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需不需要补碘?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维持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缺乏时甲状腺代偿性分泌增多而肥大,颈前发生肿物,即甲状隙肿;胎儿缺碘使智力及生长发育低下,成“呆小病”或名“克汀病”,影响人口质量。为了予防碘缺乏,我国普遍推广了加碘食盐,在食盐中加碘20—40毫克/公斤,每克食盐含碘20—40微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碘的供给量0—6个月为40微克,6—12月为50微克,母乳、婴儿配方奶粉及牛奶中的碘都是充足的。1—7岁为70微克,7一13岁为120微克,13岁至成人为150微克,每日吃加碘食盐3—6克,再常吃些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发菜等,就不会缺碘了。吃碘太多,可能发生高碘性甲状腺肿,正常儿童每日吃加碘食盐,就不需再补碘。只是加碘食盐要买可靠的,装入带盖容器,盖紧;炒菜后放盐,以免碘的挥发损失。(此文由三鹿提供)

正常发育的儿童还需要补钙吗

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养儿育女最为担心的。生怕自己孩子吃得不够,比不上别人家的。因此,只要说是好的,都往孩子面前送。小熊糖、液体钙,汗多就是缺钙,烦躁就是缺锌,生长缓慢就是缺铁。而事实上,专家一致认为,膳食均衡和户外运动是保证孩子健康的最佳方式,在摄入情况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再考虑添加营养品。

扎手指验营养元素没科学根据

根据不少家长的反映,现在不少医院,宝宝到了半岁左右,就会建议孩子扎手指检验微量元素。

网友“兔大王”介绍,她的孩子因为较为瘦小在验微量元素后,被认为是缺钙、铁、锌。医生开了鱼肝油、维生素D以及钙片,并强调一定要吃。“才六七个月的孩子,怎么吃得了这么多药?”

而网友“CJ可人儿”的孩子也在半岁左右被要求验营养元素,验出缺铁缺钙等,带回家一大堆药。

事实上,因为扎手指验出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被医生引导吃营养品的例子不在少数。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苏宜香认为,通过微量元素检测评价儿童体内营养素状况是一个误区。因为手指取血是末梢血,会有组织液混入,不能充分代表血液水平,头发检测没有意义,即使是静脉取血获得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相应组织内含量。“测出来的结果,90%都是假象。”

苏宜香介绍,扎手指验微量元素,最多可以作为是否锌缺乏的参照;至于铁是否缺乏,则要抽静脉血验含铁蛋白才可以判定,而钙更不能从扎手指检出,因为那是通过检测骨密度才可以检查的。“怎么知道孩子的营养状况好不好,第一个是饮食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第二个你的孩子生长发育的水平好不好,跟同等9个月大的孩子,他的生长是什么样的水平,孩子健康不健康,生病不生病,还有基本的生长发育的指标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健康,扎手指是不能信的。”

儿科专家崔玉涛认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不论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不应考虑给孩子补钙和DHA,因为母乳、配方奶中有足够的含量。只有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时配方奶每日不足500毫升时,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200至400单位/天。太阳光可促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但没有研究表明太阳光与维生素D之间的数量依赖关系。

超常儿童也需要正常教育

超常儿童就是一些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方面显著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智能发展正常的1-3岁的婴儿,对方位的辨别能力很差,3岁儿童一般能辨别上下,却难于辨别前后、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超常行动阶段,掌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很差,3岁以前的儿童掌握“3”这个数字就相当困难。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超常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感知特别敏锐,如对汉字字形的形象知觉,一般视觉和听觉的辨别力,以及方位知觉等的发展,均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记忆力也比较强,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有了初步发展,他们都能辨别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辨别汉字的一些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儿童一般都能识几百个到一千个汉字。能认一百以内的数目字,有的还初步会算5以内的加减。

超常儿童在幼儿阶段的智能发展也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特点除了具有精细的视、听辨别能力、较强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注意力之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对抽象概念的词如“交通工具”等能有一定的理解,基本上能进行一级或二级分类(例如在实物图片分类实验中,他们把汽车、火车、电车、自行车放在一起,归为“车子”一类,这是一级分类;他们又把飞机、轮船和车子一起,归为“交通工具”一类,这是二级分类)。而一些研究资料表明,6岁儿童一级分类正确率只达到69.8%,8岁儿童二级分类正确率才达58.3%,而超常儿童在幼儿期就远远超过了这些标准,说明他们的类概念有了相当的发展,因而他们在掌握数概念和进行运算方面,也很突出。这些超常儿童几乎都会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超常儿童在学龄初期的一般特点是:求知欲望强,学习自觉,不仅记忆力强,特别是思维敏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突出,有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相当高的发展。由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较高,所以他们的学业成绩往往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他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入学读书,有的甚至连连跳级。

近年来,早期教育在国际和国内都受到普遍重视。不少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决定其今后的智能发展水平,对于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更是如此。专家指出,一要适当,二要全面。所谓适当是指进行教育的时期并不是绝对地愈早愈好。同时要注意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避免儿童智能过早地只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正确的早期教育,会使更多儿童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错误的早期教育反而会糟蹋其未来的才能,或者破坏其种种能力之间的平衡,或使儿童负担过重,反而有害于他们的正常发展。

社会舆论、家长和教师对超常儿童以及早期教育也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有些家长对儿童往往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也有些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看成单纯的知识教授,片面追求知识量,忽视了智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有些家长和教师则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对我国超常儿童的数量虽然没有进行普遍调查,但是按常态分配来看,这个数量会相当大的。如果这相当多的超常儿童能及早被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因材施教地进行定向培养,将是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大好事。

本文Hash:3569ae552014da889ca163e3b9af1fa97f4c32eb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