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妊娠解密

多胎妊娠是什么?

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称为多胎妊娠。多胎妊娠的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高,故属高危妊娠。

为改善妊娠结局,除早期确诊外,应加强孕期保健并重视分娩期处理。

多胎妊娠病因学:

1)遗传因素。多胎妊娠有家庭性倾向,凡夫妇一方家庭中有分娩多胎者,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单卵双胎与遗传无关。双卵双胎有明显遗传史,若妇女本身为双卵双胎之一,分娩双胎的概率比丈夫为双卵双胎之一者更高,提示母亲的基因型影响较父亲大。

2)年龄及产次。年龄对单卵双胎发生率的影响不明显。Hauser等发现单卵双胎发生率在20岁以下妇女为3‰,>40岁者为4.5‰。双卵双胎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升高,在15~19岁年龄组仅2.5‰,而30~34岁组上升至11.5‰。产次增加,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也增加,Chai等(1988)报道初产妇为21.3‰,多产妇为26‰。

3)内源性促性腺激素。自发性双卵双胎的发生与体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较高有关。Mastin等(1984)发现分娩双胎的妇女,其卵泡期早期血FSH水平明显高于分娩单胎者。

妇女停服避孕药后1个月受孕,发生双卵双胎的比率升高,可能是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导致多个始基卵泡发育成熟的结果。

4)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多胎妊娠是药物诱发排卵的主要并发症。与个体反应差异、剂量过大有关。应用人类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以致多发性排卵,发生多胎妊娠的机会将增加20%~40%。

多胎妊娠临床表现:

多胎妊娠时,早孕反应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孕10周以后,子宫体积明显大于单胎妊娠,至孕24周后更增长迅速。

孕晚期,由于过度增大的子宫推挤横膈向上,使肺部受压及膈肌活动幅度减小,常有呼吸困难;由于过度增大的子宫迫下腔静脉及盆腔,阻碍静脉回流,常致下肢及腹壁水肿,下肢及外阴阴道静脉曲张。

相关阅读:

·多胎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的诊断·多胎妊娠的保养·将多胎妊娠的危险降至最低

“多胎妊娠”解密

少数妇女一次妊娠可同时孕育两个或多个胎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胞胎或多胞胎现象。

这种现象是偶然的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著名的生命科学家西林教授通过对人类生育史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西林法则”:即人类每妊娠89次,就有可能孕育一次双胞胎;每妊娠892次,有可能孕育一次三胞胎;每妊娠893次,则有可能孕育一次四胞胎。而一次生育四胞胎以上的产妇极其罕见,故不作为统计对象。另外,美国一家医学杂志最近公布的一项数据则认为:多胞胎发生率正在逐步提高,如四胞胎有可能在4100万名孕产妇中即发生1例。

专家们还认为,倘若没有多胞胎消失现象,人类的多胞胎至少是目前的三倍。70%以上的孕妇受孕后一般怀有两个以上的胎儿,但等到胎儿发育到4~5个月时合只剩下一个了。据分析有两种缘故:一种是胎儿着床不稳,除了一个胎儿扎根外,其余的被母体以某种方式吸收掉;另一种是“同室操戈”,即一个强壮的胎儿为了争夺母体营养,将另一个或几个弱小的胎儿吸收掉或遏制其发育。人体内常发现的牙、头发、躯干等“寄生胎”现象就可能是“同室操戈,相煎太急”的结果。这种观点若能成立,则可改变以往“人类基本是单胎生动物”的论点。

那么,人类一次最多能生育多少胎?1971年7月22日,意大利妇产科医生蒙坦宁博士,从一位35岁妇女的子宫中剖取10女5男计15个胎儿,这是一胎生育最多的世界纪录,但由于胎儿体重太轻,全部没有存活。另一名巴西农妇名叫莎达路,于1964年4月20日一胎生下8男2女计10胎。这10位兄弟姐妹个个活泼健康,现在全都满30岁并成家立业,成为世界上多胎一次存活的最高记录。

而女性在一生中生育多胎次数的最高记录,要数意大利58岁的德来莎。她于1984年生下了她的第73个孩子。自15岁结婚以来,她共生育了13胎单胞胎,15胎双胞胎,8胎三胎和1胎四胞胎,而且都活着。当她生下了最后一个小儿子后,因心脏病发作而施行了绝育手术,要不然她还不知要生育出多少奇闻趣事来,不过她创造的生育多胞胎的世界记录,至今尚未被要打破。

人们常常被一些双胞胎的相貌,甚至生活习惯、社会经历、患病症状乃至死亡等完全相似的现象所吸引,觉得神秘无比。那么,这些“酷似”的现象能否用科学去解释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多胞胎有单卵性多胞胎和多卵性多胞胎之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受精卵只能发育成一个胎儿,如果由一个受精卵在囊胚期分裂成两个以上的细胞群,并逐渐发育成两个以上的胎儿,便称为单卵性多胞胎。单卵孪生的胎盘只有一个,两个以上的胎儿各自有一条脐带与胎盘联系。由于这类多胞胎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因而他们的性别相

[1][2]下一页

本文Hash:0e1a84cd4ad3ee422e931d30dcab31e55239b02c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