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喂奶量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有些妈妈倾向在婴儿表现出进食需求时才喂奶,这样做好吗?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按需求喂奶的一些孩子长大后智商测试的分值较高,其上学后成绩较好。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欧洲公共卫生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调研了1万多名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分析结果显示,那些小时候按需求喂奶的孩子,在8岁时的智商测试结果比定时喂奶的孩子平均高出4到5分,前者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也较好,这种特点可一直体现到前者14岁时的考试成绩中。

研究人员玛丽亚·亚科武说,无论是母乳喂养的孩子,还是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在统计中都有随喂奶方式不同而出现的某种类似差别。她指出,若要形象地认识这个差别,可以想象一个有30名孩子的班级,如果一名孩子成绩中等,排在第15名,智商上升四五分后,其名次可能会提高到第12名或第11名。

不过她也强调说,本次研究只是揭示了一种联系,现在还不能解释喂奶方式与智商相关的内在机制,因此还不能在因果关系上急于下结论,还需更多研究来帮助分析上述差别背后的原因。

推荐阅读:

智商高出常人的六大类孩子

提高宝宝智商的五大法宝

高智商宝宝的十四种特点

产后抑郁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临床统计显示,城市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提醒,产后抑郁症不仅给产妇本人带来很大伤害,同时极易导致母婴交流障碍,对婴幼儿情感、认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产后抑郁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自责、失眠、无故哭泣、容易疲倦、性情暴躁、对婴儿失去兴趣等,更严重的会有妄想及自杀念头,甚至想要伤害婴儿。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教研室李合群教授说,母亲产后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大影响,母亲若长期抑郁,会在无形中使孩子精神紧张或郁闷,从而使智力不能得到充分开发。

产后抑郁症无疑会导致母婴间缺乏交流。而母婴交流是母亲和婴儿的连接纽带,它是通过母婴间的亲密接触来实现的。如果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往往对孩子关心、爱抚较少,缺乏感情上的交流。这不仅造成了孩子皮肤上的饥饿,更易使孩子产生情感上的饥饿和性格上的不完善。

李合群说,预防产后抑郁不只是产妇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分娩时疲劳、家务琐事不顺心及婆媳、夫妻关系不协调等,都可能加重或延长产后抑郁症状。家人一旦发现产妇的抑郁症状超过一个月不能消除,最好及时带她就医。

小编总结:

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尽快的走出产后忧郁带来的危害吧。只要你有信心,产后妈妈你一定可以的。

喂养方式对孩子智力发育的影响

怎么样通过喂养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呢?智力发育主要是靠刺激,给的刺激越丰富,孩子就越容易变得聪明,在喂饭的过程当中,我是这样想,天天都要喂饭的,你不顺手就可以进行智力开发了,言语刺激,味觉刺激,视觉,触觉,手眼协调训练,这些在喂饭的过程当中都可以体现,给孩子喂饭要用积极的喂养行为,这个给大家做个参考,吃饭的时间20-25分钟,如果一顿饭半小时都喂不完,先这段时间别吃了,过一两个小时再喂,要鼓励进食,但是不要强迫。

喂养方式对宝宝智力发育有影响

喂饭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说话,并且要有眼神的交流。先说言语的刺激,吃饭的时候,不管是喂奶还是吃饭,一定要告诉孩子要吃饭了,就像我们平时要开饭了,食堂大师傅也会说一声,现在哪个点是开饭的时间了,好比我们去参加会议,主持人也会说,现在该吃饭了,不会说什么信息都不给,就把大家拎到餐厅里去了,所以我们也得跟孩子交代一下,该吃饭了,言语刺激,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语,跟他说一声该吃饭了,吃奶也是吃饭。对于6个月以内的孩子来说,然后你要告诉他,你今天给他吃的是什么,不要说端过来一碗饭,就直接往孩子嘴里塞,吃的是什么全都不知道,得跟孩子说,说的越多,他听的就越多,吸收得就越多,不要以为孩子不会说话,就不跟他交谈,不会说话他也是需要听的,哪一天他吸收到了就会说了,所以喂饭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说,可以说很多很多事情,你给他准备的是什么,奶是什么,包括有些家长说,我喂的是母乳,我跟他说什么,天天吃的都是母乳,母乳味道是不一样的,有人有没有看过莫言的那本小说,《丰乳肥臀》那个里头有一段文字的描述,那个妈妈那天吃了河里面打上来的鱼,奶里头就有鱼的味道,这是那个金童那个小说的主人公说的,今天妈妈的乳汁里头有鱼的味道,有些家长他们也有感受,我吃了辣的东西,孩子也上火,奶里头就是有味道的,所以你得跟孩子说,我今天吃的什么,奶里头可能有这个味道,你尝尝看是不是有那个味道,甭管他应不应答,你都得说,说的越多越好,反正给他喂奶也好,喂饭也好,你也干不了别的事,你干嘛不多说一点呢。

第二个味觉刺激,6个月以后可以给孩子准备品种丰富的食物,6个月以前,妈妈自己吃的食物,也要尽量的丰富,越丰富,奶里头味道就不一样,将来孩子添加食物,就更加容易一些。还有触觉的刺激,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不同粗糙度的食物,为什么这样?我举个例子,棒子,玉米,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粗糙度的棒子,最细的那叫棒子面,再粗一点有那个叫细碴,还有粗碴,再就是大碴子,有不同的粗细程度,6个月的孩子得吃最细的,妈妈给他吃米粉,7个月以后,你就得稍微的粗一点,在8个月又粗一点,慢慢慢慢越来越粗,你得让孩子嚼,要不嚼的话,将来口腔功能就得不到训练,有的孩子一两岁了,稍微的粗糙一点的食物就不爱吃,有的家长说,那个舌头可是灵光,说一吃饭就在里头捋,捋出西红柿皮,还有那些渣之类的,他全都弄出来吐掉,为什么,因为婴儿期没得到训练,有些家长说我孩子嗓子特别小,说那些粗糙的全拉嗓子。为什么会拉嗓子,七八个月正是训练粗糙度的时候,他没有得到这方面的训练,一直吃的是很细滑的,就容易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些孩子结巴,也跟婴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有一定的关系。

再就视觉刺激,尽量给孩子吃颜色丰富的食物,虽然说我们有时候准备了辅食以后,都混到一 了,也看不出是个什么颜色,但是我们尽量的在还没有做成成品之前,让孩子接触一下这样的颜色,你给孩子准备食物的时候,你可以先拿给孩子看一下,比方今天给你吃个胡萝卜是红颜色的,橙色的,我给你弄点绿叶子在里头,这是绿颜色的,又有言语刺激,又有视觉刺激,这就能够让他变聪明。

还有食物体积大小,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因素,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跟家里人一起吃饭了,但是如果你把菜切很长一根,或者很大一块,孩子是吃不进去的,有的家长说,肉炖得挺烂的,他还是不爱吃,因为那个肉是带渣的,与饭不一样,再切得细,再炖得烂,它还是带渣,所以我建议带渣的跟不带渣的混到一起吃,比方说有的家长说,我把这菜跟那肉剁成馅放在一起,然后给孩子吃,然后反映出来的就是,孩子吃了皮,不吃馅,为什么,他嚼着嚼着最后就还会出渣。我的研究生,前一段时间跟我沟通就是这样的情况,她说我妈妈把菜、肉都剁得很碎的给我女儿吃,还是不肯吃,后来我就跟她分析,我说食物当中分有渣食物和无渣食物,无渣的食物比方说像面条、馒头、米饭、蛋羹,这些都是没有渣的,有渣的你看所有的蔬菜是有渣的,肉也算是有渣的,就鱼来说,你嚼吧嚼吧,最后都能出来一把渣,我说你把那有渣的跟没渣的混在一起,比方说你给孩子吃动物肝脏,猪肝,你给他混到那个烂饭里头一起吃,菜也是混到饭里头吃,然后把肉末做成肉饼跟鸡蛋放在一起,有渣的没渣的混在一起,孩子嚼嚼就吞进去了,所以这当中我就想说一下食物体积是很重要的,有的说,跟家里头一起吃饭,但是他老不吃,我个人觉得,一岁以后的,1-3岁的孩子,给孩子吃的那一份,盛出来以后,家里准备一把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菜用的,平时就是给孩子剪菜用,那剪子剪之前,你可以用开水烫一烫,消消毒,然后把它剪成孩子能吃的那个体积大小,别老长一根的就往孩子嘴里送,我见过在广州喝早茶一个孩子,嚼了半天,那个白浊生菜最后拉出来,还是那老长一根,这种就不适合孩子的需要,有的时候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不爱吃蔬菜,最后你要看他是怎么个吃法,你老长一根塞到孩子牙缝里头,他又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他后来一看到这个蔬菜,他就想起他塞牙的那个感觉,当然他就拒绝。所以我个人觉得咱们养孩子的,都常备这样一把剪刀,有的时候带孩子去饭馆吃饭,咱也备着这把剪刀,餐馆里头不可能给你准备那么小段的婴幼儿的食物,你拿剪刀稍微给他剪碎一点,这样容易吃一些,还有肉也是一样的,家里头炖的肉了,炒的肉了,你可以拿刀,或者拿剪刀给他剪碎一点,再混到饭里头给孩子吃。

小编总结:当然,虽然喂养方式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有影响,但是宝宝的手眼协调功能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七八个月时候开始,或者最晚10个月开始,要训练孩子自己用手抓东西吃,然后1岁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孩子用勺来吃饭,有些家长嫌麻烦,说他抓的哪儿都是,他吃的到处都是,家长嫌麻烦,就埋怨孩子不聪明。

本文Hash:6ea744e49005a26469bd992ad3cb804fb0f652a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