要,代宰经营比例居高不下,技术更新改造缓慢,制约了优势企业对经营困难企业的购并、整合,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解决难度加大,肉制品产量增长缓慢,肉品质量改进与市场需求的提升不相适应。

 第三,肉类禽蛋产品流通高度分散,批发市场在交易中所占比例很低,难以发挥控制作用。我国现有2.1万家定点屠宰厂(场),肉类企业数量比八十年代以前增加了十几倍,其中只有少数企业达到先进水平,80%以上的企业属于半机械化和手工屠宰的小型企业或屠宰场,产品流通高度分散。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肉类禽蛋的批发市场交易量为298.2万吨,仅占肉类禽蛋交易总量的5% ,对肉类禽蛋产品的流通很难起到控制作用。

 三、发展思路

 为了实现我国肉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实现三个战略转变,即由传统分散的饲养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饲养方式转变;由传统的作坊屠宰向工厂化、机械化屠宰方式转变;由传统的肉类销售方式向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肉类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此相适应,要加快“三个推进”:一是推进肉类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发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推进肉类企业的技术结构升级,改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力,为扩大内需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三是推进产品结构的优化,按照“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单一为多样、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方针,扩大精深加工,创立名优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肉类食品需求。


 食品资讯企业动态栏目欢迎企业投稿,联系邮箱foodmatenews@126.com作者:文章来源:中国肉类协会Tag:肉类加工上一篇:中糖协国内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展望 下一篇:中国新资源食品管理日臻完善 网刊订阅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本文Hash:4bb6c5091d3aa7d1bf4a90f7eb263d554c59285c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