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别迷信激素长个

孩子看着就比别的小朋友更“娇小”,一测量连同龄儿童的身高标准都没有达到,运用医学手段可以干预生长激素,实现长高。但专家同时指出,人体身高都有一定规律,没有那个遗传基因,想着依靠打针吃药达到模特身高是不可能的。

医学上用于干预身高的叫“基因重组人生长素”,是通过注射,解决因生长激素缺乏或身体组织对生长素应答效率低,引起的“矮个子”问题。

看到这个消息别兴奋得太早。是药物不是仙丹,不可能违背自然生长规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区儿科内分泌科副教授梁立阳介绍,人造生长素用于治疗矮小的临床效果,取决于三要素:开始治疗的年龄、骨龄以及营养供给等因素。

要素一

年龄:3岁前干预效果好

“如果能在3岁前,就让孩子接受治疗,效果是最理想的,且干预年龄越早越好”梁立阳说。

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句话放在身高上也行得通。有些孩子一出生个头就小,这可能跟早产、宫内发育不好有关,随着出生后营养的跟进,不少孩子到2岁前就能赶上同龄孩子的身高。如果孩子到了3岁,仍然矮小,身高达不到医学设定的同龄身高标准最低值,那么他将来70%的可能都长不高。这就是需要接受治疗的孩子。

要素二

骨龄:不看年龄,看“骨龄”

有人就要发问了,以前不重视,到孩子成年之后才发现问题,是不是没办法解决了呢?那也不是。梁立阳介绍,医学上不以年龄为判断标准,而需要医师用专业手段检查“骨龄”,主要利用X线摄片查看手腕部骨骼状况。如果骨龄在12岁之内,说明还有长高空间。如果骨龄大于12岁,或者骨骼已经闭合了,用药“催高”效果就不理想了,医师并不提倡使用。

就是说,骨龄是判断能否用药的标准,即使他已经过了青春发育期,如果骨龄合格,可能还有长高空间。

要素三

营养:七分遗传,三分外因

身高70%由遗传决定,一些外因比如,营养状况、运动量多少、成长过程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等等,决定一个人的最终身高。这就是说,即使注射了"基因重组人生长素",医师也有一定营养与运动上的指导。

误区

“想多高就多高”不可能

每个人都有个“遗传身高”,身高在此基础上高低3~5厘米都是正常的。梁立阳说,人能长到多高,脱不开这个自然规律。大家可以按照下面这个公式推断:

遗传身高(男)=(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0.65

遗传身高(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0.65

以这个数你得心理有数,即使打针,你的身高不会打破这个规律,长成模特身高,那是不现实的。如果你的身高已经达到遗传身高(上下浮动5厘米),医师建议还是通过运动、饮食长高。

这一点是梁立阳特别强调的!千万不能滥用药物,也别以为药物是万能的,得经过专业医师判断,决定是否需要用“基因重组人生长素”干预。

“基因重组人生长素”通过几乎每天的皮下注射来进行,时间和金钱的花销都不小,一年需要好几万块,耽误时间又达不到增高效果,估计不是你想要的。

儿童发育期生长激素别滥用!

 生长激素治疗可能降低儿童骨质密度

  用来帮助很早开始青春期的儿童长高的药物——促黄体素释放素激动剂对身材矮小但青春期时间正常的儿童并不适用。该药能明显降低儿童的骨质密度,使得他们像成人一样更容易骨折。

  巨人症

  儿童时期过多使用生长激素,则会使患者出现“巨人症”。

  导致激素分泌紊乱

  外源性生长激素的过量使用,还可引起人体产生对生长激素的抗体反应,从而影响内源性生长激素的活性及导致激素分泌紊乱。

  肿瘤发生或复发

  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有关。此外,生长激素还可引起接受治疗的患儿原有肿瘤复发。

  特发性颅内高压

  儿童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后,可因迅速纠正长期的生长激素不足而造成脑脊液转移,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腰穿压力增高等。

  小提示:

  很多人认为生长激素疗法是解决身高问题的万能疗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缺乏,或者孩子因为身高受到很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最好通过妈妈的关心让孩子自然地健康成长。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骺板和骨骼,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强化身体的肌肉、骨骼和韧带。因此,可通过每天做30 分钟以上运动,摄取均衡的营养就能让生长激素分泌旺盛,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更多推荐:

环境对孩子智商有哪些影响?

宝宝大脑发育是否仅有一次?

影响宝宝智力的主要因素

性染色体与宝宝智力发育关系

智力与遗传是否有关?

本文Hash:3b0e61d988f22571fe6300382a2134ee0d675475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