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宝宝辅食添加注意事项

宝宝饮食是爸爸妈妈最为担心的问题,过敏宝宝的饮食则尤为重要,以下6条过敏宝宝的饮食基本原则,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谨记!

1.务必出生满6月龄后开始辅食添加。

2.坚持做好宝宝的饮食记录。

3.尽量使用新鲜的应季食材,不食用未成熟水果,不食用生鲜食物,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

4.烹调时尽量选择蒸煮。

5.10月龄前,蔬菜水果可蒸煮后再制作食用。

6.现阶段过敏的食物,随着孩子成长,有一些到一定时期可能就不过敏了,可以考虑再次添加。

7.确定某种食物过敏,可以尝试用其他食物替代这部分营养,避免营养不均衡。

过敏体质宝宝加辅食要注意什么

若能尽早发现有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或婴儿,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则能有效降低哮喘的发病率。一般地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注家族过敏史。若父母均有过敏史,则其子女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家庭成员中,除了需了解父母有否过敏性疾病史外,还应了解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否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食物过敏等。

2.注意喂养方式。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其过敏性湿疹的患病率较母乳喂养儿高7倍,由此可见,人工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过敏。实际上,在患有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中,绝大多数也都是采用人工喂养的。

3.有否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一般人工喂养的婴儿较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得呼吸道感染,且反复难愈。

发现有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或婴儿,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为主:若确切了解新生儿或婴儿的过敏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即使是已致敏的新生儿,可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脱敏方法,以减轻新生儿的过敏反应。如预防接种(如卡介苗)就是通过免疫原理进行预防的一种有效方法。

2.尽早治疗:新生儿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尿布疹)一旦诊断清楚,就应尽早治疗,往往可收到良好效果。

3.持之以恒:过敏性疾病的特点是病程反复发作,防治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4.区别对待:不同的过敏原有不同的致敏表现,即使是同一种过敏原,对不同个体致敏程度也有差异,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因此,治疗过敏性疾病需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饮食对策:

加强新生儿或婴儿的饮食管理,也是预防哮喘的良方。如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喂6个月,能喂到10个月更好,甚至喂到一岁。辅食的添加应该在出生后6个月,若有过敏家族史的新生儿或婴儿最好推迟1~2个月添加,且添加速度要慢,辅食品的品种也应注意不宜过早(一般不宜小于6个月),尤其是鱼、肉、虾、牛奶、鸡蛋等。一般在3岁之前应避免摄入鱼、虾、蟹等以及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和各种冰制冷饮品。3岁以后可先从一种食品少量开始,缓慢逐渐增加,然后再逐渐增加食物的品种。坚持由少量到多量、由少品种到多品种的方法,如1~2周可吃虾1~2只,到了第3~4周,可以加吃3~4只,如此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种,能起到一种脱敏作用。

宝宝添加辅食注意事项

在刚添加辅食时,量应该特别少,在孩子吃完母乳后,可能只能喝下十几毫升比较浓的液体(菜汤、果汁等);固体的食物只能吃下几十克,少时可能只有十克。

蒋主任认为4-6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比较好,如果较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孩子的味觉在半岁时发育比较敏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接触到很多食品,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偏食、挑食。添加某种辅食时,在母乳喂养之前,让他尝一尝这种辅食的味道,并不给他吃,如果母乳喂养后孩子没有吃饱,然后再给他吃辅食。在母乳喂养之前,孩子处于饥饿的状态,那时让他尝辅食的味道,比较容易接受它的味道。

添加辅食征兆:当孩子吃完母乳,仍然觉得饥饿,仍然哭闹;只喂母乳,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不太好,不能达到正常的速率。

蛋、谷类、肉、水果的意义

应该先给孩子添加蛋黄、谷类等(比如米粉、蛋黄,从这两样东西开始。)一般来说,每隔一到两周给他添加一种新的品种,在这期间,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添加之后,观察孩子是不是对这种辅食适应,比如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有没有发烧、拉肚子、或者孩子不舒服等;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隔一到两周后再添加新的品种。在蛋黄、谷类添加完之后,依次添加肉类、鱼类、虾、水果、果泥、菜等,大人能吃的,小孩也要逐渐添加上去。不能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就让孩子吃鱼、肉,孩子不容易消化,胃肠道的酶也是一个逐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

有的妈妈在小孩2个多月时就让他吃水果汁,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水果主要是补充一些维生素。但是,水果不具备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中的任何一种,从严格的角度说,孩子不能靠吃水果过日子。在4个月以后给孩子添加水果,蒋主任不把它作为辅食添加,因为它不是非常必须的。在后期,才可以把水果作为每天添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开始量是很小的

辅食添加应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开始喂养辅食时,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在吃完母乳后,喂一到两勺米粉,喂1/4个蛋黄,或更少一些,随着孩子身体发育需要以及对某一种辅食适应了,可能吃的会多一些。

年轻的妈妈一定要注意:不是第一次就要求孩子吃很多。辅食添加的时间可以在母乳喂养之后,也可以在母乳喂养的间歇添加。

一般小孩的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在孩子吃完母乳后,可能只能喝下十几毫升比较浓的液体(菜汤、果汁等);固体的食物只能吃下几十克,少时可能只有十克。很多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孩子,只吃一勺、两勺,太少了,大人也只够塞牙缝。可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够了。添加辅食后,可以根据体重的增长来衡量孩子吃的量够不够。比如添加辅食后,孩子的体重增加很好,身高也增长很好,表明孩子的营养已经够了。如果辅食的量不够,孩子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不爱活动,身高、体重的增长不太好等。

小孩刚开始添加辅食时,量比较小,所以在制作辅食的时候,会有一些麻烦。有时做一点,孩子吃不完,父母觉得每次做,挺费事的(一天要添加两、三次),不如一次多做些,存到冰箱里,下次拿出来稍加热就给他吃。其实,冰箱里并不是安全的,细菌的感染在冰箱里仍然可以进行。我们主张孩子的辅食尽量现做现吃,可以把生食(比如猪肝等)切成小块分别用保鲜袋装起来,冻在冰箱里,在吃时,只取出一小块给孩子做,而不是冻一大块,然后都做了,放在冰箱里分顿给孩子吃。现在商场里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肉泥,蔬菜泥,肝泥等,标签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着吃。如果这种食品不被污染的话,是可以的 不过,有的父母在打开之后,先给孩子吃,忘记把剩下的存放起来了,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再盖上,把它放在冰箱里。在这个时间,难保不被污染。

常见错误理念

◎显富、溺爱、主观。

孩子进食,不管是辅食添加还是母乳喂养,目的是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能够健康的成长。调查发现,有些父母喂养孩子的动机是家里贫福的象征。爱孩子、关心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过多的喂养,把孩子喂养的比较胖,这说明家里比较富裕、经济状况比较好,这些复杂、不太健康的动机,容易喂养过度,导致肥胖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不太正确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偏食、挑食。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喜好添加给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喜欢的就买给孩子吃,不喜欢的也就不做给孩子吃,这是很错误的。

◎生理需要变成感情索取

在喂养的模式方面,家里一般就一个小孩,吃饭时让孩子感觉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几个人追着喂孩子,小孩可以把吃饭的行为延伸为对其它东西的索取,比如,不让看电视就不吃;而不是让孩子明白吃饭是生理需要,肚子饿了,就应该吃。比较好的家庭,主张孩子在进食方面尽早独立,他们把孩子的吃饭看做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国外有很多家庭是食物由父母来提供,孩子坐到餐桌上,他想吃什么,吃多少,由他自己来决定,这样对于孩子正常的生理调节起到更好的作用。因为父母觉得孩子饿了,就给他吃,事实上孩子并不一定饿,因为他需要的不多。

本文Hash:ac515193b24890fadfc0eef7ee69b515ed7564c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