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可乐的孩子容易变弱智?

导读: 过饮可乐的4大危害: 1.易变小胖墩 2.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3.牙齿的甜蜜杀手 4.谋杀儿童脑神经

 

虽然现在市面上出现的饮料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若问到孩子们最爱喝的是什么饮料时,大多数孩子都会回答:“可乐!”

 

 过饮可乐的4大危害:

  

1.易变小胖墩

  现在,很多孩子在外面就餐时常一边吃饭一边喝可乐。营养师提醒:吃饭配可乐,身体易发胖。

  从营养角度来看,除了水,可乐基本不具有营养价值。相反,可乐中一些成分,在一定情况下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过量的二氧化碳、磷酸、咖啡因等,可乐中含有的热量还被认为是儿童肥胖的“帮凶”。一罐355 c.c.的可乐,大约含有35公克糖,相当於140卡热量,相当於半碗饭的热量。

  不过,只有热量相等,营养素却相差大,因糖只含有热量,其他营养素一点也没有,是空有热量的空卡食物或垃圾食物,经常饮用,会积少成多,易致孩子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只喜欢喝有甜味的水,而不喝白开水。在餐前或就餐时大量饮用可乐,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身体营养的供给;如果正常饮食后再喝可乐,会增加额外热量的摄入。

  

2.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可乐作为一种碳酸饮料含有气体——二氧化碳,它会刺激胃液分泌,造成胃酸在肠胃的堆积,从而使孩子容易感觉腹胀,降低孩子食欲,进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饮食中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

  可乐中还含有一种叫磷酸的成分。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孩子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正值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与青少年,需要充分的钙质,使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维持良好的骨骼新陈代谢,并使骨骼密度达到最佳状况,所以不宜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另外,磷酸还会阻碍铁质的吸收,铁是制造血液的主要材料之一,一旦铁质不够,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孩子们,也正需要足够的铁质来快速造血。尤其是青春期少女,铁的需要量更高,因为每个月的月经,会固定损失大量铁质。所以爱喝碳酸饮料的女孩,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少女喝可乐谨防骨质疏松。研究显示,汽水会加速骨质流失,尤其爱喝可乐的少女,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者的5倍!

  

3.牙齿的甜蜜杀手

  可乐中的酸性物质对孩子牙齿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得牙齿的保护层变薄,极易受到损伤;再加之可乐中糖的作用,也会使得孩子出现龋齿的机率大大增加,危害到孩子牙齿的健康。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一项调查表明,若经年累月,日喝3罐,便可能弄得齿坏牙酸。若日饮1升含酸性及带糖分饮料1至2年,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便会被酸蚀掉。菲腊牙科医院每年接收近20宗被酸性饮料酸蚀牙齿的复杂个案,有求诊者因每天饮数罐或数瓶可乐,致保护牙齿的珐琅质几乎全被酸蚀掉。

  

4.谋杀儿童脑神经

  可乐中含有咖啡因,1瓶340克的可乐型饮料含有咖啡因50~80毫克。有人做过试验,成年人一次口服咖啡因1克以上,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即使1次服用1克以下,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中毒症状。对儿童来说,咖啡因有刺激性,能刺激胃部蠕动和胃酸分泌,引起肠痉挛,常饮咖啡的儿童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则会导致慢性胃炎。咖啡因能使胃肠壁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肾脏机能,使肾水流增加,导致小孩多尿,钙排出量随之增多,儿童的骨骼发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咖啡因还会破坏儿童体内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婴儿营养】更多精彩推荐:

24种食物不适合宝宝吃[图]

特殊宝宝的喂养要特别对待

儿童饮用豆浆的禁忌

为何宝宝喝牛奶会腹胀?

预防前列腺癌的五类美食

(编辑:安莹)

拿可乐当水喝的孩子容易缺钙

多汗、睡觉易惊醒、牙齿长得慢……冬冬已经11个月了,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提示陈女士:妈妈,我缺钙了!然而,当陈女士带着孩子到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咨询时,医生建议给孩子补充的不是钙片,却是鱼肝油(含维生素d)。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唐普润指出,其实1岁以内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缺钙,而是缺维生素d。因为1岁以内的孩子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非常低,加上秋冬季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的机会又比较少,从而阻碍了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恰恰是帮助钙质吸收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不够,补多少钙都没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从小不爱喝水,只喝可乐、而且爱吃薯条和肉类,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影响钙质的吸收,甚至会“赶”走部分钙质。因此,家长[微博]们在关注如何给孩子补钙的同时,还应检讨一下孩子的饮食搭配。

晒太阳小贴士

以前认为要晒宝宝的屁股和背才能满足宝宝维生素d的需要。但唐普润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最新的观点认为,母乳喂养宝宝,每天只要保证其面部和手部皮肤在户外暴露1——2个小时就可以了。

o形腿、佝偻病

不因缺钙而是缺维生素d

由于养育观念的不同,不少老人家对于补钙的观念总有点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以前的孩子哪有补什么钙?不照样长得挺好的吗?殊不知现在很多70后由于儿时缺钙,身体上不多不少都存在某些骨骼改变,如方颅、鸡胸、“o”形腿或“x”形腿等,“只是这些改变也许不明显而没有引起注意罢了。但其实这些缺陷都是拜缺钙所赐的。”广医三院儿科主治医师谭小华说。

无论是佝偻病还是“o”形腿、“x”形腿,一般人想到的原因首先就是缺钙。但谭小华说,实际上出现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只有补充维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说,缺钙是小儿佝偻病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其实是维生素d。

据介绍,缺乏维生素d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影响钙质吸收,其后果除了危及孩子的骨骼生长,还会影响肌肉发育和神经兴奋性改变。其中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佝偻病主要在婴儿期较为常见,发病最初的表现为烦躁、无原因的哭闹、夜啼、睡觉时常被声音惊醒、出汗多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有些孩子由于汗多刺激头部而经常摩擦,以致在枕部周围出现一圈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

大多数宝宝都需要补维生素d

维生素d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与钙的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谭小华告诉记者,维生素d与钙、磷共同作用,可健全全身的骨骼及牙齿,有效地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如果缺乏维生素d,吃进去的钙质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谭小华说:“因此大多数宝宝出现缺钙现象后需要补的是维生素d而不是钙片。”

对于1岁以内的小宝宝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非常低。“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少,而1岁以内宝宝常吃的水果、蔬菜中不含维生素d,配方奶里维生素d的含量也非常有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唐普润说,因此1岁以内宝宝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一般来说,我们提倡孩子多晒太阳,因为维生素d被称作阳光维生素,皮肤只要适度接受太阳光照射便不会缺乏维生素d。”但问题是,现在能每天坚持晒太阳的宝宝并不多,尤其是秋冬季,宝宝接触阳光的机会更少,再加 一些家长晒太阳的方法并不正确,因此需要通过额外的补充剂来补维生素d。

那么,维生素d一天到底补多少才合适呢?

医生建议,11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可选用每粒含400iu(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制剂补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鱼肝油。双胞胎宝宝和早产宝宝从出生第2周起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补充的量是800iu,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另外有专家认为,3岁前的宝宝由于生长速度快,户外活动少,喂养困难,或添加辅食不及时等因素,需要一直通过药物补充维生素d。不过,有医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例如唐普润主任就认为,除非特殊情况,其实1岁之后的宝宝由于室外活动多,可从皮肤照射充足的阳光后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所以不需再补充鱼肝油,建议家长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咨询医生的意见。

钙摄入量可以算出来

谭小华医生指出,无论是维生素d还是钙,其实人体每天所需的量都是有标准的。作为家长,应该做做数学题,算一下自己宝宝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钙大概有多少。例如对于吃配方奶的宝宝来说,每种奶粉的钙含量都有差异,家长可以根据奶粉营养表中列举的每100毫升钙含量,计算宝宝每天能从配方奶里摄入多少钙。

此外,再估算一下从辅食中大概能摄入多少钙(有资料显示,我国居民从日常膳食中摄入的钙大概只有400毫克,宝宝的摄入量更低)。然后比对一下以下的标准,大概就能算出宝宝钙摄入量是否有“缺口”了。

据介绍,6到12个月的婴儿需要钙400——600mg/日,这与美国和我国所定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rda)400——600mg相同。1——10岁儿童每天补充800mg钙是足够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对这一年龄段儿童每日应供给800——1200mg的钙。这比我国rda的800mg要高。青少年在性发育成熟期前,每日需要补充钙400mg左右,在性发育期每日需要钙400——500mg。

除此以外,专家强调,有些宝宝确实是需要特别补充维生素d和补钙的:

1.患有肝肾疾病或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的宝宝;

2.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轻(低于2.5公斤)的宝宝;

3.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

4.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

5.少晒太阳的宝宝;

6.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

7.吃奶少的宝宝。(专家建议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最好能维持400毫升——600毫升的奶量。)

多种食物会影响钙吸收

据谭小华介绍,如果宝宝的膳食搭配得好,确实能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钙量。例如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的膳食行为会让宝宝丢失大量的钙。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此外,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也会导致钙的大量流失。相反,如果家长每天给孩子制作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等富含大量维生素c的植物饮料,则会促使钙更好地被小肠吸收。

补钙时间没有规律

每天补钙的时间选择不当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分次小剂量地给宝宝补钙比一次大剂量服用吸收率高,并且最好在饭后1——1.5小时服用。如果每日只服用1次,最好安排在每晚临睡前服用。此外,单靠配方奶来补钙并不能完全达到效果。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吃配方奶就不 要补钙了,这是错误的认识。

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肠胃脆弱,实行无油饮食。但事实上,像维生素d、维生素a等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宝宝体内必须有一定的脂肪含量才能帮助这些维生素的吸收。

孩子吃的太多容易变“笨”


专家提醒说,贪吃会影响大脑发育,从而降低孩子的智力。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会把人体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调集到胃肠肠道来。而充足的血供应是发育前提,如果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其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贪吃会造成“肥胖脑”,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

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而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会降低。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即大脑某些部位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这就必然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这些区域如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智力会越来越差。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吃了容易发生便秘。

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食物而于饭后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而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

本文Hash:e6d4cc4f88399ea5c5080af0caa9df01db24086f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