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奶妈妈的告白:我的夜你不懂!

  一晃年糕10个半月了,晚上7点半到8点之间入睡,清晨4~6间醒来喝晨奶,喝完放回小床继续睡到早晨7点半。10个多月了,我终于拥有了连续几个小时属于自己创作和好好睡觉的时间。

  在书桌前埋头码字一晃几个小时过去,或者一觉醒来发现已经是早上6点的时候,会幸福地想流泪。

  突然很想写一写我和夜奶的故事。

  大胃王的诞生

  年糕小朋友是典型的大胃王,出生40天的全天奶量就可以达到900ml。让很多妈妈羡慕奶量的时候,我表示无力吐槽“怎么总是在吃啊!”

  大胃王同学,夜里雷打不动2.5-3个小时要起来吃奶(还不算其他哼唧),饱餐一顿以后继续呼呼大睡。月子里,有月嫂换尿布、拍嗝、哄睡孩子,我只管躺着喂奶,并不觉得生活太艰辛。

  满月之后,夜里开始一个人带娃,我的夜奶不归路就这样启程了。

  糟糕的开始

  大约从20天开始,从生育大战中缓过神来的小恶魔开始不睡觉。白天的作息完全不规律,晚上入睡极其难哄,有时候从7点折腾到11点,全家人精疲力竭,小家伙依然大眼贼亮。好不容易入睡,也是夜夜笙歌。

  母乳喂养的好处我背的比谁都熟,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我也高度认可,但是这些精神层面的“鸡血”无法源源不断给予你永久的能量。本身还未完全恢复的新妈妈,被这每日经营的深夜食堂折磨地不堪重负,我的睡眠越来越差,身体越来越疲惫。

  倔强的“小夜马”

  第三个月起,妈妈开始单挑年糕,下定决心要整顿作息。白天除了保证一家三口的饮食,大把时间耗在哄睡、陪睡、接觉。这么多睡眠知识不是白学的,无数次坚定的哄睡和接觉不是白做的,小朋友睡得越来越好了,白天的生活越来越规律,晚上入睡越来越早。

  有句话叫“马无夜草不肥”,那我们亲爱的年糕同学就是一匹不折不扣的“小夜马”。无论白天作息多么规律,我也亲自实践了育儿书上各种帮助减夜奶的指导,3小时的魔咒几乎没法打破。

  天使宝宝都在别人家

  作为夜奶妈妈,最难受的时候,无非是听到别家宝宝“三个月起就睡整觉了”“早就不吃夜奶了”“最多起来吃一次吧”。

  我们总说“生命不是一场竞赛”,“孩子无需比较”,可如果听到“孩子需要完整的睡眠”“孩子睡不好是家长的责任”这样的理论,你还能淡定的了吗?遭遇孩子睡眠倒退、翻身、长牙,夜醒无数次的夜晚,你顶着极度疲劳的双眼却不得不苦撑陪他耗,你还能淡定的了吗?

  最讽刺的是,经我建议的很多妈妈都很快就把第一次的夜奶拖到了12点之后,而年糕依然在10点左右准时醒来,不吃坚决不睡。你说,我还能淡定的了吗?

  粮仓的幸福与烦恼

  作为儿子的粮仓,打他出生起就提供了稳定的粮食。夜间是泌乳素的分泌高峰,我深深觉得奶多跟年糕一直吃夜奶是分不开的。

  对于各路媒体、专家宣扬的母乳喂养的各种美好,我想说:哺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夜奶真的不是。母爱伟大,但这伟大背后牺牲的是年轻妈妈的青春、美貌、对浪漫对美好事物积极追求的勇气。

  我很享受哺乳,但我也很想睡觉。母爱不应是单方面的付出,这份爱也应该包含妈妈的自我成就和成长。

  “育儿专家”的纠结

  在朋友们眼里,我是一个“育儿专家”级的妈妈,对睡眠、喂养都很有自己的见地,也给过很多新妈妈以帮助,自己带起孩子想必是信手拈来吧?对此我只有苦笑。有时候看着夜里醒来闹腾的熊孩子,我会很无奈地说“哥们儿,你是育儿专家的儿子,拜托给点面子好吗?”

  我为什么不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睡眠训练断掉夜奶?

  糕妈是赞成睡眠引导这件事情的,睡眠是习得性行为,如果你从来不教给孩子怎样的睡眠方式是正确的,他可能会一直睡不好。年糕小时候睡眠很差,如果不是老妈子下定决心调整,绝不会有如今这规律的日日作息。

  对于这头疼的夜奶,很多很多次,我都想采取手段了。是不是已经到了必须training的地步了呢?我是不是真的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夜奶频率了呢?也许我的孩子确实在夜里比较需要安慰呢?每每这样问自己,我都会轻轻地叹一口气,还是温和陪伴他的成长吧。

  温柔陪伴,静待花开

  虽然年糕大人在减夜奶的事情上一直觉悟不高,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引导,还是能看见他的成长(以及倒退,汗)。

  三个月的时候,第一觉能睡到接近5个小时,高兴了没多久,被翻身期毁了。半岁的时候,又见着了5个多小时的曙光,这回没敢太高兴,果然又被大脑跳跃期毁了。第一颗牙出得无比艰难,看他难受了几个月,才在九个月冒出牙尖儿,这其中的大晚上的折磨,就甭提了。

  9个月出牙之后,我决心要把3顿以上的夜奶减到1顿。一方面孩子大了,一方面自己也想要更好的休息。倔强的小孩抗争了两晚,第三晚开始就不再在12点之前醒来了。之后不断引导,第一顿的奶的时间挪到1点,2点,3点,4点,现在经常能睡到6点了。

  其实我想说引导的过程很痛苦,若不是想着长痛不如短痛,真不如直接给他喂个奶,大家都好好睡觉来得爽快。“短痛”之后,我的春天终于开始泛出了绿芽。

  如何减夜奶或者断夜奶?那又是长篇大论的事儿了,咱回头另开一篇好好讨论。

  后记

  “妈妈真正拥有孩子的时间其实很短”“这份温情会影响孩子一生”是对的,但用这些来给夜奶妈妈洗脑,鼓励无节制的夜奶是坚决要打击的。夜奶是妈妈和宝宝的私事儿,其他人都无权干涉。只要你跟宝宝都觉得好,夜奶不夜奶,都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没有一个妈妈带孩子是信手拈来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天使到不需要让妈妈操心的。高需求和被需要,才是亲子关系的真谛。正是在这一天天的蹉跎和无穷尽的付出中,才成就了妈妈和孩子最牢固的连结。

  如果你不是夜奶妈妈,你不会理解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们所承受的黑夜的意义。请为夜奶妈妈点赞,请为每一个妈妈鼓掌。

破坏大王自白:妈妈你不懂我的顽皮

父母常会觉得宝宝是个“破坏大王”。尤其是男孩子,这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那么,宝宝破坏行为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呢?作为父母又该如何对待宝宝的破坏行为?破坏大王自白,家长你不懂我的心!

小勇今年刚满3周岁,是个性格温和可爱的小男孩。可是,即便温和的小勇,也常常会在家里搞破坏。妈妈正在洗衣服,转眼工夫,发现小勇把洗衣液倒掉了半瓶,正把洗手液往洗衣液的瓶子里灌。爸爸买了一盆花放在阳台上,没过两天,小勇便把刚发芽的花从花盆里揪了出来。类似的事情一箩筐,在爸爸妈妈眼里,这小家伙现在最擅长搞的就是“破坏”工作了。

父母常会觉得宝宝是个“破坏大王”

自白1:我的破坏完全是无心之失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了五指分化的抓握动作,不过,对于小一些的宝宝来讲,他们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发育都还不完善,所以,动作的力量性、手脑协调性都不好。

因此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宝宝刚刚拿起一件物品,便会“啪”地一下扔在了地上。有时也会出现诸如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杯子,打碎了瓶子等等情况。有些时候成人会把宝宝的这些举动误解为搞破坏。实际上,对于宝宝来讲,这种“破坏”完全是无心的。

爸妈看过来:不要对宝宝碰翻东西或扔掉东西抱有过于关注的态度,也不要斥责。宝宝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如果你再三强调或者斥责的话,会使这件事情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可能会觉得可以用扔东西的方式引起妈妈的关注。此时,父母不妨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宝宝承担一些责任。比如把摔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或者把弄到桌子上的水用抹布擦一擦。

自白2:我在开展探索之旅

宝宝在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妈妈的子宫里,既听不见声音,也见不着光亮。生活在羊水中,像宇航员一样,一直处于失重状态,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出生后,宝宝来到了这个世界,声音、光亮、颜色、气味等种种刺激对宝宝来讲都是既陌生又新奇的。

因此,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由自天然。特别是宝宝2岁以后,开始主动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由自天然

小勇把洗手液倒在了洗衣液的瓶子里,细问原因,才知道,原来他看了电视里科学家做实验就是拿着瓶子倒来倒去,还能透过玻璃瓶看到色彩的变化,所以也要试一试。把长在花盆里的花拔出来,只是因为他想看看花儿埋在土里的部分究竟长得是什么样。

爸妈看过来:好奇心和探索欲是需要得到鼓励和尊重的。不过,为了避免一些危险和不必要的麻烦,父母需要在家里做一些准备。比如,把诸如刀、剪或带棱角和坚硬质地的物品收藏好或者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在宝宝活动的空间范围内,放一些柔软、耐摔的玩具,可供他尽情探索。除此之外,在这个时期,可以逐渐引导宝宝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比如,他可以拆毛绒玩具、小汽车,但是却不能拆笔记本电脑。更好的办法是,父母也带上好奇心,和宝宝一起探索。

自白3:我想让你看到我

妈妈正在电脑旁写方案,征征跑过来,一把抓起了电脑桌上的一张纸,拿在手里撕碎了。“征征,这是妈妈刚写的文案,你怎么能撕碎呢?!”妈妈愤怒地朝征征吼了起来。可是,小家伙却根本不理会。没过多久,他 跑到卧室,翻出妈妈的口红在梳妆台上乱画。

很明显,征征的破坏行为是带着情绪的,并且,破坏的对象都是指向了妈妈比较重要的物品。此时,他很有可能是某些需求没被满足,而故意用破坏的行为吸引妈妈注意。

爸妈看过来:对于宝宝来讲,父母对自己的忽视比责骂更难以忍受。所以,当宝宝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时,便会通过搞一些破坏吸引父母的注意,哪怕破坏行为换来的是责骂。父母要及时与宝宝沟通,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并及时调整自己与宝宝的相处方式,给予他更多的关怀与关注。

宝宝看到爸爸妈妈做的事情,他们也会模仿

自白4:我想模仿,只是有点笨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通常,宝宝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做的事情,他们也会照着大人的样子机械地模仿。比如,有的宝宝见妈妈每天早上涂口红,所以,也会悄悄地拿起口红往脸上涂,但是,通常都会涂成个大花脸。看到妈妈用肥皂水擦桌子,他可能把洗手液倒得满桌子都是,再用抹布擦。

爸妈看过来:对于宝宝的模仿行为,父母不要加以指责,而应该告诉他事情的利与弊,并且教给他相关的知识,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别为我听不懂你说的话,妈妈

宝宝在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之间有很大差异,他们能说的词语有限,但他们听懂的词语却远远超过他们会说的,小宝宝听懂复杂谈话的时间比爸爸妈妈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

你的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吗?千万别小瞧他,说不出来,他却能听懂。他能明白的意思可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你不想让孩子听的话,记住,千万别在他面前说。

很多人都认为一岁的宝宝还不会说话,理解力自然有限,所以毫不避忌地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们的事,反正他们也听不懂。真的是这样吗?宝宝听不明白我们的话?

一岁的孩子还不能离开成人的贴身照顾,除非他们睡着了,照顾他们的人简直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造成了背着孩子说话的机会有限。加上许多人对宝宝的过低估计,实际上,你在当着宝宝的面议论他呢,若是赞赏还好,若你说的话不想让宝宝知道,还是别当着他们的面说为好,若你以为宝宝说不出来就一定听不明白,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宝宝的理解力比你想象的强多了。

许多夫妇都习惯在吃晚餐时进行交流,谈论白天发生的事,当然也一定会说到宝宝这一天干了什么。很多妈妈一遇到其他宝宝的妈妈,更是找到了谈话的对象,若是人家的宝宝恰好和自己孩子的年龄一样,说起你家宝宝吃饭怎么样,我家孩子脾气如何,简直像个经验交流会,而且当事人往往在场,毫无顾忌。下次你再说起自己的孩子,可要注意措词,宝宝就在边上听着呢。

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之间有很大差异,他们能说的词语有限,但他们听懂的词语却远远超过他们会说的,小宝宝听懂复杂谈话的时间比爸爸妈妈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他们能很清楚地理解爸爸妈妈谈话的内容。

大约4个半月,宝宝就能识别自己的名字,当你在谈话中提到他们的名字,宝宝就会对你的话给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小脑瓜已经知道你在说他了。一到14个月,宝宝简直成了识别社交暗示的高手:妈妈生气时,声音就会不由自主地提高,有时还气得全身发抖,呼吸急促;若心情愉快,自然呼吸平静,语气温柔,行动疏缓。宝宝在察言观色中知道了妈妈是高兴还是生气呢。

换句话说,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能发掘到深层的语意。比如,爸妈在给小宝宝换纸尿裤时可能会抱怨哦,臭死了。但心里想的却是宝宝真可爱,她又拉了,那么,宝宝听到的一定是很轻快的语气。若你真的为此感到沮丧和气恼,宝宝也会把气愤和你的语调联系起来。

大部分1岁的宝宝知道50个左右的词语,一般先是那些发音简单,而且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名词,例如妈妈、爸爸等。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学会一些动词,如抱抱、亲亲等,之后他们能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句子中的词。

在18到21个月,孩子们突然进入了专家们指称的语言爆炸期,在此阶段,他们一天中平均学会9个词,而且开始明白词在句中的顺序是如何影响句子的意思的。这一旦开始,他们所能领会的意思就不仅是你在说他们什么,而是你在说什么了。

举个例子说,有一天你那20个月的宝宝听到你抱怨他淘气,因为他揪了小狗的耳朵,他马上就会识别出你在说他的名字,而且还说到小狗,同时,他也知道你认为他做的不对。

既然这样,当孩子们在房间的时候,我们就要省略掉很多想说的话吗?其实不必,从某种程度上说,聚精会神对孩子们有好处。当父母在亲切地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孩子也会喜欢那个话题,说话时不要总像孩子不在屋里似的,把他们当成一个局外人。如果你在谈话时也让孩子 入进来,这会加强孩子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比单纯让他们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要好。比如你和伴侣在谈论头天晚上孩子做的事情时,你可以试着问问孩子宝贝,你愿意告诉爸爸昨天晚上我们玩什么了吗?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当你在否定孩子的某些行为时,最好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假如你的宝宝听你说贝贝脾气真大或者贝贝太淘气了等句子时,他可能会记住你说的词,虽然他还不能理解,但等他长大一点,他就会解读你的词汇了。对这方面的研究证明,孩子甚至可以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学会一个词或短语,因为他们会在日后将这个词或短语与它的意义联系起来。所以,假如一个孩子总听到大人管他叫小暴君,当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后,他可能就会把这个词当成自己的一个标签,认为自己就是个暴君。

假如父母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们,这是不是一种严重伤害?当然不能这么说,但在说话时还是小心点好,假如你不愿听别人在你面前说什么,你就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记住一句话,不管孩子有多小,他也是一个人。

本文Hash:956037b47e672c62b6a87ec07692100da0e705e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