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需要有“菌”喂养

要让孩子吃到一些细菌

很多专家认为,现在孩子出现过敏、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前提是因为肠道的不健康。那该如何保证孩子的肠道健康呢?很简单,回归自然,保护好孩子体内的绿色环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从坚持母乳喂养开始,避免大量、频繁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要让孩子“吃”到一些细菌。

讲到这里,很多父母会产生疑问“吃细菌?那孩子不就生病了吗?”其实这就是大家的误区。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中,有对人体有害的,也有对人体有益的。有害的细菌种类多,但数量少;有益的细菌种类少,但数量多。这种数量关系,非常利于人体肠道健康,更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

一个趋势和一个沉重打击

1950年-2000年对常见疾病的研究发现,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在过去50年间,发病率明显下降;遗憾的是,在此期间结缔组织相关性疾病、糖尿病,哮喘等非传染性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大量增加。

现在的孩子,出现反复咳嗽、流涕、发热、腹泻、湿疹等过敏情况的越来越多。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过早添加配方奶粉、过早使用抗生素、家庭内环境过于干净至近乎无菌地步,都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明显减低的同时,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多。

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前提是因为肠道的不健康;肠道不健康,是因为我们母乳喂养不到位;还有我们环境中对消毒剂的不当使用,以及大量频繁的抗生素的应用。

我们推崇的环境应该是清洁、干净的环境;可现在很多家庭环境达到近乎无菌,一尘不染的环境。这给我们带来了问题。因为这种趋势,导致非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的增加。

大家都在讲绿色环境、绿色环保,但有谁会注意到人体内的“绿色环境”已经开始被我们自己破坏了?我们体内的绿色环境,那就是正常的肠道菌群。

母乳喂养应该是个有菌的过程

人出生是先吃细菌,还是先吃乳汁?太多父母不喜欢细菌,恐怕孩子粘上细菌。但他们不知道,母乳喂养喂养过程是妈妈先给孩子喂细菌,再给孩子喂乳汁。虽然乳汁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液体,不需要加温,不需要消毒。但母乳喂养不是无菌的过程,是个有菌的过程的。而这些菌不是任意来的,是妈妈在生育孩子二、三十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妈妈在生育之前的二三十年间,通过正常生活过程使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和乳管内积存一些人体有益的正常细菌。经过母乳喂养的过程,把人体正常菌群的种子输送给孩子的。给孩子、给人的一生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所以,母乳喂养应该是个有菌的喂养过程。

母乳喂养不仅为孩子提供营养素,还完成孩子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可以调节婴儿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的成熟,完善婴儿正常免疫功能。使孩子对食物逐渐产生耐受的状态,对今后能够接受更多、更丰富的食物奠定基础。

在喂宝宝吃母乳前,将乳头清洁很多遍。你清洁掉的可能只有少量的脏东西,而更多的是对宝宝有益的细菌。

认为乳房内的前奶积存不好,所以先把前奶挤出来,然后再喂宝宝吃奶。这个过程不仅浪费了前奶中的营养,还让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有益菌。

肠道菌群有益早产儿

正常人肠道约有100多种细菌,形成了人类肠道内正常细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仅不会导致疾病,反而有助于使人具有抵抗肠道疾病的能力,因而维持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对保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任何原因引起的 道正常菌群产生减少、消耗增加,改变了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都容易导致肠道疾病。

肠道细菌还可以加速合成维生素及促进铁、钙、维生素D等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所以,早产儿生后如能尽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维护机体的微生态平衡,可保证早产儿的健康生长发育。肠道的双歧杆菌也能激活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孩子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也是很重要的。

早产儿吸吮力弱,摄入的奶量少,加之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双歧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完善,不利于这些细菌的定植和繁殖;早产儿出生后长时间静脉补充营养、应用抗生素等亦可扰乱其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由于早产儿肠道双歧杆菌定植时间较晚,肠道定植阻力也低,外来的细菌容易侵入,这就是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发生肠道感染的原因之一。早产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较长,也容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所以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使用预防性微生态药物。

尽早为早产儿建立肠道正常菌群,首先要提倡母乳喂养,生后尽早开奶让早产儿进食母乳。早产儿生后如果采用微生态疗法,也就是口服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等,可以帮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或阻止致病菌的定居,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的感染,降低病死率。

解决肠道菌群异常的办法

很多家长,孩子一拉肚子,就觉得家里脏;觉得家里脏,就消毒;一消毒,孩子的肠道就更不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很多过敏性疾病、肥胖都与肠道菌群发育不健康、或者发育异常有直接的关系。有些孩子大量运动后减肥效果并不好,是因为肠道菌群异常;很多得湿疹的孩子抹药就好,不抹就不好,因为这种过敏性疾病不是皮肤病药膏能改变的。

解决肠道菌群失调的最好办法是:大力推广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追求的金标准。而合理使用益生菌,也是对母乳喂养这个自然过程的模仿。

回归自然小宝宝需要有“菌”喂养

如果建议你让孩子吃点细菌,你会怎么想?如果你的回答是绝对不行,那就说明你该纠正观念了。因为孩子需要有菌喂养。

很多专家认为,现在孩子出现过敏、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前提是因为肠道的不健康。那该如何保证孩子的肠道健康呢?很简单,回归自然,保护好孩子体内的绿色环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从坚持母乳喂养开始,避免大量、频繁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要让孩子“吃”到一些细菌。

讲到这里,很多父母会产生疑问“吃细菌?那孩子不就生病了吗?”其实这就是大家的误区。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中,有对人体有害的,也有对人体有益的。有害的细菌种类多,但数量少;有益的细菌种类少,但数量多。这种数量关系,非常利于人体肠道健康,更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而现实中很多父母的做法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养育,比如孩子一拉肚子,父母就觉得家里脏;觉得家里脏,就消毒;一消毒,孩子的肠道就更不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母乳喂养应该是个有菌的过程

人出生是先吃细菌,还是先吃乳汁?太多父母不喜欢细菌,恐怕孩子粘上细菌。但他们不知道,母乳喂养喂养过程是妈妈先给孩子喂细菌,再给孩子喂乳汁。妈妈在生育之前的二三十年间,通过正常生活过程使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和乳管内积存一些人体有益的正常细菌。经过母乳喂养的过程,把人体正常菌群的种子输送给孩子的。给孩子、给人的一生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所以,母乳喂养应该是个有菌的喂养过程。

在喂宝宝吃母乳前,将乳头清洁很多遍。你清洁掉的可能只有少量的脏东西,而更多的是对宝宝有益的细菌。

认为乳房内的前奶积存不好,所以先把前奶挤出来,然后再喂宝宝吃奶。这个过程不仅浪费了前奶中的营养,还让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有益菌。

喂养宝宝有哪些不当需要注意呢?

  新生儿喂养的9个不当:

  1.我的奶没下来,还是让宝宝先吃奶粉吧

  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

  乳汁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多食用一些稀汁类,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有一定增乳作用。同时,母亲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切忌忧思恼怒,还要有胜任哺乳婴儿的信心和热情,因情绪不良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带来更多的麻烦。

  2.刚分泌的乳汁看上去好脏,还是挤出去吧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颜色淡黄、黏稠(其实不是脏),量很少,非常珍贵。初乳营养丰富,能增加宝宝的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健康成长。初乳还能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准备不喂奶的母亲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给宝宝。

  3.夜里好困啊,还是躺着喂奶舒服

  产后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困。夜间遇到宝宝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宝宝的嘴里一送,宝宝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因为宝宝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很容易压住宝宝的鼻孔,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编辑:苗皓)

本文Hash:cdc5f1dc2734616090d52f19d1ee101137c2ae6b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