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1米9,妈妈1米7,儿子1米6,医生的话吓坏了所有家长!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所有家长都担心的问题,家长们都担心自家的孩子长得不高,矮别人一截,家长都以为只要孩子吃得好补得好孩子就会长得高,真的是这样吗?1爸爸1米9,妈妈1米7,儿子1米6,医生的话吓坏了所有家长!

小孩在同龄的孩子中也算是蛮高的,只是在最近这一两年不见长高,说话的声音也开始变得粗犷,我们才开始发觉。去医院检查时候医生告知小孩的骨龄已经达到16周岁时候,预计将来的身高在1.6左右,我感觉简直就是不敢相信。我1.70米和老公1.90米的身高,儿子怎么可能只有1.6米。

过后,医生从我们这里了解到,平时我们夫妻两工作很忙,孩子都是由保姆一个人全部负责带的,平时饮食很随意,不吃蔬菜水果,也经常熬夜到半夜11点以后才休息。

我们经常给孩子买营养品,吃很多营养品,孩子13岁之前一直长的很快,孩子变声才注意到,现在想想都是欲哭无泪啊。。。

2从医学上来说,想要孩子长得高,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前,三个年龄段很重要!

第一,在4岁左右,人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养成,这些条件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男孩8岁时,女孩7岁时候,在性发育前,看看孩子是否发育正常,有无早熟的迹象。

第三,孩子十二三岁时候,主要目的是为了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也可以进行最终身高的预测。家长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发育后期如15—18岁时再治疗,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

医生建议,孩子的饮食最好以蔬菜和鱼类为主,少吃肉,不吃油炸品,不喝饮料,不建议吃补品。除非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免疫力低下,才适当采取一些进补,但也要遵医嘱。

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序言1

摘要: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序言1,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序言1没有万事俱备的父母我们家大丫头承敏刚出生那天,看着眼前这个闭眼酣睡的柔软的小生命,我口出豪言:“为了孩子,我可以豁上性命!”并暗自立志:“嗯哪,可得要好..

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序言1

没有万事俱备的父母

我们家大丫头承敏刚出生那天,看着眼前这个闭眼酣睡的柔软的小生命,我口出豪言:“为了孩子,我可以豁上性命!”并暗自立志:“嗯哪,可得要好好养呐。”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立志成为“超男”的呢。

虽说我和老婆也隐隐地担忧:“这孩子可怎么来养啊?”但是为人父母的小小自信还是有的。毕竟,我在妇产科和小儿科实习过,接触过很多新生儿。老婆呢,不仅习读了育儿书,还因为自己的药剂师出身,有科班功底,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没什么大的惧怕。

可是我们的孩子最终没有自然分娩成功,而是剖腹产生下的,这个意外让我们大跌眼镜,也让我们意识到育儿这件事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孩子出生了,理所当然是要被母亲抱着喂奶的,可是承敏出生都一个半月了,一看见母亲的乳头就呕吐。这先不说,本来完全可以躲过的黄疸终究也没逃脱,为此不得不住了一周的院。

她出生后六个月间我们俩没睡个囫囵觉,更要命的是有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来,让我们小夫妻俩惶恐不已。诸如给孩子洗澡,换尿布……虽说都是小事,可也要一一从头学起不是?

起初我照顾承敏的样子和那些电影中惯常见到的刚刚升任爸爸的男人一样狼狈。很长一段时期里,承敏只要我抱着就哇哇大哭。还记得第一次给奶瓶消毒,我傻头傻脑地,还没把瓶盖和瓶子分开,就一下子全扔热水里了,直接结果是把奶嘴给烫化了。

在“上岗”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学会了通过孩子的哭声、脸上的表情来判定是该喂奶了,还是该换尿布了,要不就是消化不好,小家伙郁闷了,等等。就是白天在单位上班,我也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不时给老婆大人打电话,仔细询查。

“啊呀,师兄,养孩子真是累。不停地换尿布啊……还昼夜颠倒,到了晚上简直痛苦死了。”

承敏出生一个多月的时候,我约师兄一起吃午饭,席间我朝师兄大吐苦水。没想到师兄回道:“就你,一大夫!你老婆,一药剂师,还怕啥啊?!”接着举起酒杯,建议道:“要是你们都说不懂,还觉得苦恼的话,搁一般人身上怎么办啊?我觉着吧,你正好可以把你的育儿过程、中间发生的事、需要的医学知识融合到一起,开个专栏!”我最终听从了师兄的话,一点一点坚持了下来,成果就是东亚日报上分30次登出的“医生爸爸和药剂师妈妈的育儿日记”,也就是您眼前的这本书。

我们俩在每次承敏有新情况时,就好像分配了新任务一样,紧急出动,四处查询医学书籍,甚至动用电话和网络,向“过来人”请教。而且我还仰仗自己医学记者的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问题就向相关专家咨询,充分利用了手头资源!

当然,事实上我们俩交出的答卷并不都是标准答案。譬如在断奶初期是忌给孩子喂甜味过重的水果的?我们总是因为孩子爱吃、好喂等理由把什么草莓、橘子等都喂给孩子,以至于再喂那些寡淡无味的蔬菜粥时,孩子理都不理;还有,喂完牛奶后立马哄孩子入睡对孩子的牙齿很不好,可我俩觉得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入睡,所以直到孩子15个月大,我都没给孩子断过奶瓶。

当时能做的真是竭尽所能了,但还是留下了 不少遗憾。

看看周边家孩子和我们家承敏年龄相仿的年轻夫妇,读读来自读者的信件和网络上的很多疑问,我不由感觉到育儿中的很多错误和很多感受都是在重复上演的。

当育儿战役打响的那一刹那,世上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人多少都会有些惶恐、紧张、手足失措。究竟有没有一本书来给他们提供指导?想到我们作为“过来人”,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经历和医学知识为他们提供指导,这本书便如此出炉了。

为了把我们的感受更真实地传达给读者,很多我们犯过的错,一些想当然的做法,虽然很丢面子,但我们还是鼓足勇气拿出来分享。有异议或者已经变化的医学知识我们也都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并找相关专家给予了准确解答。我做药剂师的太太也把育儿需要的药品逐一作了整理,我们没有效仿百科辞典罗列各种病状,而是根据我们的实战经验,选取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写进书中。

妈妈对新生儿1对1的早期教育

妈妈+宝宝——一家人游戏是一种快乐、活跃、自然和极富缔造性的早期成长教育活动,也是孩子成长的一条直接的路径。游戏是很有趣的,虽然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乃至显得有点无聊,可是它是你培育孩子认知、感情和社会本领的主要法子之一。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

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

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

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赤色珠子的本领会比挑玄色的好,由于了解玄色是近来的事。一来使宝宝更正确了解色彩,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筛选和分类的本领。

本文Hash:559d8aa5f53a0ca734162736b200d5b56c3e4ca6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