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孕期增重过多当心

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后要后悔

1、产后小心你永远减不了肥。

专家提醒,孕期过于肥胖,分娩后体重下降较正常体重妈妈难,很容易变成易胖体质,小心肥胖陪你一辈子。

2、容易得妊娠中毒症。

体重增加过多,准妈妈小小的心脏可是很容易受不了的,很容易诱发高血压或妊娠中毒症。严重的话,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痉挛和严重的产科急症等发病率都会大大升高,真的非常危险。

3、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准妈妈都知道知道,肥胖很容易得妊娠糖尿病的,因为太胖人体负责调节糖质代谢的胰岛素效果会大大下降,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妊娠糖尿病。这个病不仅仅对准妈妈有危害,更是会影响胎儿发育,使胎儿变成巨大儿,妨碍肺部成熟,引发羊水过多,导致早产等。而且就算生完宝宝,准妈妈以后也还可能一辈子都患有糖尿病。

4、胎儿容易变巨大儿。

5、使产道变窄,引发难产。

脂肪太多,会在产道周围也满布脂肪,使产道变窄,很容易引发难产,而且内脏也会积累脂肪,导致脂肪肝等,内脏积累的脂肪过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宫缩微弱会延长分娩时间。

体重增加太少也不好

1、胎儿不够营养,长不大。

2、准妈妈容易贫血,身体机能会变差,生完后照顾宝宝也要消耗很多的能量,过瘦的话产后容易严重疲劳。

3、体重不足,没有足够的体力忍受分娩时的阵痛,长时间持续微弱阵痛的可能性变大。而且如果你脂肪不够,体力不够,分娩时也会不够力量推动胎儿娩出的。

怀孕期间准妈妈要当心摄入过多油脂

孕妇膳食营养多数不合理孕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尤其是蔬菜的摄入量严重不够,容易造成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重要营养素的缺失。不少孕妇虽有意识补充特别营养素,但从补充的品类以及补充的行为反映,未必能完全满足特殊生理时期的需求。典型案例过量吃水果可致妊娠糖尿病自从怀孕后,张女士不但没有孕期反胃现象,反而胃口大开,一餐可吃下怀孕前两餐的饭量;听说多吃水果好,她每天除了补充大量水果外,还要坚持吃一个西瓜。到了怀孕后期,体重达到180斤,小腿肿得像大萝卜,还患上了妊娠糖尿病,原来都是大量吃高甜度水果惹的祸。医生告诉她,安全补充维生素的方法是增加蔬菜量,适当减少水果尤其是高甜度水果的量;少食多餐。因为孕妇体重增加过多会造成许多危险的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肾盂肾炎、血栓症、过期妊娠及胎儿过大和难产等。当然剖腹产的比率也会相对增高,而手术及麻醉的困难度、麻醉后的并发症及手术后伤口的复原等都是问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在生产前后所引起的心脏衰竭,更可威胁到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专家解析孕妇膳食营养多数不合理怀孕期间孕妇对营养的需求和一般人不一样。所谓“一人吃,两人补”,需要考虑自身以及胎儿两人的需要,因为母体是宝宝在胎儿期乃至婴儿期最主要的营养来源。但多数孕妇膳食营养不合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主任医师徐青梅说,她刚刚参与了妈咪宝贝杂志社和美赞臣企业共同进行的“2007中国孕妇膳食营养调查”,在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十个城市1033个有效样本的调查发现,自认为有“暴饮暴食”或“厌食”等不良膳食行为的孕妇高达96.7%;突出问题还有:多数孕妇谷类的摄入量仅是日推荐量(400-500克)的50%;蔬菜的摄入量不足日推荐量(500克)的20%。影响胆碱的吸收。另外,多数人植物油的摄入量超过日推荐量(25克)的1倍;肉/鱼类、蛋类、奶类基本符合推荐量范围,但鱼类不够丰富,DHA含量不足。提醒:徐青梅提出,孕妇对孕期所需营养成分,尤其是胎儿脑部发育相关认知不足,导致孕期膳食摄入失衡以及营养补充不当;孕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尤其是蔬菜的摄入量严重不够,容易造成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重要营养素的缺失;孕妇所补充的营养素未必能完全满足特殊生理时期的需求。专家建议宝宝所需营养及摄入方法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顾问陈学存说,从怀孕周期来看,各阶段的发展都要求全面吸收各种营养素,可适当强化不同类别的营养,这样更有利于宝宝脑部发育。孕早期(第0-12孕周):在这个时期孕妇需要的营养和孕前基本一样,保持均衡饮食即可,由于这3个月还是宝宝脑组织增殖的激增期,因此也需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及富含DHA、胆碱的海产品、花生、牛肝、全麦面包、莴苣、花椰菜、马铃薯、香蕉等。孕中期(第13-27孕周):孕中期的宝宝发育明显加快,营养需求越来越多,而脑细胞迅速增殖分化、脑体积增大。此时,准妈妈除了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外,还应多喝水,多吃粗粮、青菜、水果等含粗纤维的食物。孕晚期(第28-40孕周):宝宝的肌肉、骨骼在继续发育,脑部发育结构、功能也逐渐完善。准妈妈需要补充适量的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肝等。

本文Hash:0adbfa241445532a66f13e9fd55a2f13533dd16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