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别再往孩子嘴巴里塞塞塞了!看看欧洲的父母都这样给孩子喂辅食

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吃,叫全家人喂你吃。看看欧洲人怎么给孩子喂辅食。

在我们国家,孩子从6个月开始添加含铁米粉,将米粉调成糊状,喂给孩子吃。很多父母都认为,没错,就是这样的啊,全世界孩子都这么吃。然而并不是。如今,还有另外一种喂养理念风靡欧洲的英国等地,且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接受。那就是Baby-led-weaning,简称(BLW),翻译过来比较贴切的说法是“让宝宝做主引导辅食添加”,它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用手拿着进食,不强迫,甚至主张第一口辅食自己吃。

BLW与我们熟知的传统辅食添加方式,有哪些不同呢?

时间上,传统辅食添加建议从6个月开始,9个月之后开始给宝宝“手指食物”。而BLW从开始就鼓励让宝宝自己动手拿着吃,添加时间要根据宝宝发育情况,建议在6~8个月期间。

在“吃什么”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我们熟知的喂养观念是,最初添加泥状的食物,慢慢到手指食物,家庭食物,依次过度。而BLW建议给大小和软硬都合适的手指食物,比如面包、磨牙饼干、切块水果等。进食方法也不一样。很显然,传统辅食添加方式是需要家人喂的,而BLW提倡让孩子自己吃,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是不是觉得很颠覆。

BLW最独特的喂养理念在于“主动”。父母不去喂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吃东西。父母只需要准备大小适当的食物,从不说“喂”,而是为孩子“准备”食物,他或许需要时间来适应,但是父母不要催促,也不要代劳。所以可以说,BLW本身就是相信孩子自然发展能力的一种育儿理念。

介绍这样一种理念,更多的是一种呈现和养育思路的拓宽。

提醒大家重视BLW反复提倡,但是我们生活中却在逐渐丢失的做法:鼓励孩子自己来,不强迫。

而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喂养方式,手指食物”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都很关键。让孩子自己掌握进食速度,品味食物的味道,锻炼手指的精细运动……

神奇的手指食物

6个月,你可以给孩子吃

7个月,你可以给孩子吃

8个月你可以给孩子吃

9个月,你可以给孩子吃

10个月,你可以给孩子吃

低头族父母,看看你们都把孩子害成什么样了!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幅画面:“爸爸妈妈,陪我玩一会嘛。”父母在孩子身边自顾自地低着头看手机,孩子叫半天,父母都没有反应……

你是否想过,

做“低头族家长”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培养出“低头族2代”

孙女士家有1岁的小宝宝,自从家里安上无线网络,孙女士和老公总忍不住打开手机刷微博、玩微信,卧室里、马桶上,甚至看电视时也“机”不离手。渐渐地,孩子似乎也对手机产生兴趣,每每看到父母玩手机就爬过去拼命抢,竟然学会了用手指在屏幕上滑来滑去……

要知道,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父母要是常常陷入看手机模式,就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沉溺于手机之中。

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当孩子想表达时,父母若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其实,父母成为低头族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地发展,而且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很冷漠,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削弱父母的权威

小学生心声:“我写作业时,我妈妈就在我面前看手机,我就特别不想写作业,就特别想也跟我妈妈一样玩手机。”

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易让孩子认为自己玩手机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一天当他向父母提出玩手机的要求却被父母拒绝时,他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平衡感,这个时候就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父母的权威就会大大削弱。

使孩子饱受感情冷暴力

“低头族”家长,你们明白吗?在家庭关系中,陪同并≠陪伴。父母不与小孩子进行足够的交流,小孩子很容易出现“缺爱”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反复、持续、长期地忽略孩子的身体和情感需求,放弃、淡化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关爱,必然会对儿童造成严重而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

父母如何摆脱手机,增进亲子关系?

这年头,要家长们回到家后完全脱离手机是很难做到的,但家长们可以在不破坏原则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手机。那么具体如何做?建议如下:

改变认知

不想被手机控制,家长首先要改变认知:手机和网络只是社交的一个虚拟手段而已,跟孩子面对面聊天、与孩子相约享受亲子游戏等其他的社交方法,才更能增进亲子关系。

习惯离开手机

想摆脱手机依赖症,家长可以先从基本的距离做起,比如回家后刻意把手机放到高处,开车放到手盒里等等。一有机会,可以把孩子拉在身边多交流交流,比如说吃饭时、孩子写作业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等。

休息时间不要看手机

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在每天临睡前,为孩子讲一些睡前故事,也可以问问孩子们一天过得怎么样等等。千万不要一边对孩子们说“快睡”,一边拿起手机在孩子身边玩。

Tips: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时,不要责怪孩子们烦扰你,如果实在有事可以和孩子们解释清楚。

开展有益身心的亲子活动

父母要多陪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郊游等,通过户外活动不但增加了生活情趣,而且通过多样化的娱乐活动释放了压力,同时也很好的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

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父母每天可固定一段时间来陪孩子,比如在孩子给你唱歌跳舞时,或者向你汇报学习成绩时,请放下手中的手机,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你“爱手机多一点”。

活动结束后,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利用这个时间段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内心想法,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

小编寄语:

父母们,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来的重要,希望家长回到家后,能把不必要看手机的时间拿来多和孩子沟通与互动,而非仅仅是陪着。其实,面对面地交流,仍是人和人之间最有质感、最温暖的方式。

低头族父母,看看你们都把孩子害成什么样了!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幅画面:“爸爸妈妈,陪我玩一会嘛。”父母在孩子身边自顾自地低着头看手机,孩子叫半天,父母都没有反应……

你是否想过,

做“低头族家长”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培养出“低头族2代”

孙女士家有1岁的小宝宝,自从家里安上无线网络,孙女士和老公总忍不住打开手机刷微博、玩微信,卧室里、马桶上,甚至看电视时也“机”不离手。渐渐地,孩子似乎也对手机产生兴趣,每每看到父母玩手机就爬过去拼命抢,竟然学会了用手指在屏幕上滑来滑去……

要知道,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父母要是常常陷入看手机模式,就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沉溺于手机之中。

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当孩子想表达时,父母若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其实,父母成为低头族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地发展,而且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很冷漠,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削弱父母的权威

小学生心声:“我写作业时,我妈妈就在我面前看手机,我就特别不想写作业,就特别想也跟我妈妈一样玩手机。”

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易让孩子认为自己玩手机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一天当他向父母提出玩手机的要求却被父母拒绝时,他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平衡感,这个时候就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父母的权威就会大大削弱。

使孩子饱受感情冷暴力

“低头族”家长,你们明白吗?在家庭关系中,陪同并≠陪伴。父母不与小孩子进行足够的交流,小孩子很容易出现“缺爱”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反复、持续、长期地忽略孩子的身体和情感需求,放弃、淡化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关爱,必然会对儿童造成严重而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

父母如何摆脱手机,增进亲子关系?

这年头,要家长们回到家后完全脱离手机是很难做到的,但家长们可以在不破坏原则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手机。那么具体如何做?建议如下:

改变认知

不想被手机控制,家长首先要改变认知:手机和网络只是社交的一个虚拟手段而已,跟孩子面对面聊天、与孩子相约享受亲子游戏等其他的社交方法,才更能增进亲子关系。

习惯离开手机

想摆脱手机依赖症,家长可以先从基本的距离做起,比如回家后刻意把手机放到高处,开车放到手盒里等等。一有机会,可以把孩子拉在身边多交流交流,比如说吃饭时、孩子写作业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等。

休息时间不要看手机

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在每天临睡前,为孩子讲一些睡前故事,也可以问问孩子们一天过得怎么样等等。千万不要一边对孩子们说“快睡”,一边拿起手机在孩子身边玩。

Tips: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时,不要责怪孩子们烦扰你,如果实在有事可以和孩子们解释清楚。

开展有益身心的亲子活动

父母要多陪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郊游等,通过户外活动不但增加了生活情趣,而且通过多样化的娱乐活动释放了压力,同时也很好的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

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父母每天可固定一段时间来陪孩子,比如在孩子给你唱歌跳舞时,或者向你汇报学习成绩时,请放下手中的手机,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你“爱手机多一点”。

活动结束后,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利用这个时间段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内心想法,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

小编寄语:

父母们,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来的重要,希望家长回到家后,能把不必要看手机的时间拿来多和孩子沟通与互动,而非仅仅是陪着。其实,面对面地交流,仍是人和人之间最有质感、最温暖的方式。

本文Hash:921d49ae2cc70c7d221ea65dcbea3068d07efa85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